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内乳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分期、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29例乳腺癌行各式根治术时,经肋间隙行内乳淋巴结定位及活检。结果220例经肋间隙内乳淋巴结活检成功,内乳淋巴结转移者24.45(56/229),腋窝淋巴结转移55.02%(126/229);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34.13%(43/126),仅内乳淋巴结癌转移率为12.62%(13/107)。腋窝淋巴结癌转移数≥4枚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49.32%(36/73),56例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病理分期(pN)均升高。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性(x^2=0.661,P=0.719)。内乳淋巴结活检可使70.7%肿瘤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的患者避免内乳区照射,使50.7%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者避免内乳区照射。无气胸及出血等与内乳淋巴结活检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肋间隙行内乳淋巴结活检方法简单可行,可提高部分乳腺癌患者pN分期,避免内乳区过度治疗,治疗更具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吴宝潮  王筝  汪海仪  徐江  李勇 《安徽医学》2012,33(4):437-439
目的探讨乳晕下注射亚甲基蓝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体检腋窝淋巴结(ALN)阴性,均单独采用亚甲基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ALN活检,灵敏度为95.65%,准确率为91.07%,假阴性率为13.04%,假阳性率8.70%。SLNB与ALN转移检测比较效果相一致,准确率高。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准确率较高,能较准确地预测和判定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造影与MRI影像学资料,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7枚腋窝淋巴结中,淋巴结转移69枚,淋巴结无转移28枚;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71%、96.43%、84.54%;MRI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41%、92.86%、89.69%;超声造影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SImax-SImin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MRI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皮质厚度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可以依据检查方法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明霞  欧阳羽  向守洪  刘祥 《重庆医学》2011,40(17):1728-1730
目的评估X线摄片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X线摄片,对其进行乳腺X线诊断分类评估,取患者腋窝淋巴结密度最高或体积最大一枚进行病理检查,将其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6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82例;X线能显示腋窝淋巴结的106例中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56例,不能显示腋窝淋巴结的59例中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与淋巴结密度、短径大小以及乳腺X线诊断分类相关。结论乳腺X线摄片是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简便而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利于患者的术前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5.
钟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8-79,F0003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99m)TC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闪烁显像效果,探讨~(99m)TC闪烁照相在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预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71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99m)TC扫描闪烁显像,对淋巴结显影情况进行记录,依据显像结果进行术中淋巴结清扫,对术中清扫淋巴结及~(99m)TC闪烁显像进行对比,分析~(99m)TC扫描闪烁显像对淋巴结转移预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71例乳腺癌患者~(99m)TC闪烁照相显影54例,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59例,~(99m)TC闪烁照相显影准确率91.5%,内乳组淋巴结准确率100%,腋下组淋巴结准确率91.1%。结论放射性核素~(99m)TC闪烁照相能够准确预判断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pN0)存在微转移(MM),探讨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证实淋巴结转移全部阴性的胃癌(腺癌)病例40例,收集其淋巴结蜡块146个,淋巴结共298枚。分别用鼠单抗CK7和鼠单抗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有无微转移。结果:两组有10例(25%)共计26枚淋巴结(8.72%)发现微转移。其中CK7组6例,阳性率15%,CK19组4例,阳性率10%。胃癌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分别为:CK7组16枚(5.37%),CK19组10枚(3.3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与肿瘤的侵及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常规病理学检查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K7和CK19均是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理想指标,对指导胃癌的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锡宏  马小鹏  孔源 《安徽医学》2012,33(4):412-4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分子分型。结果 246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108例。其中Luminal A型28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156例,淋巴结转移92例,转移率58.97%;HER-2阳性型56例,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率21.4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型)6例,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舒畅  朱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78-8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病理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15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c-Met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的例数为62(41.33%)、88(58.67%).c-Met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中,Ⅲ~Ⅳ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发生发展中c-Met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乳腺癌中的c-Met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淋巴结出现转移后及患者具有较高的TNM分期则其表达出现增强,提示c-Met在乳腺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 Vue)后腋窝淋巴结的增强情况,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HER-2的表达,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89例,术前经肿块周围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探查前哨淋巴结并标记,与术后肿块免疫组织化学ER、PR及HER-2的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本研究89例患者中,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同时为阳性者,超声造影发现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73.3%),HER-2阳性且ER、PR有一者阴性或两者均为阴性者,超声造影发现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次之(57.1%),再次是ER、PR、HER-2均为阴性者(42.9%),超声造影发现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低者是HER-2阴性且ER、PR有一者阳性或两者均为阳性者(28.0%)。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超声造影检查与乳腺癌组织ER、PR及HER-2表达对照研究发现,HER-2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K  Xu HM  Che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3-2116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云瀚  王灿  杨钱 《重庆医学》2012,41(11):1071-107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4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448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255例(56.9%),无转移193例(43.1%);对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分子亚型、肿块大小、肿块部位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进行分析,P值分别为0.858、0.822、0.660、0.844、0.972、0.000、0.001。结论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肿块大小、肿块部位相关(P<0.05),而与年龄、ER、PR、HER-2、分子亚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例,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例患者有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52例早期乳腺癌在施行ALND前于患侧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5ml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术中分检出上肢淋巴结和水平Ⅱ淋巴结,水平Ⅱ淋巴结进行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病检。术后所有淋巴结分组进行常规病检。结果52例术中可见上肢淋巴结蓝染50例(96.2%);术后病检,上肢淋巴结蓝染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62.0%,31/50);其中单独水平Ⅱ转移1例(2.0%,10/50),水平Ⅰ转移者30例(60.0%,);水平Ⅰ转移的患者中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者10例(22.0%,10/50),水平Ⅱ转移者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者3例(6.0%,3/50)。3例上肢淋巴结转移者均同时具有水平Ⅱ转移,单独水平Ⅰ转移而无水平Ⅱ转移者均未发现腋窝蓝染淋巴结转移。11例水平Ⅱ淋巴结转移,术中印片细胞学检出8例,冰冻切片检出9例,2者联合检出10例。术中淋巴结印片细胞学检查联合冰冻切片病检与术后常规病检的符合率为98.0%(49/50)。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可有效进行上肢淋巴结定位。经术中快速病检确定水平Ⅱ淋巴结无转移者,可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识别单个或微小癌巢的价值,及乳腺癌淋巴结匿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HE切片光镜检查无腋窝淋巴结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8例,对其腋窝淋巴结共823个进行光镜复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抗体为角蛋白Cytokeratin,并将检查结果与肿瘤大小、肿瘤内淋巴管癌栓、术后5年存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8例中19例(21.59%)共41个(4.98%)淋巴结发现Cytokeratin阳性的隐匿  相似文献   

15.
Ou YT  Li JF  Fan ZQ  Fan T  Wang TF  Xie YT  Lin B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82-84
目的探讨针对超声影像异常的腋窝淋巴结进行穿刺病理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原发性乳腺癌超声影像异常腋窝淋巴结的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277例(70.1%)经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其中47.8%(65/136)的N0期病例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62例穿刺病理学检查阴性乳腺癌随后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2例确诊淋巴结阴性。经过新辅助化疗,转移淋巴结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32.3%(62/192)。结论腋窝淋巴结超声影像结合穿刺病理学检查可用于原发性乳腺癌治疗前的基线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989年1月~2010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19例,全数检查手术标本中的淋巴结,参照Ueno等的方法判断肿瘤出芽;分析肿瘤出芽的相关因素,计算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119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6537枚(30~157枚),平均(54.93±19.20)枚/例。119例中96例发现肿瘤出芽,出芽率为80.67%。肿瘤出芽与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和Laur6n分型明显相关。肿瘤出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7.75%,特异性为70.00%,准确度为90.76%;阳性预测值为90.63%,阴性预测值为91.30%。结论肿瘤出芽可以准确预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PCNA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74例,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4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64.9%。②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③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转移抑制蛋白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nm23的表达,分析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5年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75%(55/80),与腋淋巴结转移呈低度正相关(r=0.263,P=0.019),与5年无病生存率呈低度负相关(r=-0.255,P=0.024);nm23阳性表达率为57.50%(46/80),与腋淋巴结转移呈低度负相关(r=-0.253,P=0.024),与5年无病生存率低度正相关(r=0.235,P=0.037)。Survivin和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规律,为乳腺癌转移路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析病历文本语句描述规律,以python作为处理工具 实现部位所在短句提取,对人工抽取的乳腺癌部位名称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分析其转移路径规律。结果:乳腺癌的主要转移路径为骨、肝、肺、纵膈淋巴结和 与原发部位同侧的腋窝淋巴结。结论:乳腺癌早期转移会影响邻近组织(如淋巴结转移),判断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预测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0例乳腺癌原发灶、19例腋窝阳性淋巴结和31例腋窝阴性淋巴结中COX-2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呈阳性表达,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癌细胞的细胞浆内,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间质细胞中,在非转移淋巴结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淋巴结部分巨噬细胞的细胞浆内。COX-2在正常乳腺组织、原发癌组织、腋窝阳性淋巴结和腋窝阴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60.0%、84.2%和32.3%,正常乳腺组织、原发癌组织、腋窝阳性淋巴结三者间COX-2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性淋巴结(32.3%)与阳性淋巴结(84.2%)之间COX-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COX-2在淋巴结阳性原发癌组织(84.2%)和淋巴结阴性原发癌组织(45.2%)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可能易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