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李振刚  冯湛  梁文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280-280,282
目的探讨减少患者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 80例临床拟行胸腹主动脉CTA的患者运用盲选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胸腹主动脉CTA对比剂剂量90 mL。实验组对比剂注射量为50 mL并以同等速率注射40 mL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注射速率均使用5.0 mL/s。对得到的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观察两组患者主动脉及其各分支充盈程度,并测量每个患者主动脉弓、T7水平胸主动脉、L2水平腹主动脉CT值。结果两组患者胸腹主动脉及其各分支均能较清晰的显示。显示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注射侧锁骨下静脉有明显对比剂残留,实验组未见明显对比剂残留。结论在胸腹主动脉CTA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早期评价对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结合临床表现与主动脉CTA评价全胸腹主动脉四分支血管置换术后早期结果.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间行全胸腹主动脉四分支血管置换术的Crawford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41.4岁(27 ~58岁).所有患者在术后5-14d内随诊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所有CTA均采用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层厚0.5 cm.注射对比剂后触发层面设在肺动脉分叉水平的降主动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对人工血管的通畅性、吻合口及其他并发症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临床表现对全降主动脉置换术后早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中24例术后临床病情比较稳定,CTA检查人工血管周围见不同程度低密度渗出、胸腔积液.5例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3d出现尿少,化验检查提示肾功能不全,该例患者主动脉CTA显示左肾动脉分支血管闭塞;1例患者出现下肢轻瘫,CTA未见重建的肋间动脉显影,血管造影提示肋间动脉闭塞;1例出现呼吸功能不全;1例术后7d出现感染性休克,CT诊断为食管瘘;1例患者术后低血压,CTA见人工血管外对比剂外溢.所有有并发症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主动脉CTA可以快速无创显示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病因,为临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的最佳碘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影像中心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比剂均选择碘海醇(350 mgI/mL),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方案(3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速度为5 mL/s),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注射方案,即[身高(cm)-100+体质量(kg)]/2×0.35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速度为(对比剂总量/4) mL/s。比较两组图像质量(根据肺动脉强化及有无上腔静脉伪影判断),测量并比较两组主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CT值,比较两组肺动脉栓塞(PE)检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优质图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CT值高于对照组,且PE检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CTA扫描碘对比剂个性化注射方案可提高图像质量及PE患者检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对头部CT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9例头部CT动脉成像受检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3例),采用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300 mgI/mL、320 mgI/mL和370 mgI/mL行CTA扫描,根据原始图像和后处理重建图像,主要观察三组病例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示程度,从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主要测量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基底动脉CT值.结果 3组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显示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及分支显示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注射速率条件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仍可获得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腹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该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根据手术结果评价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不同CTA扫描方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48例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口位置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胸腹血管CTA诊断的敏感度96.0%,特异度96.0%,与手术探查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扫描方向、对比剂用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足—头侧扫描及对比剂用量90 mL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血管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手术探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敏感度、特异度高,诊断结果主要受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的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患者接受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不同速率注射对比剂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讨论,按照其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组,A组共23例(3.0 mL/s),B组共22例(4.0 mL/s),C组共23例(5.0 mL/s),检测记录肺主动脉达峰值时间、强化峰值时间、肺动脉Tb200等,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A组肺动脉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低于B组、C组,肺动脉达峰值时间、肺动脉Tb200、主动脉达峰值时间、主动脉Tb200高于B组、C组,B组肺动脉强化峰值、主动脉强化峰值低于C组,肺动脉达峰值时间、肺动脉Tb200、主动脉达峰值时间、主动脉Tb200高于C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C组注射速率较快,会加大患者心脏负担,且CT值>200 Hu时,时间较短,对成像不利。A组注射速率下,强化CT值<200 Hu,对成像也较为不利。B组强化峰值高于A组,强化CT值>200 Hu,Tb200短,差异较大(P<0.05)。结论临床在进行胸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 mL/s时,比注射速率为5.0 mL/s、3.0 mL/s的成像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25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临床拟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头颈部血管CTA,对比剂用量80mL,注射速率5mL/s。低剂量组采用40mL对比剂,注射速率5mL/s,注射完毕后以同等速率注射生理盐水50mL。对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颈动脉、椎动脉、颅内动脉的显示效果,观察静脉充盈程度,并测量主动脉弓、颈动脉、颈内静脉、颅底动脉环、颅内静脉、对比剂注射侧头臂静脉及锁骨下静脉CT值。结果颈动脉、颅内动脉在两组病例中均较清晰的显示。显示程度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Ρ>0.05)。常规组共有15例病例锁骨下静脉或头臂静脉出现放射状伪影。低剂量组仅有1例病例锁骨下静脉或头臂静脉出现放射状伪影。两组病例具有统计学差异(Ρ<0.05)。结论在256层螺旋CT头颈联合成像中运用小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或消除造影剂注射侧锁骨下静脉造影剂充盈伪影对颈动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最佳匹配方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体重(kg)乘以0.7ml;B组(对照组):对比剂剂量为60ml,2组的扫描参数均为:螺距0.891,球管旋转时间0.5s,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层,阈值90 HU.结果 2组扫描方案得到的成像均能良好地、完整地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分别测量主动脉弓顶部、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四处动脉的CT值,A组的分别为:367 HU、418 HU、403 HU、350 HU,平均值为384 HU.B组的分别为:422 HU、498 HU、475 HU、406 HU,平均值为450 HU.A组的靶血管对比剂浓度比B组的更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对比剂浓度的CT值约为370 HU).结论 64排螺旋CT进行头颈CTA检查时,应用追踪触发技术,选择对比剂剂量为体重(kg)乘以0.7 ml,对比剂注速5 ml/s,触发阈值90 HU即可获得满意的CTA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章爱华  高文霞  姚世文 《安徽医药》2023,27(9):1800-1803
目的探讨心脏 CT血管成像( CTA)中不同碘对比剂浓度对肥胖病人冠状动脉检查图像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碘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1月至 2022年 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 100例行心脏 CTA检查的肥胖冠心病病人,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 50例。对照组 CTA检查中碘对比剂浓度为 370 mgI/mL,研究组 CTA检查中碘对比剂浓度为 350 mgI/mL。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图像 CT值、对比剂参数、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血管段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噪声( 30.25±4.12)低于对照组( 40.7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CNR)、图像 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碘摄入量( 17.44±2.14)g,低于对照组的( 126.33±2.3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比剂总量、注射流率、碘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检查后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浓度碘对比剂比较,肥胖病人行心脏 CTA检查中采用低浓度碘对比剂在保障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病例60例,将其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在成像过程中应用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对比分析患者冠状动脉成像情况。结果经统计得知,三组患者左前降支的CT值及左心室壁的显示情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然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CT值、右心室均匀性显示方面,各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采取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会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王彦飞  王倩  常亮  赵英莉 《安徽医药》2016,37(9):1121-1123
目的 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对冠状动脉及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榆林市北方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低心率患者150例,根据体质量分为3组,体质量<75 kg为A组(50例),体质量≥75 kg,依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B组(50例)和C组(50例)。A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B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C组以0.8 mL/kg注射对比剂。观察并比较延迟时间、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检测患者造影前后肌酐(Cre)、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延迟时间、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前降支远段、冠状动脉左主干、冠状静脉窦的CT值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3组患者的Cre、CysC、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查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体质量调整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的用量是可行的,有利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造影剂注射速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分别用4.5、5或5.5 ml/s的速率注射等量造影剂。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采用团注实验测定延迟时间;分别在左冠发出层面横断面图像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升、降主动脉衰减值(HU),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于离出口约1 cm处的正交横断面图像测量心脏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衰减值。结果升、降主动脉及心脏血管三组间对比衰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血管对比衰减与体重(r=-0.722)、体重指数(BMI)(r=-0.599)明显相关(P<0.05)。以5 ml/s速率注射造影剂获得的图像质量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在心脏CT血管造影(CTA)中在扫描条件及造影剂的碘浓度一致情况下,以5 ml/s注射速率给予造影剂可以获得良好的血管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韩秋丽  廖玉荣  王甜 《安徽医药》2016,37(11):1359-136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低浓度对比剂在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的108例颈部CTA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B、C组,每组36例。A组给予高浓度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I/mL),120 kV;B、C组分别给予低浓度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碘海醇(300 mgI/mL),100 kV,3组均给予50 mL对比剂,根据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3组病例的主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舌动脉均清晰显示,动脉造影剂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A组主动脉CT值(338.40±78.80)HU,颈总动脉CT值(392.85±74.03)HU,基底动脉CT值(311.77±55.11)HU,舌动脉CT值(320.05±54.32)HU;B组主动脉CT值(297.15±67.59)HU,颈总动脉CT值(363.40±71.93)HU,基底动脉CT值(280.25±43.46)HU,舌动脉CT值(292.12±46.33)HU;C组主动脉CT值(280.19±66.77)HU,颈总动脉CT值(351.64±75.38)HU,基底动脉CT值(277.41±45.22)HU,舌动脉CT值(287.35±49.35)HU。A组CT值稍高于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图像质量评分,A组为(4.53±0.38)分,B组(4.41±0.34)分,C组(4.42±0.29)分,3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颈部CTA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比剂注射个体化在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CT室进行头颈部CTA检查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施定量注射的作为定量组,采用个体化对比机注射的为个体化组,统计两组对比剂的用量和比较三条动脉CT值、及图像质量,分析对比剂注射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对比剂注射个体化方法能显著降低头臂静脉伪影。提高颈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化组动脉强化更加接近370HU。结论对比剂注射个体化方案在头颈部CTA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对比剂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肺部CT血管成像(CTA) 分为2组,A组:采用碘普罗胺300 mgI/ml对比剂剂量为80 ml、生理盐水20 ml;B组:采用碘普罗胺370 mgI/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生理盐水20 ml.注射速率均为4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 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小动脉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存在显著性差异, B组明显高于A组.肺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使用碘普罗胺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低低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的扫描模式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安庆市立医院确诊或怀疑为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60例,按照检查排号顺序的奇偶数分成三低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三低组患者行三低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30 mL,注射速率为3 mL/s,管电压70 kV;对照组行常规CTA检查,对比剂碘佛醇(32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50 mL,注射速率为5 mL/s,管电压120 kV;两组均采用适应统计迭代重建(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和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平均值以及其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三低组辐射剂量(ED)平均值[(0.24±0.02) mGy]低于对照组[(2.63±0.19)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为[(102.00±8.12) mGy·cm],对照组为[(1 145.12±81.03) mGy·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组DLP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781)。主动脉弓、基底动脉、两侧颈总动脉末段、两侧颈内动脉C1段、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三低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0 kV管电压、低剂量及低浓度对比剂、低注射速率三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A个性化使用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 2799例CCTA患者病例以体重指数(BMI)分为(BMI20、20≤BMI24和BMI≥24)3大组,每组中再根据患者实际体重分为体重55kg、55kg≤体重70kg、70kg≤体重90kg、体重≥90kg的4小组。不同的组内采取向对应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完成检查,根据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测量12组冠状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并测量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在所有病例中均显示良好,12组冠状动脉内的平均CT值、SD,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诊断医生的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使用个性化低流率注射对比剂可以满足诊断及临床需要,并大幅降低了X线对比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峰值跟踪法进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肝脏多期增强的病例,用峰值跟踪法进行扫描:在平扫图像中选取腹主动脉在肝脏顶部的横断图像,用圆圈对其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秒钟后,每隔2秒进行扫描一次,当腹主动脉CT值超过150Hu时,立即按下扫描键,嘱患者屏气进行全肝脏扫描。记录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扫描开始时的时间并列表统计。结果 60例进行肝脏多期CT值峰值跟踪扫描的患者,动脉期显示满意度达到100%,对扫描出的图像进行腹主动脉CT值测量,其平均值为280Hu。统计开始全肝脏扫描的时间不同人群有明显差别。结论该方法能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在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对比剂70 ml+0.9%氯化钠30 ml,B组采用对比剂50 ml+0.9%氯化钠30 ml,C组采用对比剂30 ml+0.9%氯化钠30 ml。比较三组患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显影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显影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分别为(752.32±62.18)、(89.22±7.65),低于A组的(805.33±75.38)、(102.03±1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CTA检查,选用30 ml对比剂剂量时可有效降低静脉伪影,提高头颈部CTA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于冠状动脉CTA中应用经验法和预注射试验法扫描启动时间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112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CTA进行检查,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方法分为2组,将应用预注射试验法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经验法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且对扫描启动时间加以确定,对比两组血管强化度及不同强化度患者分布情况。结果两组阳性患者主动脉不同强化等级所占比例和阳性病变严重度分级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BMI、肺动脉、升主动脉血管强化值(24.30±4.58)kg/m~2、(218.48±103.20)HU、(414.96±88.62)HU和对照组(24.68±2.71)kg/m~2、(236.15±79.60)HU、(402.10±81.35)HU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中应用经验法和预注射试验法扫描启动时间的价值高,有利于为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且经验法扫描启动时间可满足64排螺旋CT冠脉CTA的强化值,对对比剂使用剂量起到节省作用,且减轻碘负荷负面作用,有利于心功能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