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Fibulin-4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OP组和对照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参数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Fibulin-4蛋白在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POP组患者子宫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4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P=0.019)。POP组中Fibulin-4蛋白的表达与脱垂程度、是否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绝经状态及阴式分娩次数均不相关。结论 Fibulin-4蛋白在POP患者子宫主韧带和阴道前壁组织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纤维蛋白-5(Fibulin-5)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ysyl-oxidase-1,LOXL-1)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POP-QⅡ度患者67例,POP-QⅢ度患者41例;同时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均取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表达情况,RT-PCR定量检测Fibrillin-1、Fibulin-5、LOXL-1 mRNA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rillin-1、Fibulin-5、LOXL-1表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阴道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POP-Q Ⅱ度患者阴道前壁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OP-Q Ⅲ度患者,经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7,P=0.008,P=0.000,P=0.000,P=0.013).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Fibrillin-1与Fibulin-5、Fibrillin-1与LOXL-1、Fibulin-5与LOXL-1蛋白表达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经Spearman秩相关及Pearson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结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Fibrillin-1、Fibulin-5及LOXL-1表达降低,且均与脱垂程度密切相关,三者间通过交联作用而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阴道前壁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组、POP组、SUI+POP组、对照组共计120例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结果 SUI组、POP组、SUI+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SUI组、POP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LOX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X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是SUI、POP发生的一个原因,提高LOX蛋白含量可能预防或延缓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中MMP-3、胶原蛋白Ⅲ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MMP-3,胶原蛋白Ⅲ,并选择同期20例妇科良性病变而行子宫切除术者作为对照(对照组),于手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3、Collagen Ⅲ的表达情况.结果 SUI组阴道前壁组织中MMP-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llagen Ⅲ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SUI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代谢活跃、胶原分解增加可能是SUI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余燕  宋岩峰 《广东医学》2007,28(12):1947-1948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变化.方法 将58例绝经前后妇女根据是否存在POP及SUI分为POP组(21例)、POP SUI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妇女尿道周围结缔组织中Ⅰ和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①绝经前后POP伴或不伴SUI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胶原含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Ⅰ/Ⅲ均明显下降;②POP组与POP SUI组Ⅰ型胶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OP伴SUI组Ⅲ型胶原单纯POP组下降更显著,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①盆底结缔组织Ⅰ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减少,胶原比例下降,使胶原直径变细,支持力量减弱,弹性差,从而引起POP和(或)SUI发生;②Ⅲ型胶原过度减少,使尿道弹性减弱,僵硬,出现尿失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中MMP一3、胶原蛋白Ⅲ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MMP-3,胶原蛋白Ⅲ,并选择同期20例妇科良性病变而行子宫切除术者作为对照(对照组),于手术中取患者阴道前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3、CollagenⅢ的表达情况。结果SUI组阴道前壁组织中MMP-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llagenⅢ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UI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代谢活跃、胶原分解增加可能是SUI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CollagenⅢ与SUI的关系.方法 收集SUI(伴或不伴POP)患者67例,并选取同期因子宫良性病变而非卵巢功能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非SUI和POP患者20例作为对照.术中取阴道前壁组织.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Collagen Ⅲ及TGF-β1的表达阳性率.结果 ①Collagen Ⅲ在SUI组、SUI+POP组及对照组患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22.5%、90.0%;TGF-β1在SUI组、SUI+POP组及对照组患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8%、22.6%、90.0%.SUI组及SUI+POP组与对照组比较,Collagen Ⅲ和TGF-β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SUI组与SUI+P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②TGF-β1表达水平与Collagen 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UI患者盆底支持组织的弹性和强度减弱与组织中TGF-β1减少和胶原蛋白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抗粘病毒1(MX1)基因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50例SLE患者,2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T-PCR)在ABI PRISM 7000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MX1和OAS1定量表达水平(以ΔCt值表示)的差异,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SLE患者总体的MX1 mRNA ΔCt值(3.55±1.39)高于非SLE患者组(2.31±0.52,P=0.000)和正常人(2.23±1.05,P=0.000).②SLE患者组的OAS1 mRNA ΔCt值(4.45±1.56)高于非SLE患者组(3.03±0.76,P=0.000)和正常人(2.75±0.64, P=0.000).③SLE患者组的OAS1 mRNA ΔCT值与SLEDAI积分之间有相关性(r=0.338,P=0.019),与血浆IgA水平有相关性(r=0.475,P=0.001)④SLE患者组的MX1 mRNA ΔCT值与SLEDAI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64,P=0.661),与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24 h尿蛋白均有相关性(r=0.428,P=0.003; r=0.383,P=0.009; r=0.394, P=0.007;r=0.316,P=0.025).⑤在有关节炎的SLE患者中,其MX1和OAS1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3.04±1.42,P=0.004;3.89±1.49,P=0.006).结论 MX1与OAS1在SLE患者中均有表达上调现象,OAS1 mRNA实时表达定量水平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有意义.二者作为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在SLE发病中均有各自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抗粘病毒1(MX1)基因和2′5′-寡腺苷酸合成酶(OAS)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2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运用SYBR green dye I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T-PCR)在ABI PRISM 7000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MX1和OAS1定量表达水平(以ΔCt值表示)的差异,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SLE患者总体的MX1 mRNAΔCt值(3.55±1.39)高于非SLE患者组(2.31±0.52,P=0.000)和正常人(2.23±1.05,P=0.000)。②SLE患者组的OAS1 mRNAΔCt值(4.45±1.56)高于非SLE患者组(3.03±0.76,P=0.000)和正常人(2.75±0.64,P=0.000)。③SLE患者组的OAS1 mRNAΔCT值与SLEDAI积分之间有相关性(r=0.338,P=0.019),与血浆IgA水平有相关性(r=0.47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与血清松弛素H2质量浓度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LGR7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产前盆底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分,选择阴道前壁脱垂Ⅱ度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头位初产孕妇为病例组(n=12);无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的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n=24).ELISA法检测血清松弛素H2浓度;阴道分娩后取会阴侧切处阴道壁组织行RT-PCR,检测松弛素受体LGR7 mRNA的表达.结果 病例组血清松弛素H2的浓度和阴道壁组织LGR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与血清松弛素H2质量浓度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LGR7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临产前盆底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分,选择阴道前壁脱垂Ⅱ度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头位初产孕妇为病例组(n=12);无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的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n=24)。ELISA法检测血清松弛素H2浓度;阴道分娩后取会阴侧切处阴道壁组织行RT—PCR,检测松弛素受体LGR7 mRNA的表达。结果病例组血清松弛素H2的浓度和阴道壁组织LGR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妊娠晚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及阴道壁松弛素受体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结构的雌激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Y  Lang JH  Zhu L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402-406,I0009
目的 探讨女性盆底支持结构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绝经前后SUI患者肛提肌及周围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 绝经前、后SUI组肛提肌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1%、0,对照组分别为35%、33%。肛提肌未见ERα和ERβ表达,ERα和ERβ分布于肛提肌周围筋膜组织。ERβ在部分盆底筋膜组织切片标本染色呈阴性,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7%、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各组盆底筋膜组织ERβ染色阳性率较绝经前显著降低(P〈0.05)。绝经前、后SUI组盆底筋膜组织ERα测定值分别为(4.43±2.64)%和(5.14±1.79)%,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的(9.61±5.48)%和(10.88±2.90)%(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盆底筋膜组织的ERβ表达低于ERα,SUI组ERα和ERβ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女性肛提肌未检测到ERα和ERβ。妇女绝经前SUI的发生与低雌激素水平有关。盆底筋膜组织ERα表达减少和ERβ表达阳性率降低与SU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硫酸基转移酶基因1A3(SULT1A3)在子宫脱垂主韧带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3例子宫脱垂(POP-Q分期为Ⅱ~Ⅳ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绝经前18例,绝经后35例),并选取同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和无压力性尿失禁但需行子宫全切术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绝经前20例,绝经后33例)。均于术中取接近子宫颈的主韧带组织(经病理确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 mRNA表达水平,并对观察组随访2年,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与绝经前比较,绝经后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 mRNA水平升高,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主韧带组织中SULT1A3 mRNA水平更高,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3例子宫脱垂患者中10例复发,其中2例为绝经前,8例为绝经后。与未复发者比较,复发者主韧带组织SULT1A3 mRNA水平相对较高,但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则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者中绝经后主韧带组织SULT1A3 mRNA水平高于绝经前,但其ER-α mRNA和ER-β mRNA水平低于绝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SULT1A3 mRNA与ER-α mRNA和ER-β mRNA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脱垂患者主韧带组织SULT1A3升高,与ER-α和ER-β下降相关,可能是子宫脱垂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补充雌激素的临床疗效尚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血雌二醇 (E2 )浓度及子宫韧带的雌激素受体 (ER)的观察 ,分析雌激素与SUI和盆底组织膨出 (POP)发生的关系。方法 绝经前、后对照组、POP组和绝经后SUI组共 5组 73例子宫全切患者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韧带、宫骶韧带ER含量。结果  ( 1)绝经前POP组血E2 浓度 ( 4 7.2 9pg ml± 38.30pg ml)、韧带ER值明显低于绝经前对照组 (E2 73.83pg ml± 5 2 .72pg ml;ER主韧带9.5 8%± 2 .39% ,ER宫骶韧带11.6 4 %±2 .6 8%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 2 )绝经后韧带ER值 :对照组 (ER主韧带10 .89%± 2 .5 4 % ,ER宫骶韧带13.0 9%± 3.0 3% )、POP组 (ER主韧带11.85 %± 2 .89% ,ER宫骶韧带13.2 1%± 3.4 6 % )及SUI组 (ER主韧带9.6 4 %± 5 .0 1% ,ER宫骶韧带11.12 %± 6 .13% )之间无显著差异 ( P >0 .0 5 )。 ( 3)绝经前、后对照组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绝经前对照组月经增生期、分泌期韧带ER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血E2 浓度与韧带ER值无相关性。 ( 4 )绝经后对照组绝经时间与主韧带ER值成正相关 ,与宫骶韧带ER值无相关性。绝经后POP组和SUI组主韧带、宫骶韧带ER值与绝经时间成正相关。 ( 5 )各组研究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12(CXCL12)[又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及其受体( Cys-X-Cys receptor4,CXCR4)在高氧致新生大鼠肺损伤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新生大鼠64只,按随机数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海高原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及血清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30名子痫前期患者和30名正常妊娠妇女的胎盘组织和血清样品,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研究HLA-G mRNA在正常妊娠者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差异,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HLA-G的表达.结果 (1)青海高原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mRNA表达水平为1.42±4.92,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9.00±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soluble HLA-G,sHLA-G)浓度为688.34±181.988 ng/L,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织(1030.2±238.5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高原地区子痫前期胎盘组织HLA-G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sHLA-G浓度均明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EOS)的表达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 采集10例诊断为难免流产的URSA患者(URSA组)和1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对照组)的部分蜕膜组织和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蜕膜组织和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中ICOS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 CD3+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0.612±0.69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56±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外周血ICOS+ 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为(1.943±0.76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21±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RSA组蜕膜组织中IC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9.875±1.464)vs(2.701±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蜕膜组织中ICOS的表达异常与URSA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