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脏良性肿瘤的射频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施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脏良性肿瘤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7 ~ 56岁)39个病灶(1.7~11.0cm)。大于3.0cm者予分层多点或多次叠合消融。30例病人均成功实施PRFA。反应期2~7d,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未遇胆漏、出血等并发症。获随访27例,随访期1~5年。肿瘤病灶直径平均缩小68.3%(41.2%~81.5%)。临床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例,缓解率(CR + PR)达100%。提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的前提下,PRFA能发挥微创、安全、有效之优势,可作为治疗肝脏良性肿瘤的一种理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与开腹射频治疗肝癌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RFA)治疗肝癌不同途径的合理选用。方法:41例肝癌病人分为2组进行经皮射频(PRFA)治疗和开腹射频(IRFA)治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RFA治疗18例病人共32个肿瘤结节,IRFA治疗23例病人共43个结节,PRFA和IRFA并发症率分别为33.3%和4.3%(P<0.05),随访平均10个月,PRFA组7个病灶复发(4个病人),复发率21.9%(7/32),而IRFA组仅1个结节复发,复发率2.3%(1/43,P<0.025),结论:RFA治疗肝癌途径的选用应根据病应位置,结节的大小和肝硬化程度等综合考虑而定,IRFA并发症少,治疗彻底,效果优于PRFA。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脏射频消融术对肝癌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18个病灶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大小1.9~6.6cm。术前术后均进行增强CT扫描,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病灶完全坏死率为68.7%,复发率为36.6%。完全坏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介入治疗史、消融温度、电极针大小为相关因素。结论 射频消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经皮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B超引导经皮射频(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应用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共55个病灶,肿瘤直径1.5~8.5cm。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针,病灶〉2.5cm者予分层多点叠合毁损,〉5.0cm或多发者配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及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随访观察病灶影像形态表现、血清CEA变化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PRFA后反应期3~7d,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并发肝曲结肠穿孔和腹壁穿刺道转移各1例;小肿瘤(〈3.0cm)完全坏死率达92.9%(26/28),3.1~5.0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3.3%(11/15),病灶〉5cm者均未完全坏死;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1%、77.5%和54.8%。结论 PRFA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微创疗法,对〈3.0cm肿瘤疗效显著,对大肿瘤可联合TACE、PEI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皮射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微创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HC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在超声引导下施行PRFA治疗HCHs 26例39个病灶直径2.5~11.0 cm,其中直径>3.0 cm者予分层多点或多次叠合消融.局部麻醉,配合全身镇痛处理. 结果 26例均成功实施PRFA.反应期2~5天,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23例随访1~5年,平均2年8个月,经一次治疗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例,缓解率(CR PR)100%;HCHs直径平均缩小68.8%(41.2%~81.5%). 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操作技巧的前提下,PRFA可发挥微创、安全、有效之优势,可作为治疗HCHs的一种理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射频热毁损治疗肝囊肿(附5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观察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多发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B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热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性囊肿50例病人,共计96个病灶,将集束电极穿刺到囊肿中后抽出囊液后行射频治疗。结果:50例病人中47个直径<5cm的病灶治疗后1月行B超复查,病灶完全消失;36个直径5-10cm的病灶,体积缩小70%以上;13个>10cm的病灶,体积缩小60%。3月后复查,11个病灶缩小80%以上,2个病灶较1月时略增大。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刺射频热毁损治疗肝囊肿,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皮射频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PRFA)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经皮穿刺热消融治疗76例大肝癌患者81个病灶(肿瘤直径5.1~15.0cm),PRFA前后联合TACE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PRFA操作均顺利完成。并发症6.58%(5/76),包括电极片灼伤皮肤2例,胆漏1例,腹腔出血1例,急性胆囊炎1例。PRFA相关死亡1例,该患者PRFA治疗后3天死于脑梗死。TACE无并发症。随访16~62个月,随访率92.1%,患者血清AFP下降89.3%,缓解率98.6%,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6%、72.9%和30.6%。结论PRFA联合TACE能发挥互补增益作用,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有效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多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脏转移肿瘤)中的作用、适应症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收治应用术中RFA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术前影像学发现20例患者的肝脏共有37个病灶;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一针穿刺,多极消融”的空间布针方案,对于直径>5 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盐水增强消融”的空间布针射频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RFA治疗,所有患者术后7天复查肝脏增强CT,所有消融病灶均显示为低密度液暗区,19例患者肝脏组织毁损范围超过术前病灶体积.其中直径≤5 cm的肝脏单个射频消融病灶患者13例术后随访2~7个月,肝脏未发现复发病灶.术中针道出血2例,予以缝合止血,余病例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胆道损伤、针道种植转移、肝功能衰竭等射频消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联合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症广.其远期疗效、与肝脏恶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的多途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途径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腹腔镜下和开腹术中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血管瘤共116例,总结135个病灶,肿瘤平均直径为3.58(1.0~8.0)cm。结果经皮肝穿RFA共89例,平均治疗时间为43.3min。RFA后4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37.6~39.2℃)。67例ALT和AST升高(69~458,76—432IU/L)。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下射频8例,平均治疗时间为33.5min。LRFA后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38.3—39.1℃)。全部病例ALT和AST升高(78—352,73~389IU/L)。术中射频19例,无明显相关并发症发生。92例(79.3%)得到随访,随访期现6—86个月,平均49个月。无任何远期并发症。92例患者中,病灶完全消失53例(57.6%),缩小大于50%的24例(26.1%),缩小小于50%的11例(12.0%),缩小后再复发4例(4.3%)。结论对于中、小直径肝血管瘤,RFA疗效确切,且有微创、安全、简便、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B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海绵状血管瘤27例病人,43 个病灶.结果 27例病人中28个<5cm的病灶治疗1个月后复查B超,瘤体缩小均在50%以上 .瘤体血供全部消失的病灶有11个,3个病灶血流明显减少,其中2个病灶(直径>5cm)进行了第二次治疗后血流消失,1个病灶(直径>8cm)虽行第二次治疗,病灶不能完全毁损.全部病例无出血等其它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小血管瘤(<5cm)可完全治愈, 无并发症;对5~8cm的病灶需2次以上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疗效,>8cm的病灶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探讨新型射频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28例患者共34个病灶中:直径≤3cm的23个瘤体,21个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91.3%;直径为3~5cm的11个瘤体中8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72.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53.6%;术后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 (P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采用温控式多电极技术对 47例肝癌患者 6 7个结节行PRFA ,肿瘤直径 2 6± 1 1cm( 1 0~ 5 5cm)。 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 (completedablation ,CA)率 :全组 80 6 % ,其中肿瘤≤ 3cm者 91 7% ,3 1~ 4 0cm者 75 0 % ,4cm以上者 14 3%。消融开始后 2min内达到 70℃的结节CA率显著高于 2min以上者 (P <0 0 5 ) ,治疗中维持温度达到 80℃以上者CA率也明显高于 70℃~ 80℃者 (P <0 0 1)。治疗后局部复发率 9 3% ( 5 / 5 4)。平均随访期间 11 3个月 ,远处复发 18例 ( 38 3% ) ,1年累计生存率82 1%。 结论 肿瘤大小、消融中局部组织的升温时间和维持的温度对PRFA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一肝门区小肝癌的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ng ZJ  Wu MC  Chen H  Liu Q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65-268
目的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1例患者进行PRFA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8%,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90.5%(19/21)。0.5、1、1.5、2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94.7%;0.5、1、1.5、2年无“瘤旁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0%、77.1%、77.1%和77.1%;0.5、1、1.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2%、82.8%、82.8%和55.2%。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8%。结论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 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复发性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8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单个肿瘤最大径≤7 cm;多个肿瘤者最大径≤5 cm且肿瘤数目≤3个)接受PRFA治疗,收集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等12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作回顾性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是75.8%、43.9%、34.5%(从PRFA术后算起)和95.1%、63.2%、46.6%(从初次手术算起);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次肿瘤大小、复发期限长短、复发肿瘤数目、复发肿瘤大小、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蛋白(ALB)水平与复发性肝癌行PRFA的预后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与预后相关因素为复发期限长短、复发肿瘤大小、血清GGT与ALB水平(P<0.05).结论 P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复发期限、复发肿瘤大小、血清GGT与ALB水平为其显著性预后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肝裸区肝细胞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肝裸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bare area,HCCB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2000年4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共有26例早期HCCBA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PRFA治疗,作为HCCBA组;在右肝非裸区HCC病人中,以癌灶距肝包膜、胆囊和第一肝门主要分支的距离≥1.0 cm为条件,纳入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癌灶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灶残留采用PRFA后1个月增强CT和(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追踪判定,将完全消融至局部肿瘤复发的间隔时间作为无瘤生存时间.用t检验比较癌灶直径,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年龄、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AFP水平和穿刺次数等指标,用χ2检验比较完全消融率和局部无瘤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穿刺次数和完全消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CCBA组1年、3年和5年局部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46.2%和19.2%,对照组分别为92.3%、53.8%和15.4%,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引导下PRFA治疗HCCBA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作为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Endoscopic adrenalectomy represents the new gold standard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adrenal lesions up to 6 cm. In some cases lesions larger than 10 cm have been removed laparoscopically to offer the patient the advantages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he larger the diameter of an adrenal lesion, the greater the probability of malignancy. In a prospective study 130 consecutive patients (88 women, 42 men; mean age 47.8 years) with 137 adrenal lesions earmarked for surgery underwent preoperative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ith chemical shift studies (CS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the status (benign, borderline, malignant) of adrenal lesions by MRI irrespective of tumor size. There were 14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3 had borderline tumors (epithelial tumors with high malignant potential), and the remaining 120 had benign adrenal lesions. Five malignant lesions (36%) had a diameter < 6 cm. MRI correctly predicted 11 of 14 malignant tumors (1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and 2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s had false-negative results), 117 of 120 benign lesions, and 2 of 3 borderline lesions. All but two malignant tumors were operated on using open surgery; 82 (68%) of 120 benign adrenal lesions were treated using the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pproach. Tumor size alone is not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status of adrenal lesions. Dynamic gadolinium-enhanced MRI with CSS can predict the status of at least 95% of adrenal lesions. Tumors > 6 cm classified as benign by preoperative MRI may be removed laparoscopically by endocrine surgeons experienced in endoscopic adrenalectom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下对 5 2例病人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肿块直径 1 0~ 13 6cm ,平均 3 6 7cm。结果 肿块直径 <3cm的完全消融 (CA)率为 88 4 % (38/4 3) ,3~ 5cm为 75 7% (2 8/37) ,>5cm为 33 3% (6 /18)。对其中 8个不完全消融肿块分别在术后 3~ 6个月再次行射频治疗。全组无术中死亡 ,无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无病人出血。术中有 15 4 % (8/5 2 )出现腹痛 ,9 6 % (5 /5 2 )出现恶心 ,11 5 % (6 /5 2 )出现黄疸 ,32 7% (17/5 2 )出现一过性发热 ,1 9% (1/5 2 )出现胆漏。结论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对 <5cm肝脏肿瘤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