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1-12我院收治的73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收集73例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及脑梗死病因上的差异。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前服用避孕药的数量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青年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CE)及其他明确病因型(SOD)比例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青年脑梗死发病有其特殊性,临床上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对比,探究青年和中老年脑梗死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异同。方法选取因脑梗死住院的青年病人(17~45岁)41例,中老年脑梗死病人(>45岁)3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者病因不完全相同,老年患者中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心源性因素等亦可见;2组病例有多项共同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吸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别较大,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青年者明显严重,预后也更差。结论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具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但两者病因不完全相同,后者临床症状较重,且预后明显较前者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110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病因方面,根据TOAST分型,对2组间的发病率进行比较。中老年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青年组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因素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脂、高同性半胱氨酸血症青年组较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组病因不完全一致,需及早查找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85例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80)和老年组(≥65岁;n=705),就高血压病、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异常(IGT)、高脂血症、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烟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IG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P〈0.01);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心脏病史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病因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CY、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烟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IGT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而HCY、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烟雾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则为导致青年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病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以及病因治疗,对脑梗死的预防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以1∶1比例选择中青年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病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男性比例高;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多;静止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年型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2~2009-12我院收治的118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47.5%,糖尿病16.1%,高脂血症53.4%,心脏疾病和(或)合并房颤3.4%,吸烟43.2%,家族史15.3%,动脉炎5.9%,烟雾病3.4%。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抽烟、糖尿病、家族史、心脏疾病和(或)合并房颤、动脉炎、烟雾病等作为青年型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7收治的43例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治的45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1组)和45例单纯肺癌患者(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分析3组的分型、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验、凝血功能、临床症状、体征、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与对照2组肺癌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99、CA125指标值均高于对照2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CA199、CA125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二聚体过高、CA199和CA125过高是肺癌患者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诊断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10-12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中老年组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性别构成中男性比例高;危险因素中吸咽及精神压力多;临床症状初发为主、头痛明显、偏身感觉障碍多;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低;头颅CT或MRI等病变部位基底节区为主,梗死部位渗血的患者比率高;预后较好(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生相对较少,预后较好,但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应该加强对青年脑梗死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a脑梗死病例,依据病史、检验和影像学资料以了解致病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07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60岁)为观察组,125例同期老年脑梗死患者(60岁)为对照组,经χ2检验,2组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致病危险因素较多,其中高尿酸血症、吸烟、喝酒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clinical problems facing th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is the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youth suicide. Suicide is currently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or young people, ages 15 to 24,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several models for understanding youth suicidal behavior including psychologic, sociologic, and biomedical explanations. It summarize what is known about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suicide, including psychiatric diagnosis, personality traits, psycho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medical illnesses, biologic correlates, and family history and genetics. Knowledge about these risk factors will be translated into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suicidal patterns, including psychotherapeutic, psychopharmacologic, and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2组相比,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作用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阳地区青年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因。 方法 收集长期居住于安阳地区的148例首发急性青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18~25岁 组、26~35岁组和36~45岁组,各组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方法进行病因分型,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合并的危险 因素。 结果 148例青年C I患者中男性(81.8%)多于女性(18.2%),农村患者(56.8%)多于城市患 者(43.2%)。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高(58.1%),其次为高血压病 (54.7%)、高脂血症(45.9%)、大量吸烟(30.4%)、大量饮酒(17.6%)、糖尿病(10.8%)。各年龄 组间合并高血压病(P =0.008)、大量吸烟(P =0.03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均以36~45岁组最高。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62例(41.9%)、不明原因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48例(32.4%)、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20例(13.5%)、 其他明确病因型(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SDE)14例(9.5%)、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4例(2.7%)。各病因组间合并糖尿病(P =0.014)、高脂血症(P =0.030)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且 均以SAO组最高。不同年龄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不同:18~25岁组以SDE构成比最高(60.0%),其 次为SUE(40.0%);26~35岁组以LAA、SUE构成比最高(均为31.8%);36~45岁组以LAA构成比最高 (45.5%),SUE次之(32.2%)。 结论 安阳地区青年CI患者的性别和城乡构成差异明显。危险因素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为常见, 其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大量吸烟。36~45岁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大量吸烟明显增多。TOAST病 因分型以LAA和SUE为主,并且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发病病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诸多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梗死病例资料完整的328例,分为复发脑梗死组67例和首发脑梗死组261例.分析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糖尿病、TIA、高血脂、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的发生率.结果 2组病人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复发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P=0.005,OR=2.58,95%可信区间为1.32~5.06)和TIA(P=0.009,OR=2.62,95%可信区间为1.24~5.52)的发生率都明显增高于首发组,而高血压(P=0.015,OR=2.60,95%可信区间为1.18~5.72)和糖尿病(P=0.034,OR=1.79,95%可信区间为1.04~3.07)也高于首发组.脑梗死复发的新病灶的部位与旧病灶在同侧大脑半球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TIA、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拉萨地区城镇职工脑卒中的患病率、亚型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人群的描述性研究方法 ,以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拉萨地区81298例城镇参保职工为调查对象,以ICD-10疾病分类为依据,纳入符合诊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其总患病率、分析脑卒中的亚型及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81298人群中脑卒中患者165例,患病率为202.96/10万,与心肌梗死相比(14例、患病率为17/10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亚型以脑梗死最多,其次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年龄段(30~89岁)的脑卒中患病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汉族患病率高于藏族和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是危害拉萨地区老年人群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亚型以缺血型为主,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合并有高血压病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调查78例20岁~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8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中有明确病因者71例(91.0%),病因不明的7例(9.0%)。其中动脉硬化51例(65.4%),栓塞性疾病7例(9.0%),血液病4例(5.1%),烟雾病2例(2.6%),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脑动脉炎3例(3.8%),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2.6%),妊娠期1例(1.3%)。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心脏病、嗜烟酒。结论中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嗜烟酒。  相似文献   

18.
中青年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20例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多样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高血脂症、酗酒。病变血管以颈内动脉系统为主。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有效戒烟限酒,防止动脉硬化发生,是降低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无眩晕症状脑梗死对照,前者称眩晕组,后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眩晕组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与无眩晕组脑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脑梗死部位多位于后循环,常伴随多种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P<0.05)。结论以眩晕颅首发症状的脑梗死多为后循环脑梗死,常伴随多种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单纯眩晕患者应早期完善头颅MRI或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