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A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妊娠期贫血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子代的生长发育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1)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缺铁组(n=20),分别给予标准饲料、低铁饲料喂养.4周后,将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合笼,确认受孕后将缺铁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归芪洋参口服液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低铁饲料喂饲60只雄性Wistar大鼠4周并结合定期少量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选50只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100g/L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贫血模型对照组和高、中、低归芪洋参口服液组及阳性对照组.各组均继续喂饲低铁饲料,贫...  相似文献   

3.
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中行为体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缺乏引起贫血和多系统功能紊乱,影响行为和智能[1] 。本研究以低铁饲料辅以少量放血法,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观察缺铁性贫血由轻、中度到重度发展过程中,行为和体态的变化。材料与方法一、低铁饲料低铁饲料配方参考AOAC配方和文献[2 ,3 ]。二、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四川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5周龄断乳,SD大鼠2 0只,其中雄性9只,雌性11只,体质量5 0~70g。首次断尾取血测定血红蛋白(Hb) (≥13 0 g/L) ,称体质量,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组5只,缺铁性贫血组15只。雌雄分养于塑料不锈钢笼内,每笼2~5只。…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31-33,38
目的研究富马酸亚铁和福乃得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情况。方法选用45只雌性Wistar大鼠,低铁饲料喂养建立缺血性贫血模型,将血红蛋白小于100 g/L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铁对照组以去离子水灌胃,实验组则分别以富马酸亚铁和福乃得灌胃30 d,比较实验前后大鼠体重、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的变化。结果缺铁性贫血大鼠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含量在分别服用富马酸亚铁和福乃得后均增加,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明显降低,而富马酸亚铁和福乃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富马酸亚铁和福乃得能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血常规及免疫、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力蛮能20 mg/kg),当归多糖铁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剂量组,采用缺铁饮食加定期少量放血的复合方法复制缺铁性贫血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并饮用自来水,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继续给予低铁饲料并饮用去离子水。连续给药20 d后,测定大鼠的血常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胸腺、脾脏指数。结果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升高模型大鼠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降低血小板计数(P0.05);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可明显升高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当归多糖铁复合物高剂量可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P0.05)。结论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明显,并且能够改善缺铁性贫血模型大鼠的器官免疫功能及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阿胶铁口服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胶铁口服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能.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饲以缺铁基础饲料造成大鼠营养性贫血模型,随机分为缺铁对照组(饲低铁基础饲料,灌胃2.0 ml去离子水)及阿胶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饲低铁基础饲料,每日灌胃分别给予阿胶铁口服液0.33、1.0、2.0 ml),观察并比较实验前、后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含量及肝、肾脏组织中的铁含量.结果灌胃给予阿胶铁口服液4周后,阿胶铁口服液各剂量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及增加值较缺铁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FEP含量及增加值均显著低于缺铁对照组(P<0.05),补充阿胶铁口服液可明显增加大鼠的肝脏和脾脏中铁含量,并且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肝脏和脾脏中铁含量显著高于缺铁对照组及低剂量组(P<0.05).结论阿胶铁口服液能有效地改善大鼠的营养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建立及各指标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真  罗海吉  卢晓翠  邓红  孔亮 《热带医学杂志》2006,6(3):284-286,321
目的探讨给大鼠喂以低铁饲料辅以少量放血,快速建立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营养状况及几种微量元素在脏器中的变化。方法将雌雄各半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饮用自来水;缺铁组:于塑料不锈钢笼内饲养,喂以低铁饲料,铁含量为8.01mg/kg,饮用去离子水)。每周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当血红蛋白降低,确定模型建立后,每组随机取出8只大鼠,取其脏器,测定脏器系数(与体重比)及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结果缺铁性贫血大鼠的一般体态发生变化,体重明显下降。一个月后,缺铁性贫血大鼠组的血红蛋白浓度低至86.9g/L,其红细胞及全血铁指标也有显著的下降。活杀其中的8只大鼠,取出其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测量脏器重量,计算出脏器系数值。缺铁组大鼠心脏和脾脏系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明显,肝脏、肺脏、肾脏无明显差异。测定肝脏及大脑组织中微量元素铁、锌、硒、锰、镉、铅、铜等的含量。发现缺铁组大鼠肝脏及脑组织总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锰的含量高于正常组,缺铁组肝脏铜高于正常组,脑锌含量低于正常组,其它几种元素变化不明显。结论给大鼠喂以低铁饲料辅以少量放血,可以成功建立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其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尤其缺铁对脏器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对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铁浓度的影响。方法取2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乙酰苯肼组(APH组)、运动性贫血组(APH+S组)、桂枝甘草汤1组(APH+S+GGD 1组)、2组(APH+S+GGD 2组)。除Control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2%乙酰苯肼(APH),其中APH+S、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进行每日力竭游泳运动,同时这3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0.018 g/m L和0.036 g/mL的桂枝甘草汤水煎剂。在给药后第15天取眼后静脉丛血进行全血分析检测;利用血浆总SOD和血清铁试剂盒进行血浆总SOD活性与血清铁浓度检测。结果全血分析结果显示,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明显高于APH、APH+S组(P0.05);APH+S+GGD 2组大鼠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明显低于APH和APH+S组(P0.05);血浆总SOD活性与测试结果中的液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负相关,从液体中SOD活性可得出血浆总SOD活性结果为: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血浆总SOD活性明显低于APH+S组(P0.05);血清铁检测结果发现,APH+S+GGD 1组大鼠血清铁浓度明显高于APH组(P0.05);APH+S+GGD 1组和APH+S+GGD 2组大鼠血清铁浓度明显高于APH+S组(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可以明显改善运动性贫血所致的红细胞减少;同时,可明显缓解运动性贫血大鼠的血浆总SOD活性代偿性增高以及降低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铁浓度,说明桂枝甘草汤可以通过改善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以及抗氧化保护红细胞来改善运动性贫血大鼠的健康状态。同时,为桂枝甘草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贫血及血清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肾衰组(40只)、槲皮素组(10只),给肾衰组和槲皮素组大鼠饲以含腺嘌呤饲料8周造成慢性肾衰;槲皮素组于第15天开始每天经口给予槲皮素(100 mg/kg),正常组和肾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42 d;8周末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球压积(HCT)及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铁蛋白(FER);然后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肾衰组大鼠RBC、HGB和HCT均比正常组显著减少(P<0.001),槲皮素组大鼠RBC、HGB和HCT均较肾衰组显著增多(P<0.001),但仍少于正常组。肾衰组SI、TIBC和FER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01),槲皮素组SI、TIBC和FER都显著高于肾衰组(P<0.001),也低于正常组水平。结论槲皮素对实验性慢性肾衰大鼠肾性贫血具有显著防治作用;槲皮素可显著改善慢性肾衰大鼠铁代谢及利用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当归多糖铁复合物 (APIC) 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定期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 APIC 低、中、高剂量 (5.83、8.75、17.5 mg/kg) 组,ig 给药,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铁浓度,用 DAS 2.0 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 SPSS 13.0 软件对同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 t 检验。结果APIC 在两种不同生理状况下大鼠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个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血清铁浓度在 4 h 以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大鼠,3个剂量组的 CL/F、t1/2β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的 t1/2α 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APIC 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铁之缘片和乳酸亚铁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铁之缘片和乳酸亚铁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情况.方法 以低铁饲料喂饲雌性断乳Wistar大鼠4周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选血红蛋白含量低于100 g/L的动物随机分5组,分别为缺铁对照组和低、高铁之缘片组及低、高乳酸亚铁组.比较实验前后体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变化.结果 铁之缘片和乳酸亚铁组均能显著增加缺铁性贫血大鼠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含量,而且铁之缘片与乳酸亚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铁之缘片和乳酸亚铁具有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功能,且铁之缘片比乳酸亚铁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铁调节蛋白在慢性病贫血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铁调节蛋白 (IRP)在慢性病贫血 (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 ,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 ,增强其免疫反应 ,从而诱发建立贫血大鼠模型。对贫血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NO、IRP- 2 m RNA水平及 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 ,肝铁、铁蛋白水平升高 (P<0 .0 5〉,与 ACD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 ;ACD大鼠肝组织 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IRP- 2 m RNA表达下调 ,NO水平与 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NO、IRP在 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对铁代谢的影响,观察吗啡依赖是否可以直接导致慢性病贫血特征的铁代谢变化。方法吗啡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雄性SD大鼠各14只,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一氧化氮、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骨髓细胞内铁。结果吗啡依赖组一氧化氮显著升高;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骨髓细胞内铁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依赖可直接导致铁代谢损伤和出现慢性病贫血特征的铁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4.
鱿鱼墨黑色素铁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法建立IDA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检测IDA大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数、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清铁(SI)含量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浓度。结果:鱿鱼墨黑色素铁能够显著提高IDA大鼠Hb、RBC、HCT、MCV和SI数量,有效降低FEP浓度,显著促进IDA大鼠贫血症状的恢复。与无机铁剂相比,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影响大鼠正常生长。结论:鱿鱼墨黑色素对IDA大鼠贫血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婷  冯楠  胡晓梅  李铁铮  南伟  陈根 《当代医学》2011,17(35):41-42
目的 通过单纯的低铁饲料喂养Wistar大鼠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缺铁组和对照组各6只.用奶粉、大豆油、玉米淀粉、NaCl配制低铁饲料.缺铁组给予低铁饲料,对照组给予正常清洁级饲料喂养.1个月后,检测大鼠体重和血红蛋白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红细胞计数.在喂养过程中,观察每组大鼠行为和体态的变化.结果 缺铁组大鼠的平均体重小于正常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小于正常组(P〈0.01),红细胞计数小于正常组(P〈0.01);并观察到缺铁组大鼠靠近尾部的皮毛斑块状脱落,尿液颜色加深,粪便较硬且为棕黄色等改变.结论 用本实验的方法制造的低铁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后,缺铁性贫血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血宁对缺铁性与失血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剂量0.1 tid,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常规等。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失血模型对照组、琥珀酸亚铁对照组(100mg/kg/d)、生血宁治疗组(100m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三组每天尾端放血2ml,连续6天,使造成失血性贫血模型。第6天开始灌药或水。第24天取血测血常规。结果生血宁能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治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82%、痊愈率62%。失血性贫血大鼠的血常规变化与临床研究相似。结论生血宁治疗缺铁性与失血性贫血效果明显,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在分子水平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穿心莲内酯对脑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3-4月龄,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4组(n=12):假手术组(SH组)、慢性脑缺血组(IS组)、IS+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IS+穿心莲内酯组(AND组)。IS组、DMSO组和AND组采用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大鼠慢性缺血模型,DMSO组和AND组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3,12,24,48h时腹腔注射0.2ml的5%DSMO和0.2ml含有10mg/kg穿心莲内酯的5%DSMO,IS组大鼠在术后相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H仅穿线,不结扎。2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比较,IS组和DMSO组于定位航行实验第2-5天、AND组于实验第2天逃避潜伏期延长,IS组、DMSO组、AND组第1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表达上调(P<0.05);与IS组比较,AND组于定位航行实验第3-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第1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上调(P<0.05);IS组与DMSO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生血宁对缺铁性与失血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生血宁对缺铁性与失血性贫血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剂量0.1tid,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常规等。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失血模型对照组、琥珀酸亚铁对照组(100mg/kg/d)、生血宁治疗组(100m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三组每天尾端放血2ml,连续6天,使造成失血性贫血模型。第6天开始灌药或水。第24天取血测血常规。结果 生血宁能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治缺铁性贫血总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82%、痊愈率62%。失血性贫血大鼠的血常规变化与临床研究相似。结论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与失血性贫血效果明显,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在分子水平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所起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失血组、多抗组。每组均行30 min缺血-2 h再灌注。失血组在失血15 min后行缺血/再灌注。多抗组在失血前静注CGRP多抗(2.5 mg/kg·b.w.)。坏死区(IS)用NBT染色确定。梗死大小用IS占危险区(AAR)的百分数表示。结果失血组的血浆CGRP浓度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高(F=12.4, P=0.032-0.005)。失血组的IS(F=52.4, P<0.001)和IS/AAR(F=43.7, P<0.001)均较对照组和多抗组显著为低,多抗组的IS(P=0.0001)和IS/AAR(P=0.0001)也较对照组显著为低。结论失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GRP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泡利芬铁时成龄缺铁性贫血(IDA)大鼠全血铁恢复作用及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成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IDA组。IDA组制做IDA模型,IDA模型成功后,两组动物各处死8只,计算脏器系数。再根据Hb值,将剩余IDA大鼠分组,饲喂不同饲料。分别记录各鼠实验前、模型成功后、实验结束时Hb及红细胞数(RBC),测定全血铁含量。计算泡利芬铁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贫血大鼠在给予泡利芬铁后,Hb及RBC均明显升高。到第20天,当FeSO4组Hb恢复到正常时,泡利芬组大鼠全血铁含量明显高于给药前(P<0.001),并高于对照组及FeSO4组(P<0.05),泡利芬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为108.5%。结论①用成龄大鼠测定生物铁元素相对生物利用率是可行的。②泡利芬铁易于被机体吸收,转化为Hb,使IDA大鼠Hb迅速恢复正常,对IDA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