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测定天杏咳喘贴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大鼠离体透皮率.方法: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采用HPLC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考察天杏咳喘贴中2种成分的离体透皮率.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24 h的离体透皮率分别为12.37%,12.04%,36 h的离体透皮率分别为14.81%,14.34%.结论:天杏咳喘贴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大鼠离体透皮率较高,为该制剂的临床疗效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咳喘贴中盐酸麻黄碱的离体透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喘贴处方由麻黄、苦杏仁、苏子、白果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肺止咳、温肺化痰等功效,外贴穴位治疗咳喘,疗效确切。麻黄为方中君药,麻黄中所含麻黄碱成分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为了考察咳喘贴透皮吸收率的情况,笔者以盐酸麻黄碱为考察指标,参照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3.
咳喘穴位贴片与贴散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咳喘穴位贴片与咳喘穴位贴散的体外透皮特性,从而评价剂型改革的可行性。方法:以丁香酚,麻黄碱累计透皮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选择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法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贴散中麻黄碱和丁香酚的累计透皮率与时间的关系均为威布尔分布模型,贴片中麻黄碱和丁香酚的累计透皮率与时间关系的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模型。以丁香酚为指标,贴片的透皮速度是贴散的2.319倍,透皮总量是贴散的1.738倍;以麻黄碱为指标,贴片的透皮速度是贴散的1.784倍,透皮总量是贴散的1.215倍。结论:咳喘穴位贴片的透皮速度比贴散快,透皮总量比贴散多,透皮特性优于原剂型。  相似文献   

4.
消炎退热贴离体透皮吸收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测定消炎退热贴中栀子苷离体透皮吸收率.方法:参考文献[1]中有关离体透皮吸收试验操作,以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48h栀子苷的透皮率达到82.146%.结论:消炎退热贴中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率良好.  相似文献   

5.
盐酸萘替芬离体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盐酸萘替芬软膏制剂对离体人皮、豚鼠皮透皮吸收率?方法:采用静态渗透室装置,皮片涂药后不同时间采样,样品中盐酸萘替芬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结果:盐酸萘替芬经离体人皮、豚鼠皮的渗透率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36h后,盐酸萘替芬经离体人皮及豚鼠皮的渗透率分别为3.489%和0.726%?结论:盐酸萘替芬软膏人及豚鼠局部皮肤给药后,可能大部分滞留在皮肤表面上,很少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咳喘贴黑膏药体外透皮吸收特性,从渗透屏障和渗透介质角度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HPLC测定小儿咳喘贴黑膏药透皮接收液中有效成分。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分别以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为渗透介质,大鼠、小鼠、兔和裸鼠腹皮为渗透屏障,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的最佳条件。结果以裸鼠腹皮为渗透屏障,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渗透介质时效果最佳。芥子碱硫氰酸盐自小儿咳喘贴黑膏药中体外释放的方程为QR=0. 3254t+0. 1485,r=0. 9966,释放速率为0. 3254μg/(cm2·h),透皮特性方程为QT=0. 5147t+0. 476,r=0. 9969,透皮速率0. 5147μg/(cm2·h)。结论小儿咳喘贴黑膏药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体外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芥子碱硫氰酸盐的释放速率小于透皮速率,表明小儿咳喘贴黑膏药是通过控制药物释放达到长效控释的目的,不同皮肤及渗透介质对其体外渗透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12)
目的:提高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的盐酸麻黄碱及麻黄药材,黄芩素、汉黄芩素及黄芩药材,绿原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连翘苷、盐酸麻黄碱及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法中检出了盐酸麻黄碱、麻黄药材、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药材、绿原酸的特征斑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麻黄碱、黄芩苷和连翘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元胡止痛贴的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测定元胡止痛贴中延胡索乙素的透皮吸收率。方法:参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2部附录中有关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操作,另以敷贴人体皮肤后元胡止痛贴中的延胡索乙素残留量为间接考察指标,以薄层扫描法测定。结果:元胡止痛贴中延胡索乙素48h离体大鼠皮肤透过率为36.44%;敷贴皮肤后膏剂中延胡索乙素的残留量随敷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元胡止痛贴有较好的透皮吸收率,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咳喘灵冲剂中麻黄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盐酸麻黄碱为指标,测定小儿咳喘灵冲剂中麻黄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皮吸收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牛黄退热巴布贴中栀子苷的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栀子苷的体外渗透过程符合零级方程,并且试验过程中制剂基本稳定。结论:5%1,2-丙二醇-氮酮(2∶3)促渗效果最佳,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儿泻康贴膜中的有效成分——胡椒碱的离体透皮吸收的行为及其定量分析,探讨儿泻康贴膜中的胡椒碱体外透皮的可行性,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椒碱不同时间对小鼠离体皮肤透皮吸收率。结果:胡椒碱经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2 h后胡椒碱的渗透率为78.51%,且保持基本不变。结论:胡椒碱能透皮吸收,且本方法简单,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儿泻康贴膜中胡椒碱的透皮吸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麻黄碱在体透皮给药对豚鼠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西林  徐莲英 《中成药》2005,27(8):883-885
目的:探讨麻黄碱在体透皮给药对豚鼠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麻黄碱贴膏,比较在体透皮给药对豚鼠整体平喘作用的影响.结果:麻黄碱贴膏透皮给药可延长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和休克期.结论:揭示麻黄碱透皮给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消瘀膏与其改良剂型消瘀贴体外透皮实验的比较,证实改良剂型的科学性、可行性.方法:以大黄素作为透皮率的测定指标,采用HPLC定量,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及离体兔皮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消瘀膏中大黄素累计透皮率与时间的关系为威布尔分布模型,消瘀贴中大黄素累计透皮率与时间的关系为Density方程模型.以大黄素为指标,消瘀贴的体外透皮速率是消瘀膏的1.93倍,透皮总量是消瘀膏的2.84倍.同时测定的皮肤储量显示,消瘀贴中的大黄素在皮肤中的储量是软膏剂的3.95倍.结论:消瘀贴的透皮速率要比消瘀膏的快,透皮总量多,而且皮肤储量多于软膏剂,透皮特性明显优于原来剂型.  相似文献   

14.
消炎止咳贴的离体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消炎止咳贴是一种外贴穴位治疗咳喘的中药复方膏贴制剂 ,疗效确切。麻黄为方中君药。笔者曾用比色法测定该膏贴敷贴人体皮肤不同时间后的麻黄总碱的残留量 ,以间接推测其透皮吸收率[1] 。结果表明 ,消炎止咳贴有良好的透皮率 ,贴敷 4 8h后的膏贴中的麻黄总碱的残留量为 4 3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常用促透剂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Wistar大白鼠离体皮肤作为透皮模型,以麻黄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药物透皮速率,求算累积渗透量及透皮速率.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为128.20μ,g/cm2/h,含5%薄荷油、3%水溶性氮酮+15%丙二醇、3%水溶性氮酮、3%冰片、1%丙二醇、7%脂溶性氮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416.35、389.21、350.65、339.89、261.87、245.75μg/cm2/h,使麻黄碱的透皮速率分别为3.2、3.0、2.7、2.6、2.0、1.9倍.结论:不同促透剂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均具有一定促透作用,其中尤以5%薄荷油促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6.
小儿咳喘平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小儿咳喘平合剂提供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采用 TL C法对麻黄、紫菀、化橘红、白前分别进行了色谱鉴别。采用 HPL C法测定了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TL 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 ,含量测定盐酸麻黄碱在 0 .138~ 0 .82 8μg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7.4 9% ,RSD为 1.6 4 %。结论 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小儿咳喘平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HPLC测定小儿定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定喘口服液系由麻黄、苦杏仁、莱菔子等中药经提取加工制成的合剂,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定喘的功能,临床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症,中医辨证属肺热咳喘者.原质量标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专属性差.为提高质量标准的的可控性,参考文献[1,2],采用HPLC法对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消瘀散"几种剂型体外透皮试验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的经皮渗透特性,为药理、毒理试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有效成分大黄素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兔皮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比较几种剂型透皮速度、透皮百分率与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透皮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即型凝胶≈乳膏贴膏剂散剂;透皮总量由多至少依次为:乳膏即型凝胶贴膏剂散剂;皮肤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即型凝胶乳膏贴膏剂散剂涂膜剂。结论:即型凝胶透皮速度最快,皮肤储量最多,乳膏透皮总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芥子挥发油对冬病夏治方中多个有效成分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试验,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冬病夏治方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作为模型药物,HPLC法测定各模型药物透过量,考察白芥子挥发油(0.5%,2%,5%)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促渗透作用。结果:白芥子挥发油浓度较低时(0.5%)对各模型药物无明显的促进经皮渗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白芥子挥发油(2%,5%)可显著促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即浓度越大,促透效果越好。结论:白芥子挥发油能促进冬病夏治方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作为处方中君药起到了治疗与促进药物渗透从而达到增效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芥子挥发油对冬病夏治方中多个有效成分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试验,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冬病夏治方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作为模型药物,HPLC法测定各模型药物透过量,观察白芥子挥发油(0.5%、2%、5%)对各模型药物的经皮促渗透作用。结果白芥子挥发油浓度较低时(0.5%)对各模型药物无明显的促进经皮渗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白芥子挥发油(2%,5%)可显著促进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且呈浓度依赖性,即浓度越大,促透效果越好。结论白芥子挥发油能促进冬病夏治方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细辛脂素、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经皮渗透吸收,白芥子作为处方中君药起到了治疗与促进药物渗透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