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衍生活性氧(R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电图波幅和玻璃体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根据实验目的将大鼠分为对照组、DR模型组、HMGB1注射组和ROS抑制剂组。使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进而发展DR模型。通过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匀浆中ROS的生成。通过蛋白印迹分析视网膜组织中Nox2、HMGB1、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通过PCR分析大鼠视网膜组织匀浆中PARP-1和Caspase 3的mRNA表达。通过视网膜电图分析大鼠a波和b波振幅。通过测量FITC-BSA荧光评估大鼠玻璃体通透性。结果:DR模型组和HMGB1注射组较对照组大鼠视网膜ROS水平升高(均P<0.05),ROS抑制剂组较DR模型组和HMGB1注射组ROS水平降低(均P<0.05)。DR模型组和HMGB1注射组较对照组Nox2和HMGB1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ROS抑制剂组较HMGB1注射组和D...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H2O2胁迫下,研究玉米黄素增强成骨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H2O2作用成骨细胞,建立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对模型组、药物组的细胞活力、SOD活性、ROS含量、LPO含量以及细胞膜流动性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模型组细胞活力、SOD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均比药物组有显著降低(P<0.01),而ROS含量、LPO含量均比药物组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摄入会导致大鼠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而玉米黄素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血脑屏障(BBB)中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及变化趋势,探讨大麻二酚(CBD)对BBB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TB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TBI+vehicle组)和CBD干预组(TBI+CBD组),每组24只;每个组又分为损伤后8 h、1、2、3、5和7 d共6个时间点,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检测与BBB通透性密切相关的Occludin和ZO-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素钠实验检测BBB通透性。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TBI后随着时间推移Occludin和ZO-1蛋白阳性表达减少(P<0.05),2d达到最低;CBD干预1d后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与Westernblot结果趋势近似,与假手术组相比,TBI后Occludin和ZO-1荧光表达强度及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CBD干预2d后Occ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大鼠脑出血后对神经元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5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HMGB1中和抗体治疗(anti-HMGB1)组、control IgG组。模型组选择颅内纹状体注射0.2 U/mL胶原酶Ⅳ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Sham组颅内注射2 μL生理盐水,术后尾静脉注射PBS,6 h后再次注入等量PBS;anti-HMGB1组术后尾静脉注射1 mg/kg anti-HMGB1单克隆抗体,6 h后再次注入等量抗体;control IgG组术后尾静脉1 mg/kg anti-IgG单克隆抗体,6 h后再次注入等量抗体。采用改良神经损害程度(mNSS)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纹状体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元细胞HMGB1、自噬蛋白(Beclin-1、LC3-II和LC3-I)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ELISA检测血清HMGB1含量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后,脑出血组中mNSS评分增加(P<0.05),给予anti-HMGB1单克隆抗体后,mNSS评分减少(P<0.05)。与 Sham 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增加(P<0.001),Beclin-1、LC3-II、Bax 和 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而LC3-I和Bcl-2的表达减少(P<0.05),HMGB1含量增加(P<0.05)。给予anti-HMGB1单克隆抗体后,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减少(P<0.05),Beclin-1、LC3-II、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减少(P<0.05),而LC3-I和Bcl-2的表达增加(P<0.05),HMGB1含量减少(P<0.05)。结论 anti-HMGB1单克隆抗体下调HMGB1水平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和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内皮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损伤组(LPS):1 μg/mL的LPS刺激24 h;LPS+ALDH2激动剂Alda-1组(LPS+Alda-1):在LPS刺激前给予20 μmol/mL的Alda-1预处理1 h。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跨内皮细胞电阻和FITC-Dextran葡聚糖实验检测细胞通透性变化;试剂盒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以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和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FITC-Dextran渗漏性增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ROS荧光表达增强,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和OPA1表达降低,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表达升高(P<0.05)。应用Alda-1干预后,可显著抑制LPS所致的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减低ROS荧光表达,ALDH2、ZO-1、Occludin 、OPA1和Mfn2蛋白表达增高,而Drp1和Fis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ALDH2通过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LPS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融合及抑制线粒体裂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原花青素高剂量(160 mg·kg-1)组和原花青素低剂量(80 mg·kg-1)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对每组大鼠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比较4组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MDA和LP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DA、LP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原花青素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DA、LPO水平显著降低(P<0.05)。原花青素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原花青素低剂量组(P<0.05),而MDA、LPO水平显著低于原花青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原花青素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6周龄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 ±20)g]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RES预处理组、RES预处理+抑制剂组.建立大鼠肝脏70%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6h),并提前1h给予RES及Sirt1抑制剂(EX527).建模后检测血清标本中ALT活力及肝组织SOD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irt1、乙酰化p53、Bax表达水平.结果 RES能够显著降低由HIRI引起的ALT活力升高(P<0.01)并增加SOD活性(P<0.01),显著缓解由HIRI引起的肝脏病理学改变(P<0.01)和减少肝细胞凋亡(P<0.01),显著提高Sirt1和Bax mRNA表达水平(P<0.01,P<0.01),提高Sirt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1)并降低乙酰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RES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脏损伤,该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激动Sirt1-p53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为EphB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H2O2组(H2O2细胞损伤)、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 control)和转染si-EphB1组(转染si-EphB1后H2O2细胞损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EphB1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2O2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H2O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H2O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ROS和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ROS、MDA和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2O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ROS和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敲低EphB1基因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清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ZEB1-AS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脑中动脉闭塞构建雄性SD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ZEB1-AS1和HMGB1的时序表达并确定了CI/RI最佳时间(2 h/24 h)。将大鼠分为Sham组、CI/RI组、CI/RI+si-NC组、CI/RI+si-ZEB1-AS1组、CI/RI+OE-NC组、CI/RI+OE-ZEB1-AS1 组。向CI/RI大鼠侧脑室注射ZEB1-AS1沉默/过表达载体及对照载体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盘实验分析认知功能;干湿重法分析脑水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白蛋白水平以评价血脑屏障完整性;ELISA法分析脑脊液和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分别用FJC和TUNEL法检测CI/RI大鼠皮层中神经元丢失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分析HMGB1和TLR-4水平。此外,体外建立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模型来模拟缺血/再灌注微环境,TUNEL法、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ZEB1-AS1 沉默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 分析 HMGB1 和 TLR-4 水平。结果 q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ZEB1-AS1和HMGB1在CI/RI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升高(24 h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转盘试验结果显示,与OE-NC组相比,ZEB1-AS1过表达加重了CI/RI大鼠认知功能受损(P<0.05);而si-ZEB1-AS1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则好于 si-NC 组(P<0.01)。OE-ZEB1-AS1 组大鼠的脑水含量高于 OE-NC 组(P<0.05);而与 si-NC 组相比,si-ZEB1-AS1组大鼠的脑水含量减少(P<0.01)。血脑屏障渗漏检测数据提示,si-ZEB1-AS1组大鼠脑脊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低于si-NC组(P<0.01);OE-ZEB1-AS1组大鼠脑脊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则高于OE-NC组(P<0.05)。ELISA结果显示,si-ZEB1-AS1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si-NC组(P<0.01);而OE-ZEB1-AS1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高于OE-NC 组(P<0.01)。OE-ZEB1-AS1 组大鼠皮层 FJC 阳性神经元数量高于 OE-NC 组(P<0.01);与此相反,si-NC 组相比,ZEB1-AS1敲减则降低了FJC阳性神经元数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OE-NC组相比,ZEB1-AS1过表达促进了HMGB1和TLR-4水平(P均<0.01);而ZEB1-AS1敲减则产生相反的结果(P<0.01)。细胞水平上,与si-NC组相比,ZEB1-AS1敲减降低了 TUNEL阳性细胞数(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该现象。此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ZEB1-AS1敲减下调了HMGB1和TLR-4水平(P均<0.01)。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ZEB1-AS1通过HMGB1/TLR-4信号轴加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MGB1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I/R组、I/R+A—box组,采用HE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损伤程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HMGB1、SOD、MDA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结果I/R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增加,血浆SOD浓度下降。MDA浓度升高,大鼠肠组织损伤加重;I/R+A—box组血浆及肠组织HMGB1表达较I/R组下降,血浆SOD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大鼠肠组织损伤减轻,HMGB1-Abox具有保护作用。结论HMGB1在肠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加,组织氧化程度加重.组织损伤加重,提示HMGB1可能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鸟苷酸环化酶C(GC-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性肠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1)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8,SO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18,SAP组,开腹后经胰胆管逆行微量泵入5%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制备SAP模型]。各组根据用药时间再次随机分为12 h组,24 h组和48 h 组(n=6)。于建模后12、24、48 h分批处死大鼠收集结肠组织进行免疫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实验明确GC-C在SAP相关性肠损伤中的变化规律,选取GC-C表达最低的时间点作为肠损伤最严重的大概时间点,即作为干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2)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O组(n=6,处理方法同前)、SAP组(n=6,处理方法同前)和Linaclotide组 [n=6,诱导SAP后立即用GC-C激动剂利那洛肽(Linaclotide)水溶液(10 μg/kg/d)灌胃1次]。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果,选取12h节点进行检测。以HE染色评估胰腺与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淀粉酶(AMY)、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和TNF-α浓度;通过RT-PCR、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检测结肠组织中GC-C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结果 GC-C在SAP组大鼠结肠中表达显著降低,于SAP建模后12 h表达最低(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GC-C表达逐渐升高。而结肠中Claudin-1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与SO组相比,SAP组和Linaclotide组结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粘膜不连续、间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学评分均升高(P<0.05);血清淀粉酶、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TNF-α均显著升高(P< 0.05);结肠中GC-C和Claudin-1表达下降。与SAP组相比,Linaclotide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降低,血清中上述各因子水平降低,而结肠组织中GC-C和Claudin-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GC-C在SAP相关性肠损伤中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表达趋势,于诱导SAP后12 h表达最低;通过激活GC-C可以提高GC-C和Claudin-1的表达水平并缓解肠道损伤,表明GC-C或许通过调节紧密 连接蛋白的表达来维持肠屏障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创伤(TBI)患者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内源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70例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将各组又分成轻、中、重3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EPO,并于伤后24h、治疗3周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抽取外周血进行SOD及LPO水平的检测,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选择来院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结果给予EPO治疗后的中度TBI患者在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外周血中SOD及LPO水平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5);轻度及重度患者在上述时间点上SOD、LPO水平及治疗后1个月的GOS评分与病理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入院初病情等级与SOD/LPO比值呈负相关,而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GOS评分与SOD/LPO比值呈正相关。结论TBI后SOD/LPO平衡受到破坏,及时给予EPO治疗,可以恢复SOD/LPO平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吕栋  崔培林  杨昭徐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0):2867-2870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应激性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各18只:TBI组埃索美拉唑预处理组[质子泵抑制(PPI)组],假手术组(对照组).TBI组动物制模前1 h皮下注射埃索美拉唑0.1 mg(0.25 mi/100 g),TBI组和对照组术前1 h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0.25 ml/100 g).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3、12、24 h心脏取血后处死(各时间点6只),处死后取脑组织和肠黏膜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测定肠黏膜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羟自由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中DAO活性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浓度.结果 (1)PPI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较TBI组轻.(2)TBI组损伤后随时间延长血清FITC-右旋糖苷外渗逐渐增加,以24 h时间点最为明显(P<0.01),PPI组较TBI组轻[(3720±401)ng/ml比(5230±489)ng/ml P<0.05].(3)肠黏膜组织中DAO的活性随时间增加逐渐下降,以24 h点最为明显,PPI组下降幅度高于TBI组,血清变化与之相反.(4)TBI组肠黏膜组织中SOD、GSH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以24 h点最为明显(P<0.05),PPI组SOD和GSH分别高于TBI组(U/mgprot:13.0±2.4和208±48比10.2±2.8和140±46,均P<0.05).(5)TBI组肠黏膜组织中羟自由基、丙二醛、MPO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以24 h点最为明显(P<0.05),PPI组羟自由基、丙二醛和MPO均低于TBI组(U/mgprot:108±8、6.2±0.6、1.53±0.52比150±8、7.7±0.9、1.93±0.53,均P<0.05).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可能导致应激性肠黏膜损伤,氧自由基在致肠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埃索美拉唑通过抗氧化和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可以减轻应激性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缺血前1h给予米诺环素(45mg/kg,ip),结扎冠脉前降支缺血30min后,恢复灌注4h;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B1(HMGB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诺环素预处理显著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和LDH、CK等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表达(P<0.05)。米诺环素预处理也显著降低了MDA的表达,抑制了SOD的减少(P<0.05)。同时,米诺环素预处理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HMGB1的表达(P<0.05)。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HMG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福平,200 mg· kg-1· d-1)和EP组(利福平200 mg· kg-1· d-1+丙酮酸乙酯40 mg· kg-1· d-1),每组8只.造模后第7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肝组织总胆汁酸(TBA)、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及乙酰化的HMGB1(AC-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明显,部分肝细胞可见嗜酸性变、核溶解或固缩;肝组织TBA、MDA的含量提高(P<0.05),SOD减少(P<0.05),HMGB1及AC-HMGB1表达增多(P<0.05),HMGB1胞浆表达为主.与模型组相比,EP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肝组织TBA、MDA的含量降低(P<0.05), SOD增多(P<0.05),HMGB1及AC-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HMGB1以胞核表达为主.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够减轻利福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酮酸乙酯抗氧化,下调肝组织HMGB1及AC-HMGB1的表达和调节HMGB1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肾脏HMGB1及急性肾损伤的可能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动物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和血必净组(n=30),分别于伤后8、24、72h活杀取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HMGB1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HMGB1蛋白表达;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假伤组比较,烫伤组肾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于伤后8、24、72h显著增强(P<0.05,P<0.01),血清Cr水平于伤后24、72h显著增高(P<0.05,P<0.01)。给予血必净治疗后24、72h动物肾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P<0.05,P<0.01),血清Cr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观察烫伤组肾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以24h最重,血必净组24、72h病理形态改变则明显减轻。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严重烫伤后肾脏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显著下调肾组织HMGB1合成与释放,并减轻烫伤所致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内吗啡肽-1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PD98059后处理组(PD组)、内吗啡肽-1+PD98059后处理组(EM50+PD组).实时记录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复灌结束后大鼠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及生化指标,大鼠心肌组织HE病理染色,TTC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Erk1/2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P-Erk1/2表达增加(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P<0.05).与EM50组比较,EM50+PD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丙二醛、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或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P-Erk1/2表达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 内吗啡肽-1后处理可能通过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内吗啡肽-1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存在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rhEPO预处理组(C组)3组,每组12只.A组只给予剖腹手术,C组缺血前10min预先皮下注射rhEP0 1 000 U/kg,B、C组均夹闭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恢复再灌注2h,取血清及小肠组织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TNF-α检测及HE染色和ZO-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B组比较,A、C组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破坏程度明显减轻,ZO-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ELISA结果显示:血浆DAO、D-乳酸和TNF-α水平在B组和A、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注射rh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道有保护作用,并且其对ZO-1蛋白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