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剧烈呕吐致酸碱失衡的临床分析及疗效分析。方法 52例患者年龄为23~40岁,孕周为6~23周;初孕妇25例,经孕妇27例。主要分析患者的首次入院、未治疗前的酸碱失衡类型及治疗状况。结果酸碱失衡类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高达45例,显著高于酸碱失衡其他类型的总和(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2例、呼吸性碱中毒2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1例、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2例)。无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结论妊娠呕吐的酸碱失衡类型是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三重失衡这种类型的多重酸碱失衡,且无一例是单纯的代谢性酸中毒。在临床上分析妊娠呕吐患者的酸碱平衡状况时,要与病理生理过程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对复杂酸碱失衡进行分析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液酸碱失衡的特点。方法测定163例新生儿窒息惠儿的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以判断三重酸碱失衡(TABD),分析酸碱失衡的类型。结果145例存在酸碱紊乱,其中代谢性酸中毒有123例,高阴离子间隙(AG)代谢性酸中毒为80例,双重酸碱失衡(BABD)59例。三重酸碱失衡(TABD)30例。结论窒息缺氧乳酸堆积可导致AG增高,混合性酸中毒发生率高,治疗时宜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供氧、改善微循环,常规测定AG,以免盲目补碱。  相似文献   

3.
Li XM  Li YX  Meng QH  Duan ZH  Hou W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131-213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气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用微量血气分析仪测定慢性重型肝炎126例患者动脉血气参数,用静脉血同步测定血钾、血钠、血氯和血尿素氮、血肌酐。先用Kassirer公式初步判断单纯或混合酸碱失衡(ABD),再按各型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同时计算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碳酸氢根(PB),判断多重酸碱失衡。结果126例次血气分析中,发生酸碱失衡115例次(91.3%)。其中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最高,占31.7%;其次为呼碱合并代酸(25.4%)及单纯呼碱(22.2%)。三重酸碱失衡也以呼碱型TABD为主。肝硬化基础慢重肝与慢性肝炎基础慢重肝患者发生单纯酸碱失衡分别为31.4%、22.5%,发生多重酸碱失衡为65.1%、57.5%,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本组共发生低氧血症34例次,占27.0%。pH〈7.35的患者均出现在死亡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酸碱失衡以碱血症为主,呼吸性碱中毒为基本酸碱失衡类型。酸碱失衡与发生慢重肝的基础病变无关。慢重肝患者较易出现轻度低氧血症。血pH值降低是慢重肝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人体内环境稳定遭受破坏时,常表现出酸碱失衡,临床上将其分作四大基本类型。即:1.呼吸性酸中毒(呼酸);2.呼吸性碱中毒(呼碱);3.代谢性酸中毒(代酸);4.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当其中一种单独存在时,谓之单纯型酸碱失衡。三重酸碱失衡(Triple Acid-Base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人临终前酸碱失衡及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179例肺心病人临终前动脉血气、血电解质和死亡原因。结果表明:肺心病人在临终前的酸碱失衡是常见的。其中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最常见,其它依次为三重酸碱失衡、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少见的。肺心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次为直接死于酸碱失衡,特别是三重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酸碱失衡临床的认识。方法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需机械通气者(通气组)80例105例次血气异常的酸碱失衡类型、原因及临床特点等,并与同期无需机械通气者(对照组)220例170例次血气异常相比较。结果 通气组酸碱失衡发生率100%,混合型酸碱失衡68.6%,均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通气组病情重、原因复杂有关。顽固性酸中毒、碱中毒、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死亡率高。结论 COPD通气组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注意识别TABD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意防止医源性碱中毒。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12h后动脉血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前检测动脉血气120次,发生酸碱失衡105次(87.5%),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及呼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最常见,分别为38例次(36.2%)及28例次(26.7%),其它依次为呼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17例次(16%),代酸9例次(8.57%),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并代酸6例次(5.71%),呼酸5例次(4.76%)代碱2例次(1.90%).单纯低氧血症6例次(5.71%).机械通气后检测血气180例次,发生酸碱失衡104次(57.8%),其中呼碱36例次(34.6%)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呼碱并代酸16例次(15.4%),代碱14例次(13.5%),呼酸并代碱12例次(11.5%)呼酸7例次(6.73%),呼碱并代碱6例次(5.77%),呼碱并代碱并代酸6例次(5.77%),代酸5例次(4.81%),呼酸合并代酸2例次(1.92%).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前血气以呼酸及呼酸合并代碱最多见,各种原因致通气不足和缺氧状态多引起代酸或双重酸中毒.机械通气后血气以治疗性呼碱、呼碱并代酸多见,医源性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常被忽视.呼衰患儿合并酸碱失衡是影响呼衰转归的重要因素,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过度通气及医源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阴离子隙在新生儿酸碱失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公式Na+-(HCO-3+CI-)求取AG值,根据Emmet标准,将37例酸碱失衡的新生儿分成三组,并分析他们与酸碱失衡类型的关系。结果:AG与酸碱失衡的类型无关,但是在代谢性酸中毒时,其增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呼吸性酸中毒。结论:AG增高愈明显,诊断代谢性酸中毒的可能性愈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共79例,其中符合三重酸碱失衡的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或二重酸碱失衡4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APACHEⅢ系统评分标准分别就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神经学、生理学、酸碱失衡评分并预计死亡风险率。结果观察组阴离子间隙和潜在HCO3-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神经学、生理学和酸碱失衡评分及APACHEⅢ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风险预计率分别为(17.32±12.65)%和(4.27±2.44)%,实际病死率分别为19.44%和6.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三重酸碱失衡患者,除了APACHEⅢ酸碱失衡的分值增加外,其他生理指标评分和APACHEⅢ总分均增高,预计死亡风险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并发三重酸碱失衡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王德义三重酸碱失衡(TripleAcid-BaseDisorders,TABD)系指三种酸喊失衡并存于同一患者。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呼酸)+代谢性碱中毒(代碱)+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简称呼酸型TABD;呼...  相似文献   

11.
宋琼 《河北医学》2001,7(3):193-195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分布,以酸碱失衡预测供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119例次慢性呼吸衰竭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正常5例次,呼酸37例次,代碱5例次,呼碱3例次。呼酸和并代碱52例次,呼酸合并代酸4例次,呼碱合并代碱4例次,三重酸碱失衡(TABD)9例次,其中呼酸合并代酸代碱7例次,呼碱合并代酸代碱2例次。经AG值和潜在HCO3^-判断,代要到8例增至17例。呼吸三重酸碱失衡(TABD)由0增到9例。不测潜在HCO3^-有4例失检。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AG值及潜在HCO3^-对代酸和呼吸型TABD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燕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56-157,160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2.0mg)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体疗效、血气分析、临床转归。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8/40)和88.6%(3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P02、PC02、SO:、HR、R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6.8%(3/44)、12.5%(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改善气血分析水平,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85例60岁以上的老年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好转组(66例)和死亡组(19例)两组。病人入院后作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前),并同步测定静脉血电解质。比较两组病人PH、PaCO2的情况,并对其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①血气分析结果PH≥7.25时,死亡率明显升高;PaCO2≥80mmHg,(死亡率也明显升高,P<0.01);②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其他类型酸碱平衡紊乱时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尤其当合并其他两种类型时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患者血气分析PH值和PaCO2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②合并二种或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死亡率高于单独一种酸碱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pH、PaO2、PaCO2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4、48、72h后的pH值、PaO2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1),住院时间缩短(P〈0.01),病死率降低(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的比例(50%)明显高于治疗组(13.5%)(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BiPAP可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氧合,减少气管插管的需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丁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4,(36):124-12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来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 h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梁钢 《吉林医学》2010,31(18):2780-2781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以COPD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低白蛋白组28例和正常白蛋白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好转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好转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白蛋白血症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预后,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延长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无创和有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院内肺炎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需要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ETI(45例)和NIV(35例)组,记录院内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住ICU总病死率为22.5%;NIV/ETI组病死率为8.6%/33.3%(P:0.01);两组院内肺炎发生率为14.3%/35.5%(P=0.03)。NIV、院内肺炎、APACHEII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NI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降低病死率,其病死率降低与院内肺炎发病率下降有关。无创通气减少了ETI行有创通气的比率、缩短了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Arterial blood gases and electrolytes were determined in 159 cases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It was found that disordered acid-base balance was a commonfinding in various kinds of ARDS.In mild ARDS,respiratory alkalosis and the combination ofrespiratory alkalosis plus metabolic alkalosis or metabolic acidosis were usually encounted,whilein moderate and severe cases of ARDS,triple acid-base disorders,respiratory acidosis,and the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acidosis plus metabolic acidosis were commonly seen.Severe alkalosiswas one of the factors to result in d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