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癌基因检测。结果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淋巴结的转移,癌组织p53表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在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并分析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甲基化PCR(MSP)方法检测47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组织p16蛋白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48.9%vs.70.0%),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乳腺增生组织(38.3%vs.2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表达下降与其高甲基化呈负相关(r=-0.33,P=0.02);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无关(P>0.05),而与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诱导p16蛋白低表达在乳腺癌早期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 MTS1的产物 p16蛋白在乳腺癌 ,乳腺良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p16蛋白在 3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 5 0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中 10 0 %高强度表达 ,在乳腺癌中仅有 5 0 %阳性表达率 ,且表达强度低。p1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结论 :MTS1基因在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16蛋白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D)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43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基因蛋白及Cath-D的表达.[结果]nm23蛋白和Cath-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前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转移、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检测nm23基因蛋白与Cath-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转移与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周期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肿瘤研究热点之一.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目前发现了多种,但与此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在肿瘤的生长中起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p16、c-erbB-2与肿瘤的分化、转移及预后有关,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目前研究较少,本文就p16、c-erbB-2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缺失、突变与它们的表达异常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乳腺癌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 ,已充分认识到乳腺癌多基因、多阶段的发病机理。p16基因又称多肿瘤抑制基因 ( MTS1 ) ,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9p2 1 ,编码相对分子量为 1 60 0 0的蛋白蛋 ,可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和 6的活性 ,其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因子 ,一些学者认为 :p16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与 p53 基因相当。故研究 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改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就乳腺癌 p16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乳腺癌 p16基因表达状况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p16蛋白和m RNA的表达情况发现 :原发性乳腺癌中 p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与P16蛋白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限制性酶PCR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p16基因中5′CpG岛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P16蛋白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16蛋白在乳腺癌中强表达,但随组织学分级升高,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加,p16蛋白表达率降低。p16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负相关,且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其失表达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良生病变,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与P16蛋白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限制性酶PCR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良性病变p16基因中5'CpG岛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P16蛋白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16蛋白在乳腺癌中强表达,但随组织学分级升高,淋巴结的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加,p16蛋白表达率降低.p16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负相关,且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其失表达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PV16和P16基因的表达,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该院普外科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86例,所有病例经病理确诊,对照为癌旁非癌乳腺组织.病变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分组对照HPV16和P16基因的表达.RT-PCR检测HPV16和P16 mRNA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和P1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HPV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乳腺癌标本中HPV1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P16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也显示了P16基因的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织(P<0.01).HPV16和P16基因的表达量在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无显著性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PV16和P16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4,P <0.01).结论 HPV16感染和P16基因失活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HPV16和P16基因的联合检测有可能用于乳腺癌的临床分级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肿瘤从原发灶向周围邻近组织转移扩散是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转移与MTA1基因的关系时发现,所有研究标本中,发生转移的肿瘤组织中MTA1基因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肿瘤组织。说明MTA1基因和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且它的过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与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对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该文对近年来发现的相关基因MTA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表观遗传学改变即DNA甲基化对散发性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检测了10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BRCA1,p16和14-3-3 sigma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102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29%,BRCA1为32%,14-3-3 sigma为82%,与肿瘤分级和ER受体表达明显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组织分型有关,p16与BRCA1基因甲基化和PR相关,14-3-3 sigma基因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70%p16、75.8%BRCA1甲基化患者显示血清CEA水平升高,69.7%显示CA153水平升高。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BRCA1和/或p16甲基化可以预示预后不良,死亡风险指数达6.0。结论: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p16基因甲基化作为肿瘤标志物明显优于蛋白类(CEA、CA153)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10例乳腺腺瘤及10例瘤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Survivin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2%。在乳腺癌组Survivin表达与p16呈负相关;p16与病理分级、分期、转移有关,Survivin与病理分级、转移有关。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p16抑癌作用的缺失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中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p16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p21和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上p16、p2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16、p21、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58.3%、41.7%,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16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相关。p2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ER相关(P<0.01)。p16蛋白的表达与p21、cyclinD1蛋白表达不相关(P>0.05)。p2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p16、p21、cyclinD1蛋白(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状态和p16、cyclinD1蛋白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p16、p21蛋白的失表达和cyclinD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p16、p21蛋白是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cyclinD1蛋白表达与ER有关。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以及p16、p21、cyclinD1蛋白表达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有效指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肿瘤抑制蛋白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1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p53、ER和P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53、ER和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54.9%和52.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则分别为6.3%、37.5%和31.3%;p53在乳腺癌组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ER、PR间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53、ER和PR表达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磊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2):119-121,F0003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NF-κB、p16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中和60例相应正常组NF-κB、p16的表达。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NF-κB、p16的阳性表达率为36.67%和80.00%,乳腺癌组织中NF-κB、p16阳性表达率为65.00%和55.55%(P〈0.05)。NF-κB、p16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NF-κB和p1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0.268,P〈0.05)。结论提示乳腺癌中NF-κB和p1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分型、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与p16、CyclinD1、C-erbB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进行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58例术前均未做放、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CyclinD1、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24%(39/58),在乳腺癌Ⅱ级与Ⅲ级之间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6.7%(23/30)和33.33%(4/12),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55.17%(16/2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率79.32%(23/29),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表达与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为63.79%(37/58),乳腺癌Ⅱ、Ⅲ级之间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5);CyclinD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PR未见相关,与ER正相关。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37.92%(22/58),C-erbB2癌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和乳腺癌组织分级相关(P<0.01),与ER、PR肿瘤大小、分型无相关。结论:①p16、CyclinD1、C—erbB2基因蛋白异常与乳腺癌发生有关;②p16、C—erbB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③p16、CyclinD,、C-erbB2蛋白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数;④p16、cyclinD1、C-erbB2无相关,各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56对乳腺癌组织和配对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TA1、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83.9%(47/56)的乳腺癌原发灶标本MTA1基因的表达高于其配对的正常乳腺组织.85.7%(48/56)的乳腺癌原发灶MMP-9基因的表达高于配对正常乳腺组织.MTA1、MMP-9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呈正相关(P<0.05).MTA1与MMP-9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MTA1、MMP-9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260-2261,2322
目的:阐明ER、PR、p53及c-met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等因素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p53、c-met基因以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将实验结果整理后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53、c-met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ER、PR的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检测ER、PR、p53及c-met基因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化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