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iNOS在37例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iNOS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2.7%,58.8%。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iNOS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iNOS与恶性骨肿瘤恶性度有关,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呈现正相关。对肿瘤的生长,分化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钙反应性反式激活因子( CREST)在各级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中CREST的表达变化。结果 CREST定位于细胞核,表达于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中。随着肿瘤组织临床病理分级增高, CREST表达率增高,CREST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率Ⅰ级和骨巨细胞瘤Ⅲ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骨巨细胞瘤其他各分级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CRES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和放射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9例骨巨细胞瘤进行CD34标记并进行MVD计数。结果:MVD在骨巨细胞瘤中虽随Jaffe病理分级增高而呈递增趋势,Ⅲ级>I级(P<0.01),Ⅲ级>Ⅱ级(P<0.01),但I级与Ⅱ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ampanicci's放射分级间MVD:Ⅲ级>Ⅱ级>I级,3组间MVD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骨巨细胞瘤的MVD与Jaffe病理不完全一致,Jaffe病理分级不能完全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而Campanicci's放射分级对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flt-1和KDR与骨肿瘤的发生,恶性程度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和图像分析检测90例骨肿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结果:20例骨软骨瘤flt-1和KDR染色均为阴性。在骨巨细胞瘤及骨肉瘤中flt-1和KDR均表达。flt-1和KDR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在部分肿瘤细胞也呈阳性反应。骨肉瘤中flt-1和KDR的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P<0.05)。在骨巨细胞瘤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受体的表达有逐渐递增的趋势。Ⅱ、Ⅲ级与Ⅰ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与Ⅲ级之间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与骨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恶性程度越,高表达越增强,flt-1和KDR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骨肿瘤恶性度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途径耐药蛋白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es-3)和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及80例卵巢癌中XIAP、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XIAP和Survivin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Caspase-3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IA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Survivin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Caspase-3与XIAP表达呈负相关(P〈0.05),Caspase-3与Survivin表达无关联(P〉0.05),XIAP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凋亡途径XIAP、Caspase-3和Survivin耐药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病理特征有关,并且三者在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相关性,可能在卵巢癌的转化以及耐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VEGF、Survivin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石蜡标本的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EGF和Survivin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率为76·7%(23/30)和73·3%(22/30),性别、发病部位及预后各组的VEGF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组的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和发病部位组的Survivin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和预后组的Survivin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和Survivin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且Survivin的高表达预示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不良,其可能作为评价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因子(Tiam1)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骨肉瘤组织及其相应的20例正常骨组织中Tiara1、CyclinD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骨肉瘤组织中Tiam1及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正常骨组织妒均〈0.05);不同骨肉瘤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有关间Tiaml、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与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型间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瞅0.05)。结论Tiam1、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与骨肉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骨肉瘤的演进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Survivin蛋白在41例前列腺癌、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庭前列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0%和68.3%。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P〈0.01)。不同的病理分级前列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阳性表达例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稳定的高表达。使它可能成为前列腺肿瘤治疗中潜在的药物分子靶,并能预示前列腺癌组织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和测定GCT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方法 对3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并将上述两种研究资料与Jeffe分级和外科分期以及患者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及CD34在34例GCT中均有表达,GCT中VEGF的表达强度与MVD相关(P=0.044),且呈正相关(r=0.347);GCT的外科分期与VEGF的表达强度(P=0.001)和MVD(P=0.003)显著相关;GCT术后复发与VEGF的表达强度(P=0.034)和MVD(P=0.027)相关;而病理分级(Jeffe分级)与VEGF的表达强度和MVD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MVD均与GCT外科分期及术后复发有关,而与病理分级无关。VEGF的高表达和高MVD预示GCT预后不良,其可能作为评价GCT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青壮年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更新,但是,达标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围绕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我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该类疾病的探索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