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给药系统对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及所涉及各级超分子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光镜显微、Giemsa染色表征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干预引起的SW480 细胞凋亡率;DNA ladder分析凋亡细胞核的裂解情况。结果 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 3级超分子对SW480细胞干预24 h的IC50依次为44.83(25.74,48.78) μg· mL-1、15.16 (13.78,16.66)μg· mL-1和13.33(11.03,15.13) μg· mL-1;不同浓度5-Fu及相等剂量的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对结肠癌SW480细胞分别干预24、48、72 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按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升高,作用效果与剂量及时间有依赖关系;与原药相比,右旋糖酐-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氟尿嘧啶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早期凋亡率差异显著,能引起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细胞解体。结论 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细胞毒性低,能用作药物载体;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与氟尿嘧啶的2~3级超分子组装,具有相对原药更高的药物传输效率、能有效发挥抗肿瘤药物对SW480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小鼠体内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逆向蒸发法自制了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研究了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和磁靶向作用。结果所建立的HPLC线性良好,回收率高,精密度好;经过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两肾脏处设一磁场,结果证明,具有很好的靶向性。结论甲氨喋呤磁靶向脂质体磁场条件下在靶部位有明显的浓集,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所建HPLC用于甲氨喋呤体内分布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磁性吉西他滨隐形纳米脂质体( MGSL )的体内磁响应性、磁场作用下的分布差异以及 靶向治疗效果 。 方法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 MGSL , 测定小鼠脑组织药物含量,研究 MGSL 在体内的磁响应性;然后在有磁场和无磁场的不同情况下,测定小鼠脑、心、肝、脾、肺、肾等组织的药物含量,考察 吉西他滨 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差异,比较磁性靶向作用和单纯给药在组织分布的不同;最后制成裸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在移植瘤表面定时给予三维立体梯度磁场作用,观察 MGSL 靶向治疗裸鼠乳腺癌的效果 。 结果 在 不同磁场强度下,低强度磁场组的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无磁场组 (<>P<0.01) ,而高强度磁场组吉西他滨的含量较低强度磁场组显著升高 (<>P<0.01) ,且当磁场强度达到 500 mT 时,吉西他滨含量可达无磁场组的 8.5 倍。另外 应用外加磁场,吉西他滨可以有效聚集到靶部位,显著提高病灶部位吉西他滨的浓度,降低心脏、肾脏等器官的药物浓度。 MGSL 在肿瘤部位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肿瘤体积从第 2 天开始,与其他组别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 P <0.05 ),其肿瘤生长速度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第 11 天处死动物后剥离瘤体称重, MGSL 加磁场组瘤重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 0.05 ),抑瘤率最高,可达 87.3% 。 结论 本法制备的 MGSL 符合作为纳米磁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4.
何进  郭涛  孙学惠  周闺臣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67-1571
 目的 探讨大蒜油静脉注射乳剂(GO-E)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36只健康大鼠,单剂量颈静脉注射GO-E或大蒜油注射液(GO-INJ),并于给药后5,30,60 min采集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用气相电子捕获法(GC-ECD)分别测定大蒜油指标性成分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DADS)和二烯丙基三硫化合物(DATS)在各组织中的浓度;以大蒜油注射液(GO-INJ)为对照药物,对GO-E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颈静脉给药后,GO-E和GO-INJ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主要以DADS为主。给药5 min时,二种制剂主要分布在肺、肾、脑、心组织,且在肝脏中GO-E的分布高于GO-INJ。30 min时,二种制剂DADS和DATS总浓度在各组织中均有降低。60 min时,GO-E中的DADS和DATS在各组织中总浓度仍较高,而GO-INJ在有些组织中已检测不到DADS或DATS了。结论 GO-E在各组织中驻留时间比GO-INJ长,提示GO-E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而被动靶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干姜的归经。方法 采用“病证-药效-药动学”方法,给脾胃虚寒模型大鼠ig干姜水提液,分别在10、20、40、60、90、120、360 min时取血、以及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脑、胃、大肠、小肠等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干姜成分6-姜酚、6-姜烯酚、8-姜酚在脾胃虚寒给药组大鼠和正常给药组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的相关参数。结果 在脾胃虚寒给药组中,3种成分的量以胃、小肠、肝、肺中浓度最高;在正常给药组中,以胃、肾、小肠、大肠、肺中浓度最高。在胃、小肠等消化器官中,脾胃虚寒给药组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给药组。结论 干姜主要成分分布以归脾、胃、肺、肝等脏腑为主经,与传统干姜归经理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熟大黄主要成分在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体内靶向分布情况,以验证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方法:采用正常SD大鼠(正常组,n=5)、蛙皮素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模型组,n=5)作为实验对象。熟大黄颗粒剂(20 g·kg-1)每周灌胃2组大鼠1次,2 h后取心、肝、脾、肺、肾、胰腺等6个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组织匀浆中熟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成分谱及其浓度。结果:除熟大黄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在正常大鼠肝脏和肾脏内的浓度高于胰腺组织内的浓度之外,胰腺组织内各个成分的分布谱及浓度并与其他的器官没有明显差异;熟大黄中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组织中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器官,且在胰腺、肾、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在急性胰腺炎的状态下,熟大黄的有效成分在胰腺具有靶向分布特点,为方剂组织药理学假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抗癌中药复合5—Fu磁性微球制剂研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浸膏与5-FU(5-氟尿嘧啶)复合,运用高分子材料,以相分离的手段制成粒度、含药量、含磁量一定的磁性微球制剂,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它可在体外磁场的定向引导下,浓集并滞留在靶区癌组织上,定位释放药物,此种给药系统可提高靶区药物浓度数10倍之多,从而提高疗效,降低了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荣  金铭  沈淼山  阮叶萍 《中草药》2015,46(17):2599-2602
目的 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 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240 min采集血样,采集脑、心、肝、脾、肺、肾组织样品,以FITC标记的神经毒素(FITC-NT)为指标成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手段,考察NT-NP经P-80修饰前后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 P-80-NT-NP和NT-NP经鼻腔黏膜给药后5、15、30、60、120、240 min,药物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肝组织中分布最高,肾组织其次。给药后120 min P-80-NT-NP给药组血浆、脑中NT的质量浓度高于NT-NP组,而在肝组织中低于NT-NP组,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 P-80可有效增加NT-NP经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为脑靶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氟尿嘧啶白蛋白磁性亚微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氟尿嘧啶白蛋白磁亚微球(FU-AMOM)并研究其有关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固化法制备FU-AMOM并考察其外观、粒径及其分布;测定FU-AMOM的载药量及包封率;评价其释药特征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方程拟合;考察荷瘤小鼠体内靶向性。结果制得FU-AMOM平均粒径为(321±50)nm,分布范围为100~600nm;平均载药量为(9.69±0.19)%;平均包封率为(70.36±0.53)%;体外动态透析法释药模型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荷瘤小鼠试验结果表明,FU-AMOM于磁场作用下在肿瘤组织聚集,具有靶向性。结论FU-AMOM磁亚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和靶向作用,有希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用于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特征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验证其体内靶向聚集性.方法:以经油酸表面改性的Fe3O4磁性纳米粒作为材料,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利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羟基喜树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引入微透析技术,动态、连续地考察磁性脂质体的肿瘤局部聚集性.结果: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脂比25:1,磷脂-胆固醇80:30,制备温度45 ℃,水化介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此条件下,最高包封率66.8%,载药量2.57%.在荷瘤小鼠体内磁靶向定位试验中,HCPT磁性脂质体外加磁场组的肿瘤部位药物浓度较不加磁场组和注射液组高,表明HCPT磁性脂质体在外加磁场引导下具有明显的磁靶向性效果.结论:使用油酸改性的Fe3O4联合应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的HCPT磁性脂质体粒径均一,稳定分散,包封率较高,磁靶向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小鼠尾静脉给予4ac 15 mg.kg-1后,采用高效液相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4ac纳米粒在心脏的相对摄取率是混悬液的21.18倍。结论:4ac纳米粒明显改变4ac在小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在小鼠心脏的分布优于4ac混悬液,有望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2.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葡聚糖丝裂霉素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制备葡聚糖表面修饰的磁流体,用6-溴已酸与葡聚糖链接,所得产物与丝裂霉素经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催化缩合,即得所需的磁性前体药物。产物经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丝裂霉素含量和磁流体含量。结果所制备制剂的接枝率为91.8%,栽药量为8.57%,磁流体含量为27%。结论利用该方法,得到了外观稳定、再分散性好、包载量高的磁性前体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硫普罗宁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测定硫普罗宁注射液含量的近红外光谱(NIR)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收集国内7家企业生产的45批硫普罗宁注射液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值作为参考值,用光纤探头配合1 mm光程测样配件采集光谱, 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其近红外透反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性为99.0%, 平均预测偏差为1.30%, 预测均方差( RMSEP)为0.982%。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满足药品现场快速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8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口服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的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片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均则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疾病,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如何更高效地递送抗肿瘤药物,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增强抗肿瘤作用,同时减少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难题。为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精准递送并达到增效减毒的目标,研究人员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技术)筛选可特异性靶向肿瘤标志物或肿瘤细胞的核酸适配体,设计了以适配体为靶向分子(配体)的新型脂质体靶向递药系统。笔者对核酸适配体技术与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适配体-脂质体递药系统的抗肿瘤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可为选择适宜的肿瘤标志物作为靶标以及应用核酸适配体技术研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中药脂质体靶向制剂提供参考,同时对于促进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靶向递药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建立了大鼠体内β-榄香烯测定的HPLC。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57∶3);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并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β-榄香烯脂质体和榄香烯注射液后血浆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此色谱条件下血浆与组织的标准曲线、精密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分析生物样品中β-榄香烯含量。与榄香烯注射液相比,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β-榄香烯脂质体在肝、脾、肾组织中分布相对较多。结论β-榄香烯脂质体及榄香烯注射液在大鼠的心、脾、肾组织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