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2组患者在溶栓前均行TCD检查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设TCD联合小剂量rt-PA(0.6 mg/kg,最高总剂量50 mg)静脉溶栓组30例,在溶栓开始后TCD持续监测2 h,单纯rt-PA标准剂量0.9 mg/kg(最高总剂量90 mg)溶栓组30例,仅在溶栓前行TCD监测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 2组患者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溶栓后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TCD持续监测联合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尿激酶(UK)静脉溶栓(IVT)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SIA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a MCAI)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选取a MCAI患者82例,其中41例IVT治疗为IVT组,41例SIAT治疗为SIAT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FIB、PT及TT变化。结果 SIAT组的临床治愈率和血管再通率分别75.61%、87.80%,显著高于IVT组的58.54%、68.29%(均P0.05);溶栓后6h、24h、3d、7d,SIAT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IVT组(均P0.05),溶栓后14d、28d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6h、3d、7d,IVT组的PT和TT较SIAT组明显延长,且溶栓后6h、3d时FIB较SIAT组明显降低(均P0.05)。SIAT组的平均UK用量显著低于IVT组(P0.05),SIAT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IVT组的29.27%(均P0.05)。结论 IVT与SIAT治疗a MCAI均具有显著疗效,但SIAT对凝血指标的干扰更小,出血并发症更低,且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动脉溶栓组21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2)静脉溶栓组44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分别于溶栓前和溶栓后6 h、3 d、7 d测定凝血酶(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1)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 h、6 h、24 h、3 d ESS评分高于静脉溶栓组(均P<0.05).(2)动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5.1%,残疾率为4.9%.静脉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0.91%,残疾率为9.09%;两组1个月时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9.09%)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4.9%)(P<0.01).(3)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完全再通61.9%,部分再通23.8%,血管总再通率为85.7%.(4)凝血指标:溶栓后6 h、3 d、7 d TT与PT静脉溶栓组较动脉溶栓组明显延长(均P<0.05);6 h、3 Dfib明显下降(P<0.05).(5)动脉溶栓组中梗死灶内出血3例,静脉溶栓组中脑实质内出血4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治疗ACI均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动脉溶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4.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索超声助溶的合适时间。方法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按照超声助溶的时间随机分为3组,2 h超声助溶组24例、1.5 h超声助溶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判断血管再通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溶栓后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来评定其安全性,溶栓后3个月用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远期预后。结果 2 h助溶组与1.5 h助溶组治疗后2 h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助溶组之间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P>0.05); 2 h助溶组与1.5 h助溶组治疗24 h后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助溶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组患者治疗后24 h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 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良好,而针对于助溶时间选择上建议将时间缩短至1.5 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01—2015-01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均经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1例,超早期(6h)治疗,对照组41例,在6~24h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34.15%,总有效率78.05%,血管再通率51.22%,出血转化率29.27%;观察组显效率51.22%,总有效率90.24%,血管再通率82.93%,出血转化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和Fib、ADL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1周、2周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2h、24h、1周、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降低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图确定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即刻pCT参数图像视觉评估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NIHSS、pCT及CTA检查,随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48h后复查CTA及CT,记录NIHSS评分,血管再通由CTA证实,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手工测量pCT各参数图和最终脑梗死体积。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1<0.05。24h~48h后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8<0.05。首次NIHSS评分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CBV下降体积密切相关,而血管未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将血管再通组首次pCT中TTP延长的体积减去CBV下降的体积,其差值与其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结论TTP或MTT体积减去CBV下降体积约等于半暗带,半暗带的大小是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动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79例,其中动脉溶栓4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37例;比较两组血管的再通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单纯动脉溶栓组再通率59.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血管再通率75.7%;两组患者治疗后1 h、24 h的NIHSS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动静脉联合溶栓可以增加血管的再通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3~6 h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4例发病3~4.5 h和18例发病4.5~6 h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分别行静脉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血管再通率、出血率,治疗后90 d用修正Rai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 溶栓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静脉溶栓组55.9%,动脉溶栓组61.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静脉溶栓组47.1%、动脉溶栓组7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静脉溶栓组17.6%,动脉溶栓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头颅MR PWI/DWI不匹配时,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生3~4.5 h内静脉溶栓与4.5~6 h内动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两者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发病4.5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在靶动脉血管闭塞点注药(阿替普酶20~30mg)或外周静脉给药(阿替普酶9mg/kg),并用DSA或CTA判断血管再通率及记录欧洲卒中量表评分(ESS)。结果动脉溶栓组溶栓后2h、24h、3dE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14d、1个月时ES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溶栓组致残率为8%,动脉溶栓组为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虽高但远期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大动脉闭塞患者的效 果及潜在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8 月,在北京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 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5 例患者,记录了MR 血管成像上的闭塞位置、入院和 溶栓后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1 个月血管再通情况以及3 个月后的改良 Rankin 评分(mRS)评分,对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5 例静脉溶栓患者中, 89 例由大动脉闭塞引起,76 例为非大动脉闭塞;非大动脉闭塞组静脉溶栓后较大动脉闭塞组NIHSS 评 分改善明显,同时3个月mRS评分更好(P均<0.05)。在89例大动脉闭塞组中,包括颈内动脉闭塞43例, 大脑中动脉闭塞25 例及椎基底动脉闭塞21 例,其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 个月预后较椎基底动脉 好(P 均< 0.05);考虑血栓形成导致的有69 例,栓子脱落导致的有20 例;栓子栓塞组3 个月预后更 好(P< 0.05)。其中70 例接受了血管复查,总体血管再通率为21.4%;再通成功与否与闭塞部位或闭塞 原因之间未发现明显差别(P=0.133、0.779)。结论 rt-PA 静脉溶栓治疗脑大动脉闭塞造成的急性卒中 再通率和3 个月预后的改善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实验兔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兔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制成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IA+IV组)、静脉溶栓组(IV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以动脉+静脉、静脉内注射尿激酶及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DSA观察血管再通率、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观察相对表观系数(rADC)、改良Bederson评分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结果:IA+IV组血管再通率为83.3%、rADC值(0.918±0.144)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80±0.84)均优于IV组和对照组。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静脉内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42例采用脑血管造影后,栓塞部位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组患者治疗总显效率、血管总再通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完全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动脉尿激酶(UK)溶栓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取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组,行超选择动脉溶栓及PTA治疗,取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行UK静脉溶栓治疗,复查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95%,和100%,PTA组6例中,ICA2例,椎基底动脉4例,均有血管再通,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语言功能障碍恢复,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血管内精巧细致的超滑导丝和球囊扩张等机械性作用显弥补了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对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6-01-2018-01收治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3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及C组(45例),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比较3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随访预后改善率、随访病死率及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C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B组血管再通率和NIHSS评分改善良好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随访预后改善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3组随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C组术后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方案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照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治疗后30d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和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rt-PA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后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资料,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并对 再通组与无再通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入选67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5.2%,有再通组(37例)90 d随访获得生活自理 (72.97% vs 43.33%,OR =3.5,P =0.014)及良好预后(64.86% vs 26.67%,OR =5.1,P =0.002)的比 例均显著优于无再通组(30例),而两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也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与预后显著相 关,桥接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前循环组(34例)和后循环组(28例),均采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比较2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结果前、后循环组患者病因分型均以动脉粥样硬化性栓塞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2组NIHSS评分、GCS评分和BI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前和1周后NIHSS评分、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组患者溶栓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率高于后循环组(P0.05),但2组溶栓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更适用于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溶栓时间窗、尿激酶剂量、责任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转归的关系等。结果例2大脑中动脉溶栓后症状完全缓解;例4颈内动脉溶栓后颈内动脉完全再通,但有皮层支梗死;例1、3大脑中动脉溶栓后部分再通。本文4例患者溶栓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责任供血动脉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动脉溶栓对大、中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对穿支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疗效欠佳,有待进一步随机、双盲、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初诊并进入绿色通道的急性MCA闭塞病例资料。行急诊头颅CTA或MRA检查,证实MCA闭塞后,经DSA评估,将微导管超选至闭塞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后血管未开通,立即在全身肝素化后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比较入院时,治疗后1、7、14 d,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MCA闭塞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合并出血3例。病人临床症状改善18例,死亡2例。入院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79±5.84和7.26±5.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救治急性MCA闭塞,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方法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