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化肝煎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肝胃郁热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脱落、失访5例,剔除2例,完成68例;观察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4例,完成68例。对照组口服达立通颗粒,1袋/次,3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给予化肝煎合金铃子散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胃镜检查,评价胆汁反流程度和胃镜下黏膜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肝胃郁热证、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评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临床复发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胆汁反流程度评分、胃镜下黏膜评分和肝胃郁热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RO量表6个维度(消化不良、反流、排便、社会、心理、全身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C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GAS和MTL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2.083,P<0.05);观察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4,P<0.05);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20.37%(11/54),低于对照组的40.82%(20/49)(χ2=5.105,P<0.05)。没有发现服用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化肝煎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BRG肝胃郁热证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胆汁反流程度,促进胃黏膜的愈合,并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近期有较好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远期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瑶医清疹方对慢性荨麻疹(浆朋比)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和剔除共6例,最后完成60例;观察组最后完成62例。两组均口服依巴斯汀片,10~20 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皮敏消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清疹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进行7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SA7)和皮损情况评分(TSS);进行治疗前后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量表(CU-Q2oL)和风湿热内蕴证评分;对USA7<7分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复发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补体3,4(C3,C4),CD4+和CD8+细胞,计算Th17,Treg细胞在CD4+细胞中的比例,并计算CD4+/CD8+和Th17/Treg;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和IL-35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治疗后2,4和8周,观察组USA7评分和T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CU-Q2oL和风湿热内蕴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3,C4和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Treg细胞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IL-17,IL-23,CD8+,Th17细胞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25.58%(11/43)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8.48%(16/33)(χ2=4.276,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21,P<0.05)。结论 采用清疹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控制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复发,还能升高C3,C4水平,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免疫炎症应答,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麝香通心滴丸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140例患者按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1例,完成66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1例,完成65例。两组患者参照指南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麝香通心滴丸模拟药,2丸/次,3次/d。观察组口服麝香通心滴丸,2丸/次,3次/d。均连续治疗24周。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重构指数(LVRI);进行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 MWT),Lee氏心衰评分、气虚血瘀证评分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溶性ST2(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77%(59/65),高于对照组的74.24%(49/66)(χ2=6.179,P<0.05);观察组LVEF,CO和LVRI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PW,LVM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 MWT多于对照组(P<0.01),Lee氏心衰、气虚血瘀证和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T-proBNP,TGF-β1,sST2,MM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F-1,VEGF,Ang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没有发现服用麝香通心滴丸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治疗IHF气虚血瘀证患者,可通过影响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再生因子,改善心室重构,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肾通络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缬沙坦胶囊,160 mg/次,1次/d,双嘧达莫片,50 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无比山药丸,9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益肾通络汤,1剂/d。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7,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MP-1)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评分,监测尿蛋白、尿红细胞(RBC)。结果 观察组24 h UTP,SCr,BUN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IL-6,IL-17和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GF-β1,CTGF,TMP-1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对照组的73.33%(44/60)(χ2=4.356,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益肾通络汤治疗CGN脾肾气虚兼血瘀证患者,能减轻蛋白尿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并具有抗炎和抗肾纤维化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中药方剂内服治疗耐药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共8个,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项研究,涉及病例1 8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方剂内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组在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27,95%置信区间(CI)(1.21,1.34),P<0.000 01],耐药菌清除率[RR=1.49,95% CI(1.33,1.66),P<0.000 0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变化[均数差(MD)=-1.64,95%CI(-1.87,-1.41),P<0.000 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2,95% CI(0.48,1.07),P=0.1]。此外,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方剂内服干预在总有效率,CPIS变化方面也有一定优势。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中药方剂内服或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比单纯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耐药细菌性肺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全面表征开心散处方中4个药味的成分特征,为开心散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150 mm×4.6 mm,3.5 μm),第1套方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含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 μL,检测波长为242 nm;第2套方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03 nm。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7批开心散基准样品,将色谱图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峰匹配,明确共有峰个数,生成对照特征图谱,归属和指认共有峰。结果 建立了2套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其中第1套确定特征峰13个,归属远志药味特征峰9个、石菖蒲药味2个、茯苓药味2个,指认5个成分为远志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β-细辛醚、α-细辛醚和猪苓酸C;第2套确定特征峰12个,归属人参药味特征峰7个、远志药味2个、共有峰3个,指认6个成分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和人参皂苷Rd。结论 建立的2套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为经典名方开心散基准样品及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http://tcmspw.com/tcmsp.ph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筛选利胆化痰活血方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从DisGeNET数据库(https://www.disgenet.org)中获取代谢综合征疾病靶点,与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靶点进行韦恩分析。针对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和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和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关联网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38个活性成分和14个靶点组成的129个有效成分与靶点组合可能是其潜在起效组合。其作用通路与内分泌抵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将其聚焦到AKT1,PPARG及MMP9三个靶点中,动物实验显示,代谢综合征大鼠肝脏中AKT1,PPARG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利胆化痰活血方可能作用于肝脏中AKT1和PPARG治疗代谢综合征,对进一步揭示利胆化痰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微环境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含量的改变,内质网应激途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5-Fu 25 mg·kg-1),每组各10只,将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细胞)接种于左后肢内侧爪垫下,通过手术切除移植瘤建立术后复发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术后复发胃癌荷瘤小鼠肺转移病理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发瘤中CD4+/CD8+ T值及脾脏中Treg细胞[CD4+,CD25+,叉头框蛋白P3(FOXP3)+细胞]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肌醇需求酶1α(IRE1α),激活转录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含量,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复发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复发瘤重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肺转移数均降低,转移率均有所降低,联合组肺转移总数最少,转移率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扶正解毒方组、联合组CD4+/CD8+ T值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5-Fu组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TF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IRE1α表达明显下降(P<0.05),Akt表达显著下降(P<0.01);5-Fu组及联合组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5-Fu组GRP78表达明显下降(P<0.05),5-Fu组及联合组PI3K,磷酸化Akt(p-Akt),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扶正解毒方联合5-Fu可以抑制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的信号通路,下调内质网应激,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发酵虫草菌粉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查找筛选发酵虫草菌粉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48项研究,4 56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虫草菌粉联合ACEI/ARB有效率高于单纯ACEI/ARB治疗[风险比(RR)=1.20,95%置信空间(CI)(1.15,1.24),P<0.000 01],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标准化均数差(SMD)=-2.61,95%CI(-3.17,-2.05),P<0.000 01],24 h尿蛋白定量[SMD=-1.75,95%CI(-2.15,-1.35),P<0.000 01],血肌酐[均数差(MD)=-14.57,95%CI(-17.94,-11.21),P<0.000 01],尿素氮[MD=-1.05,95%CI(-1.29,-0.81),P<0.000 01],胱抑素C[MD=-0.52,95%CI(-0.68,-0.36),P<0.000 01],空腹血糖[MD=-0.59,95%CI(-0.93,-0.25),P=0.000 6],糖化血红蛋白[MD=-0.50,95%CI(-0.75,-0.24),P=0.000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1.68,95%CI(-2.21,-1.15),P<0.000 01],C反应蛋白(CRP)[SMD=-1.35,95%CI(-1.77,-0.93),P<0.000 01],白细胞介素-6(IL-6)[SMD=-1.52,95%CI(-1.98,-1.07),P<0.000 01]。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R=0.77,95%CI(0.49,1.21),P=0.25]。结论 发酵虫草菌粉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纯ACEI/ARB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苓桂术甘汤联合常规药物延缓心衰病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linicalKey、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数据库,筛选出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7项研究,总样本量3 569例,其中试验组1 816例,对照组1 7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常规药物相比,联用苓桂术甘汤能够提高显效率(相对危险度(RR)=1.41,95%置信区间(CI)[1.29,1.54],P<0.000 01)和总有效率(RR=1.21,95%CI[1.17,1.25],P<0.000 01),降低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属差(MD)=-390.08,95%CI[-538.84,-241.52],P<0.000 01]和血清N末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MD=-713.83,95%CI[-828.41,-599.25],P<0.000 01),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5.73,95%CI[3.33,8.14],P<0.000 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MD=-5.23,95%CI[-7.18,-3.29],P<0.000 01)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MD=-4.54,95%CI[-6.75,-2.33],P<0.000 01),增加心搏出量(SV)(MD=5.90,95%CI[4.56,7.25],P<0.000 01),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37.53,95%CI[-50.72,-24.34],P<0.000 01)和白细胞介素6(IL-6)(MD=-23.64,95%CI[-47.40,0.11],P=0.05),延长6 min步行试验距离(MD=51.08,95%CI[33.01,69.16],P<0.000 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MD=-3.50,95%CI[-4.92,-2.07],P<0.000 0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7.26,95%CI[-10.43,-4.09],P<0.000 01),且安全性更高(RR=0.36,95%CI[0.17,0.79],P=0.01)。结论 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心功能,减轻心纤维化,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