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pbp2B基因突变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检测23株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扩增pbp2B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根据药敏试验及测序结果,分析pbp2B基因片段突变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结果:43.5%(10/23)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其余56.5%(13/23)菌株耐药,其中有两株高度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菌株pbp2B基因片段仅有2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且不位于162~206和215~265区域。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低、中水平耐药菌株仅在pbp2B基因片段162~206区域出现氨基酸突变,162~206和215~265区域均有氨基酸突变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本地区肺炎链球菌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肺炎链球菌pbp2B基因片段162~206区域突变仅引起低、中水平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高度耐药性则与215~265区域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肺炎链球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曾一度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肺炎链球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炎包括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与医院外获得的肺炎(CAP)的菌类不完全相同。对于HAP在治疗用药时,需要考虑使用能对抗一些较难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生素,特别是遇到MPSA、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耐药严重的阴沟肠杆菌和沙雷氏菌等,应适时使用新一代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对于CAP由于多重耐药菌株较少见,应用老一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往往奏效。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伤,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以及由于对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抑制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本文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的肝脏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台州地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2010年浙江台州地区63例肺炎链球菌临床株,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耐药菌株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基因的PCR扩增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PBP1a基因的变异位点除了以往报道的KTG保守序列之后变异为Thr574Ala,Ser575Thr,Gln57Gly,Phe577Tyr,和STMK保守区的Thr371Ala,本研究中发现172位氨基酸变异SSN→SSV。并且该菌株成高水平耐药。结论:新的氨基酸变异可能进一步降低了S.pneumoniae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曾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质粒的传播,引起各种难治性感染,导致治疗可选择范围减少,了解其耐药机制,对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研制新一代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β-内酰胺酶外膜通透性和生物膜三个方面对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年2月-2009年12月脑脊液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中,有4株为多药耐药肺炎链球菌。该患者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均高于其他3株多药耐药肺炎链球菌的MIC值,为高水平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江真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370-2372
目的 研究PCT是否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成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敏感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9月在某院急诊科经验性地单独接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成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肺炎严重程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41例(85.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敏感.单因素分析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PCT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敏感可能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CT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敏感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PCT是成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敏感的生物学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曾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但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多重耐药质粒的传播,引起各种难治性感染,导致治疗可选择范围减少。了解其耐药机制,对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研制新一代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β-内酰胺酶外膜通透性和生物膜三个方面对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型β-内酰胺酶是近几年来发现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它可以水解除头霉素以外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准确快速检测这些耐药基因是控制其传播的关键.此文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下呼吸道合格晨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8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180株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检出单产ESBLs70株(38.9%),单产AmpC酶22株(12.2%),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12株(6.7%).除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产AmpC酶、ESBLs及SSBLs对其他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临床经验用药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大环内酯类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日趋上升。现就目前临床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现状、机制及其分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肺炎链球菌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的分离率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集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的痰、鼻咽拭子标本,培养、分离和鉴定肺炎链球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肺炎链球菌BOX重复元件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结果68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39株肺炎链球菌,阳性率为5.7%。34株(有5株在保存过程中死亡)肺炎链球菌中有2株对青霉素低度耐药(MIC为0.125mg/L),1株青霉素敏感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MIC为8mg/L)。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且均为高度耐药(MIC≥64mg/L),对所测其他β内酰胺类和万古霉素均呈敏感。盒式PCR显示了较高的分辨率,能快速、可靠地检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35株肺炎链球菌共分为25个型,29个亚型,最多见的为A型图谱(3株),2株青霉素低度耐药株分属不同的型。结论重庆地区分离的临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却非常普遍。盒式PCR能快速、可靠地对肺炎链球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重庆地区耐药克隆没有明显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14.
全国10所医院院内与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0所教学医院分离的社区和院内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按设计方案收集10所教学医院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Etest法测定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数据输入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353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占74.2%,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占9.6%,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占16.2%;不同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头孢呋辛的敏感性较低,为0~76.7%,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PSSP组中分别为98.1%和98.9%,PISP组中分别为61.8%和64.7%,PRSP组中分别为15.8%和10.5%;267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率为56.2%,2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为42.7%,对于产ESBLs菌株,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在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相对较高;177株MSSA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73.4%,测试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MSSA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8.9%~100.0%,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0.8%和88.1%.结论 对于肺炎链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中表现较好;对于MSSA以及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菌活性,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均较低,而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高勇 《泰山卫生》2004,28(4):9-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生素,其优点是繁殖期杀菌剂,抗菌谱广,血药浓度高,毒副作用低。缺点为长期应用于临床,多数细菌已对之耐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水解约物的β-内酰胺环而使之失活。为克服这一耐药性,除研制具有耐酶性能的新抗生素外,还要不断寻找新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目前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尤其前两者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就是一种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但  相似文献   

1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β-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168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β-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李瑞士 《健康必读》2008,7(1):25-2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感染性疾病重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肺外并发症也渐增多。因其为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性原核微生物,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我院采用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收到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调阅2007.10月~2008.10月住院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注射剂用量及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和排序,并对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消耗数量、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该类药品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DDDs排序前5名分别为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还存在个别品种用药过于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ESB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26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夏有星 《现代保健》2008,(30):111-111
近年国内不断有因病原菌耐药而导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失败的报道。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笔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并与头孢他啶进行对照,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