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川芎素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川芎素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脑组织ET、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川芎素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ET的过量产生,提高脑组织CGRP含量,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缺血脑组织中已经升高的ET/CGRP值。结论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川芎素降低缺血脑组织中ET含量,提高CGRP含量,使缺血脑组织中失衡的CGRP/ET比值趋于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韩永涛  张硕  张岫美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6):1218-1221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拴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1h再灌注12及24h后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以及血浆中ET水平。结果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12及24h,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的NO、ET水平均显著升高,丹皮酚(2.5,5,10mg·kg-1·d-1,po)给药7d,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12和24h血浆ET及脑组织匀浆诱生型NOS(iNOS)活性和NO水平。结论丹皮酚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O及ET生成,可能是其保护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黄酮类化合物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为羟乙葛根素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0.4 mg·kg-1·d-1组;羟乙葛根素30,60,120mg·kg-1·d-1组。以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以化学比色法测定总NOS活性,并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观察羟乙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水平和NO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鼠脑缺血1 h,再灌注48h后,脑组织中NO水平显著升高,总NOS和iNOS活性显著增加。羟乙葛根素30,60, 120 mg·kg-1·d-1均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总NOS,iNOS活力。结论羟乙葛根素可能通过降低 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发挥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春艳  成小松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14-1317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方法: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观察不同剂量大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蒜素高、中剂量(15,25 mg·kg-1)能明显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含水量的增加,减小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大蒜素高、中剂量(15,25 mg·kg-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大蒜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200mg·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60.40)mm3分别降至(283.63±81.37)、(216.29±74.37)及(186.65±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0.14)分别上升至(0.79±0.13)、(0.92±0.08)及(0.96±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即CVB-D高、中、低剂量组(2,1,0.5 mg·kg-1),尼莫地平组(2 mg·kg-1),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观察CVB-D对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症状、脑梗死范围、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脑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CVB-D高、中剂量能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脑组织SOD活性;CVB-D高剂量能降低脑组织梗死范围、MDA含量及脑细胞内Ca2+浓度;CVB-D各剂量组均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变化。结论:CVB-D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青  武继彪  张岫美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7):1327-1330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Toll样受体4(TLR4)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4 mg·kg-1)、丹皮酚组(15、30 mg·kg-1)。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 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 TLR4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丹皮酚可明显改善大鼠皮层区细胞损伤,减少 TLR4的表达、降低血清中 IL-6含量,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率。结论 丹皮酚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内 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影响,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即刻及缺血2h后经插入胃管分别灌入马来酸罗格列酮0.5,2,4mg·kg-1,测定缺血24h后,大鼠脑肿胀情况,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缺血2h并再灌注22h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0.5mg·kg-1对脑肿胀改变无明显影响(P>0.05),2,4mg·kg-1实验组脑肿胀可见明显减轻(P<0.05),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种不同剂量的马来酸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缺血及再灌注大鼠的MPO水平(P<0.05,P<0.01),且抑制程度呈剂量相关;马来酸罗格列酮0.5,2mg·kg-1可一定程度降低缺血再灌注脑组织IL-6 mRNA表达的水平(P<0.05),两剂量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可有效抑制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0pmol的内皮素-1(ET-1)灌注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附近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Fura-2/AM作为钙荧光指示剂,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灌注ET-1后不同时间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的变化及Dip对灌注ET-1后4h胞浆[Ca2+]i变化的影响,并采用TYC染色法观察了Dip对灌注ET-1后24h脑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灌注400pmolET-1诱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明显升高,并于灌注EF-1后4h达峰值,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胞浆[Ca2+]i逐渐降低;Dip20,40mg·kg-1可以明显降低灌注ET-1后4h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胞浆[Ca2+]i的升高(P<0.01),Dip10mg·kg-1组虽表现出一定的降低胞浆[Ca2+]i的作用,但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脑梗死范围的测定结果显示,Dip可以缩小脑梗死范围,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r=0.9797,P<0.01)。结论Dip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Ca2+]i升高可能是其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脉泰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和脑水肿的影响。 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拴法( MCAO )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MCAO )、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 MCAO+ 脑脉泰 2.2 , 1.1 , 0.6 g ·kg-1 )和尼莫地平组( MCAO+ 尼莫地平 1 × 10 -2 g ·kg-1 ),每组 10 只大鼠。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 1.5 h ,再灌注 24 h 。伊文思兰( EB )法测定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用 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水通道蛋白( AQP4 )的表达;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 结果 脑脉泰大、中 2 个剂量能显著减少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的 EB 含量、降低脑含水量,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 AQP4 表达减少,与 MCAO 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电镜显示 MCAO 模型组神经细胞胞质水肿,神经元核不规则,核膜断续,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与 MCAO 模型组比较,脑脉泰组大鼠神经细胞水肿和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 脑脉泰对脑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减轻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 AQP4 蛋白的表达,减少线粒体和血脑屏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 min再灌注4,8,24及72 h组。第二大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24 h组、溶剂对照组、Dip(0.5,1和2 mg·kg-1)治疗组及氟桂利嗪(flunarizine,Flu)1mg·kg-1阳性对照组。于缺血15 min再灌注开始时尾静脉注射给药。各组均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表达量,以及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结果缺血后,随着再灌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量均显著增高,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下降,并均于再灌后24 h达显著性改变。给予3个剂量的Dip和Flu均可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量,而Dip 1,2 mg·kg-1和Flu可抑制正常神经元的丢失。结论Dip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明显的抗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钙超载,从而抑制caspase-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巴西苏木红素对小鼠脑缺血损伤中能量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苏木红素5,10 mg.kg-1组,每组10只,构建脑缺血模型。脑缺血手术前3 d开始静脉注射苏木红素,给药剂量依据预试验确定,随后处死小鼠,制备大脑匀浆液。利用HPLC对脑内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腺苷一磷酸和乳酸含量进行测定,RT-PCR检测脑内单羧酸转运体(MCT1,MCT2)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小鼠脑缺血20 min后,脑内乳酸含量迅速升高,再灌注1 h内逐渐减低,再灌注24 h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缺血再灌的最初,能荷值迅速显著减低,再灌1 h过程中能荷恢复较快,但再灌24 h后能荷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缺血过程中,随着脑内乳酸的升高,MCT1和MCT2的表达也随之上调,预先静脉注射苏木红素5 mg.kg-1能上调MCT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苏木红素10 mg.kg-1组能上调MCT1和MCT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苏木红素所具有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能荷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海涛  吴继敏  王爽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9):1463-1465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后再灌注24h,术前30min及再灌注2h后尾静脉给药。观察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检测脑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能轻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0.3~3.0mg·kg-1依达拉奉能显著减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减少神经元损伤(P<0.05);依达拉奉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增加LDH活性,0.3~3.0mg·kg-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依达拉奉对脑组织SOD活性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雌性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Dip(20,40和80mg·kg-1)治疗组、氟桂利嗪40mg·kg-1治疗组。术后1.5hig给药。术后6h,采用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及观察脑细胞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为(7.7±0.8),Dip20、40及80mg·kg-1治疗组分别为(6.8±0.8)(P<0.05);(6.0±0.6)(P<0.01)和(5.5±0.8)(P<0.01);Dip40和80mg·kg-1组Ⅳ%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分别低39%和62%。且Dip上述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Dip40和80mg·kg-1可以减轻脑损伤。结论Dip对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钩藤碱对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钩藤碱(rhynchophylline,Rhy)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颈总动脉不完全结扎及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观察Rhy抗脑缺血损伤的效应,测定Rhy对脑缺血大鼠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m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re dehtdrogenase,LD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以及在光镜下观察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的影响。结果iv Rhy 10,15 mg·kg-1均能明显提高颈总动脉不完全结扎小鼠2 h生存率,明显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病变,并能提高全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SOD,LDH活性而降低MDA,NO含量,上述作用与尼莫地平(nimodipine,Nim)0.15 mg·kg-1相似,但Rhy 5 mg·kg-1未见明显影响。结论iv Rhv 10,15 mg·kg-1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合成,提高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6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种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1)造成糖尿病模型,然后将其中32只大鼠给参芪扶正注射液200 mg·kg-1·d-1口服,共8周,同时取15只糖尿病大鼠和10只健康大鼠作对照。试验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血浆血管肾张素AngⅡ含量以及肾组织转化因子(TGF-β1)、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控制糖尿病肾脏体积的扩大、血压的升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BUN、Cr均下降)、降低血浆Ang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同时还可降低TGF-β1、c-fos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其灰度值测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浆AngⅡ水平,控制血压,改善肾小球的“三高状态”,从而抑制了ECM增生,以达保护肾功能,缓延肾小球硬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35mg·kg-1,ip)和灯盏花素治疗组(80,20,5mg·kg-1,ip)。小鼠适应3d后,灯盏花素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和银杏叶提取物,连续给药7d。模型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7天给药30min后,用1.275g·kg-1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小鼠,重复缺血再灌注手术。术后第2天用开场行为模型检测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第3天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检测灯盏花素对H2O2引起红细胞溶血的影响。结果前脑重复缺血再灌注并没有明显影响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但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脑内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5,20和80mg.kg-1灯盏花素及银杏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缺血小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P<0.01),并提高脑组织SOD活性(P<0.01),使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体外实验表明,0.015g.L-1以上剂量的灯盏花素能明显降低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率(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灯盏花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