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佐清 《中医杂志》1996,37(5):308-310
近年来文献报道表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治则研究、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进展。1 治则研究健脾理气:于氏等认为健脾理气药有使肿瘤生长减慢,瘤体缩小,症状改善,生存期延长的作用,还能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对NK细胞也有调节作用;对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吕氏等研究健脾理气药对荷肝癌腹水瘤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脾虚模型荷瘤小鼠用健脾理气药治疗后可恢复NK细胞活性至正常  相似文献   

2.
健脾理气中药在防治肝癌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应用中,健脾理气中药对患者的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实验研究中,健脾理气中药具有抗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信号传导以及预防肝癌发生的作用。本文通过综述近5年健脾理气中药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概况,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钱祥夕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05-105,107
谢兆丰主任医师治疗肝癌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治疗肝癌常予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法、健脾理气,消肿散结法、清热利湿,消肿散结法、活血化瘀,消症散结法、泻下逐水,化瘀散结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法、滋’肾柔肝,养阴清热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少华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炎的几点经验 :燮理肝脏 ,疏柔并举治体用 ;健脾和胃 ,理气扶中固根本 ;利湿为标 ,常法变法皆活用 ;化瘀逐水 ,组方遣药当有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中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以西药喃氟啶化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为对照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健脾理气法对大鼠肝癌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医治法下调最明显的基因分别为:清热解毒法明显下调140个基因,活血化瘀法明显下调186个基因,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689个基因;②在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的163个已知基因中,筛选出19个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讨论:基因芯片很好地揭示了不同中医治法各自防治肝癌的分子作用靶点,其中,健脾理气法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转录中,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多条通路的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健脾理气法防治肝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综述了健脾理气法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健脾理气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增加了肝癌患者放化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实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信号转导以及预防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元四大家论治水肿,除利水消肿之外,均有从气机论治的特点。刘完素认为"热郁湿阻、热郁当发",行气以解热郁;张从正善用汗、吐、下法治疗水肿,攻逐同理气并行;李东垣顾护脾胃,健脾益气达到培土制水;朱丹溪认为病在脾肾,还需注重宣肺理气、疏肝行气。金元四大家从气机论治水肿的思路对水肿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辉  方肇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35-1337
实验研究发现健脾理气方药具有护肝、促进造血功能、预防肝癌发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抗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等作用。现就健脾理气方药防治肝癌的实验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浅谈脾虚与肝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病机、临床症状、治疗三方面来探讨脾虚与肝癌的关系。认为肝癌的发生不论外感、内伤,脾虚乃其基本病机之一;晚期肝癌的四大症:黄疸、腹水、肿块疼痛、发热皆可从脾论治;健脾理气法能有效的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西药及攻伐类中药相比,健脾理气中药在肝癌防治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苏和平 《陕西中医》1992,13(1):26-28
笔者认为,中医治疗肝硬变腹水贵在辨证论治,常用治法:疏肝健脾利湿,活血逐水;温阳化气,活血逐水;清热利湿,活血逐水;滋补肝肾,活血逐水等。认为临证之际应早治防变,攻补有度,灵活加减,并始终重视活血利水药(如益母草、商陆等)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辨证用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静  张军  朱琦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6-1167
目的:分析近年临床治疗大肠癌的常见证型和常用中药。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和用药情况。结果:37篇文献纳入辨证研究,53篇文献纳入用药分析。根据报道的文献数量和病例数量,证型以脾虚证最多见,其余包括肾虚证、气血两虚证、湿证、瘀毒证;临床用药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和胃、祛湿中药最常用。结论:大肠癌患者与脾虚关系尤为密切,并与肾虚、湿、瘀、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萍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507-250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nritis,CAG)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医辨证治疗CAG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脾胃虚弱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肝胃不和证以疏肝理气药与活血药、养阴药组合配伍最多见;脾胃湿热证以化湿药与理气药、健脾益气药之间的配伍最多见;胃阴不足证中养阴药主要与理气药、活血药、和胃消导药组合配伍;胃络瘀血证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和养阴药。结论:辨证治疗CAG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所涉及的肝郁脾虚证之中,长久以来也进行了大量关于逍遥散调节作用与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内在联系与规律的研究。文章从分子机制研究的侧面着手,探讨了逍遥散方证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今后包括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在内的方证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文献学层面研究肝脾肺三脏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肝郁脾虚型出现最多,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具体药物以白术、陈皮和茯苓为多。疏肝理气药次之,以白芍出现最多。宣肺药以防风、桔梗为多用。结论:健脾益气肠易激综合征的第一大法,疏肝理气为其重要治则,恢复肺气正常宣降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介绍何立人教授从"血浊"论治心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提出痰、瘀、毒、脉痹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其治疗要点有五:一是利湿泄浊,慎用大下之剂;二是用温药和之,不可过用辛燥;三是通利脉道,行气养血生津;四是脏腑同调,培土固肾为重;五是轻疏外邪,条达气机为度。并举病例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胃痞夹杂证的治疗,应从五脏六腑整体观出发,方能取得更好疗效,此正是周仲瑛教授所创病机辨证方法。临证审证求机,针对复合病机,虚实夹杂者当以补消并用,寒热错杂者当以寒热平调。扶正重在升降气机、健脾安胃,或滋肾或宁心,祛邪包括理气解郁、消食导滞、祛风除湿或清热化痰等复法制方,每方药味15~25味,看似杂乱,实则切合复合病机,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徐锋  沈洪  朱磊  胡静怡 《环球中医药》2021,14(4):756-760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多有创新。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常兼顾升阳、理气、泻火、除湿、和血、养阴等加减变法,罗天益擅用灸法,王好古用以治疗外阳内阴证,薛己、孙一奎强调脾肾双补而各有特色,张景岳明确补中益气汤七禁,陈实功将本法应用于外科、补中益气、托毒外出,傅青主用以治疗妇科难证、用药剂量特色鲜明。当代医家还将本法应用于心、肝、肺、肾等各脏病证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也逐渐被现代研究阐明。研究补中益气法的古今传承应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析托法中补益气血的作用。托法为治疗疮疡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托法的药物组成以补益气血和活血透毒药物为主,补益气血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和基础,组方中黄芪、人参、当归等是常用的补益药物,诸药在疮疡治疗中有抑菌、调节免疫、降低血凝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