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2 例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及结果,分析左肾前间隙入路在保留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12 例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18)min,术中出血量(80±4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未发生胰漏等并发症.结论 左肾前间隙入路是脾动静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中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以及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实施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8例胰体尾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23例(实施Kimura法20例,Warshaw法3例),切脾组15例;围术期均实施ERAS措施,并分析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失血量、具体术式、ERAS实施方法、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 保脾组和切脾组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5~7)d,保脾组为7(4~7)d,切脾组为6(5~7)d;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18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胰体尾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实施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围术期可按照ERAS策略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总结手助法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手助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我科2007年3月至2012年4月施行的15例手助式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结果 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21~46岁;其中1例采用Endo-GIA行一级脾蒂离断术,其余均通过超声刀及血管夹行二级脾蒂离断术,2例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7.4±30.3) min,出血量20~450 mL,平均(178.0±137.7) mL,术后引流管于2~5 d拔出,住院时间8~10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助法能够明显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的危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两组:“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隧道法组)19例、经前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前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隧道法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前入路组[(185.53± 59.84)min vs (232.50±62.92)min, (244.74±88.03)mL vs (327.50±154.30)mL, (15.11±5.53)min vs (41.25±21.21)min, (65.26±23.66)mL vs (156.50±69.4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望成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尾状叶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治疗的3例肝细胞癌和2例肝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重建,准确评估肿瘤的位置和直径。术中均采用左侧入路,3例肝细胞癌术中联合应用ICG荧光显像。围手术期管理应用加速康复理念。3例放置引流管,术后3 d内拔除.术后第1天均拔除导尿管并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8.2±27.6)min,平均出血量(166.4±81.5)mL。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升高,行保肝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住院时间(7.6±0.9)d。结论 腹腔镜下尾状叶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要术前精准评估,选择恰当的入路,实现解剖性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可以促进术后恢复,但是否需要常规放置引流管目前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在急诊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手术中分别采用了右侧卧位(A组,n=35)和仰卧位(B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145.5±24.4)min vs (169.0±15.3)min;t=5.308,P<0.001],术中出血更少[(75.3±35.3)mL vs (110.3±50.6)mL;t=3.490,P= 0.0008],中转开腹率更低(2.9% vs 19.6%,χ2=5.127,P=0.024),术后胰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6% vs 28.3%,χ2=4.861,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腹腔感染(2.9% vs 6.5%,χ2=0.569,P=0.451)、术后出血(2.9% vs 4.3%,χ2=0.124,P=0.725)、静脉血栓(5.7% vs 10.9%,χ2=0.669,P=0.41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中采取右侧卧位更有助于术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实施,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的术式选择策略和操作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6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中转开腹3例(5.4%),余53例(94.6%)均顺利完成手术。联合脾脏切除、保留脾血管保脾(Kimura法)和离断脾血管保脾(Warshaw法)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分别为31例(58.5%)、19例(35.8%)和3例(5.7%)。手术时间70~230(170±35)min,出血量50~310(110±34)mL,术后住院时间5~35(9±6)d。术后并发A级胰瘘13例(23.2%),B级胰瘘1例(1.8%)、腹腔脓肿1例(1.8%)、肺炎2例(3.6%)。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分析,中转开腹、联合脾脏切除和Warshaw法:胰腺导管腺癌12例、肿瘤直径>
5 cm的交界性胰腺肿瘤23例和慢性胰腺炎2例。Kimura法:均为肿瘤直径<5 cm的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良性或交界性胰体尾病变保脾率50.0%(22/44)。 结论 根据胰腺肿瘤性质、大小和部位,以及脾动、静脉与胰腺或胰腺肿瘤的关系,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有助于提高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率。  相似文献   

8.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在择期脾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问106例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与118例传统睥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原位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310.4±55.2)ml vs(554.3±71.6)ml;(12.9±4.3)vs(15.7d±6.8)d,P<0.05)];门静脉血栓和胰漏的发生率显著降低[(0.9%vs 6.7%;O vs 7.6%,P<0.05)];手术时间虽有延长,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择期病理脾切除时,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备选术式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习曲线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实施的7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以及腹腔镜下标本切除、上腹部切口消化道重建的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两种术式。按照时间将前15个月完成的32例设为初期组,其后16个月完成的39例设为后期组。统计分析初期组和后期组中TLPD术和LAPD术情况,两组TLPD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初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9例(28.1%)和23例(71.9%);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425.0±34.0)min vs (330.9±14.7)min,t=11.067,P<0.001]、胰肠吻合时间[(46.6±2.2)min vs (21.2±7.4)min,t=9.993,P<0.001]均延长,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增高[4例(44.4%) vs 1例(4.3%),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组中,TLPD术与LAPD术分别为30例(76.9%)和9例(23.1%);与LAPD术比较,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345.6±19.1)min,t=3.498,P=0.001]、胰肠吻合时间[(34.1±6.5)min vs (16.5±1.3)min,t=7.758,P<0.001]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两种术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初期组TLPD术比较,后期组TLPD术手术时间[(376.0±23.7)min vs (425.0±34.0 )min,t=-4.904,P<0.001]、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34.1±6.5)min vs (46.6±2.2)min,t=-5.634,P<0.001],术后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3例(10.0%) vs 4例(44.4%),P=0.037]。结论 在学习曲线期,TLPD术手术时间长,胰肠吻合时间长,胰瘘发生率高。可将LAPD作为消化道重建困难、胰瘘风险高的患者的辅助术式,手术医师再逐步提升TLPD术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治性切除18例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 h(4.1±0.6 h),术中出血量200~500 mL (350±98.5 mL),术后住院时间12~28 d(15.3±3.7 d).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胰瘘2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腹腔出血1例次,胃瘫2例次,中度腹泻1例次.结论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提高根治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指征、安全性、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全胰切除术的11例胰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慢性胰腺炎3例,胰腺导管腺癌4例,胰腺黏液癌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11例均成功施行全胰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2例。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1例。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每日胰岛素总量(31.22±4.79)U,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结论 全胰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中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胰腺癌患者,可以提高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腹部放置3个套管,脾周韧带及脾门用超声刀解剖,脾门血管用Endo GIA夹闭离断.结果: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血小板明显上升,从平均36×109/L[(17~56)×109/L]升至437×109/L[(316~624)×109/L],随访7~24个月血小板均大于100×109/L.结论: 超声刀、Endo GIA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已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成为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应用的体会。方法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0月因胃癌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执行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ERAS组)。另选择同期常规胃癌根治术23例患者作为对照(常规组),手术方式均为5孔法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胃背侧系膜近胃端CME术,ERAS方案执行参考文献报道。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分别为7.8±1.3 d和6.7±1.4 d)(P<0.05);ERAS组术后早期进食量(3.1±0.8 d)较常规组(4.4±1.2 d)提前(P<0.05);ERAS组的排便时间(3.3±0.8 d)与常规组(3.9±1.1 d)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时间(ERAS组:2.5±1.0 d,常规组:3.2±1.0 d)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ERA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37)。结论 ERAS组具有术后恢复快特点,但作者体会ERAS方案应用主要是根据手术医生术中和术后情况的经验判断,与患者个性化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倒刺线缝合,对照组使用普通微乔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缝合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缝合时间(6.64±1.15)min,对照组缝合时间为(9.53±1.28)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5±3.49)min,而对照组为(42.40±3.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39.58±4.78)h、(40.66±4.25)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08±0.92)d、(8.35±0.9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为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和探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ICG-FI)技术的经验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ICG-FI分为ICG组(n=20)与非ICG组(n=21),比较两组病例资料,手术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ICG组较非ICG组手术时间[(176.8± 42.8)min vs (222.6±72.0)min,P=0.018]和术后住院时间[(5.6±1.5)d vs (7.2±3.0)d,P=0.038]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0.0%(4/20) vs 52.4%(11/21),P=0.031]。结论 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ICG-FI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从而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脾血管优先技术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的58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2例;余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53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Warshaw法)3例。手术时间65~220(160±30)min,出血量30~500(100±25)mL,术后住院时间5~21(8±5)d。术后并发生化瘘15例,B级胰瘘2例,C级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内分泌肿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13例,慢性胰腺炎肿块5例。结论 脾血管优先技术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有助于主动选择术式和规划手术路径,提高腹腔镜胰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保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策略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为(59.50±22.43)×109/L,术后第2周血小板计数为(136.01±70.41)×109/L(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32±1.25)×109/L,术后第2周白细胞计数为(9.63±3.36)× 109/L(P<0.05).术前、术后红细胞计数以及脾动脉结扎前后门静脉压力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使用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可以缓解脾亢情况,有益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和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79例)和十二指肠镜组(79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肠胃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PCT、CRP、IL-2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7±24.9)mL vs(109.8±13.6)mL]、下床早[(1.9±0.8)d vs (1.5±0.5)d]、住院时间短[(9.8±1.8)d vs (7.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5.5±9.4)h vs (58.8±16.3)h]、首次排气时间[(22.1±7.6)h vs (34.3±13.2)h]均较腹腔镜组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十二指肠镜组低于腹腔镜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创伤小,并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