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心跳骤停犬复苏后及给予纳洛酮干预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S100蛋白表达情况,了解纳洛酮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予体外电击诱发室颤,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于复苏后6h取脑海马组织行脑形态学检查及NO、S100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纳洛酮组S10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脑组织NO的含量高于纳洛酮组(P<0.01),纳洛酮组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纳洛酮后心肺复苏犬脑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所减轻,脑组织NO、S100蛋白的生成也显著减少,纳洛酮可能通过减少NO、S100蛋白的表达而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犬心肺复苏后 6h ,肺组织MDA、SOD、NO的浓度 ,以探讨纳洛酮对肺组织中MDA、SOD、NO含量的影响。方法 :1 8只健康杂种犬 ,随机分成 3组 ,空白组 (n =6 ) :不诱发室颤 ,6h后取肺组织 ,对照组 (n =6 ) :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实验组 (n =6 ) :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于复苏后 6h取肺组织行MDA、SOD和NO测定以及行肺形态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肺组织的MDA、NO的含量高于空白组 (P <0 0 1 )和实验组 (P <0 .0 5 ) ,而实验组中肺组织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低于空白组 (P <0 .0 5 )。实验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可减轻心跳骤停后肺组织的MDA和NO的生成 ,增加SOD的活力 ,从而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心跳骤停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客观、实用的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方法。方法:对治疗组33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用程序化心肺脑复苏,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心肺脑复苏术的47例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比较入院第1、3、5、7天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和脑复苏率。结果:两组Glasgow—Pittsberg昏迷量表评分脑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序化心肺脑复苏有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复苏后重症脑损伤治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予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静推.对照组按上述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结论 心肺脑复苏中同时应用纳洛酮可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盐酸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不同原因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休克、电击、窒息及原因不明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及支持对症治疗。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2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25例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68.0%;对照组25例,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40.0%。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陈达  朱杰  王斯闻  刘艳   《中国医学工程》2009,(5):335-339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对NG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大鼠呼吸心跳骤停模型,然后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suscitation,CPR)。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手术对照组(A组)、心肺复苏组(B组)、心肺复苏+依达拉奉组(C组),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circultion,ROSC)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3mg/kg)。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复苏2h后海马神经元TUNEL、NGF及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A组)相比心肺复苏组(B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明显降低(P<0.05),TUNEL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肺复苏+依达拉奉组(C组)NGF、BDNF表达明显增加,高于B组和A组(P<0.01),TUNEL表达明显降低(P<0.05),低于B组。结论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2h海马神经元NGF、BDNF表达降低,依达拉奉能恢复神经元NGF、BDNF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缺氧性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复苏药物。方法 对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用递增剂量肾上腺素配合渐增剂量氨茶碱治疗作为治疗组 ,设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使用传统剂量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析复苏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 =9.964 ,P <0 .0 5 )。结论 递增剂量肾上腺素和渐增剂量氨茶碱配合纳洛酮的应用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跳停止时间对兔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跳停止时间对心肺复苏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兔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心肺复苏模型,心跳骤停后4、5、6min进行复苏,分别在0、24、48、72、96、120h6个时间点测定血清NSE含量,并对兔脑损伤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心肺复苏后24、48、72、96hNSE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8h达峰值;心跳骤停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以复苏后24h最高;心跳骤停5、6min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血清NSE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NSE水平评价CPR后脑损伤灵敏、客观。心跳停止4min复苏后脑组织损伤较轻;停止5min以上,脑组织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肾上腺素组(E组)、纳洛酮组(N组),每组25只。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心跳骤停10min时,经股动脉注入由窒息前采集的动脉血与肝素50U/100g、肾上腺素4μg/100g(E组)或肾上腺素4μg/100g+纳洛酮0.1mg/100g(N组)的混合液进行复苏。对照组不予采血、窒息、复苏。分别于复苏后30、60、120、180min时,采血检测ET含量。结果:复苏后各时点E组、N组血浆ET值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且E组血浆ET值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复苏后120min、180min,N组血浆ET值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时应用纳洛酮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利于复苏后心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HD)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水肿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BHD组。建立窒息型大鼠CPR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匀浆的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24 h脑水含量增加,复苏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B、NSE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BHD组脑水肿减轻,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B、NSE含量显著降低。结论:BHD能够降低脑水肿,降低脑损伤指标,可能在CPR中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对心脏停搏(cardi ac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将38例患者CPR后根据2个月后是否恢复意识分为两组,检测患者CPR后第3h、6h、24h、和72h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水平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意识未恢复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CPR后第3h、6h、24h和72h均显著高于意识恢复组及对照纽(P〈0.01);(2)意识恢复组CPR后第3h、6h、12h和72h的S100B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CPR后的脑损伤程度及意识能否恢复,对CPR后脑复苏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对心肺复苏后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min后复苏,18只犬随机分为3组,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h的CO和PAWP。6h后取心肌组织,匀浆测SOD和MDA的活性。结果: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4、6h低于正常对照组,而NLX组在复苏后2、4、6h高于CPR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CO、CI、SV和LVSWI在心跳骤停前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复苏成功后0~6hNLX组和CPR组的各指标均低于正常组,而NLX组的CO、CI、SV和LVSWI在复苏后l-6h高于CPR组。复苏后6hCPR组和NLX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A高于正常对照组,NLX组心肌组织MDA含量较CPR组降低,而SOD活力较CPR组升高。结论: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心功能不全、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内源性抗氧化机制的削弱、NLX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后延迟心肺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即刻复苏组(A组),延迟复苏组(B组),每组按血管穿刺后(S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A组、B组)0.5 h断头取海马。A组、B组采用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S组海马神经元表现为细胞形态、分布正常,几乎无变性、坏死神经元;与S组比较,A组、B组海马神经元可见明显的细胞水肿、核固缩等病理改变,且B组比A组损伤更为严重。结论延迟心肺复苏不仅降低心脏骤停大鼠ROSC成功率,亦可加重海马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复苏组、补阳还五汤组、星蒌承气汤组和镇肝熄风汤组。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于复苏后24小时取样。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匀浆的S100B含量并进行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复苏组和三种药物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B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血清S100B显著降低,但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复苏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脑组织匀浆S100B含量显著降低,星蒌承气汤组和镇肝熄风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个药物组间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脑组织匀浆S100B含量较星蒌承气汤组和镇肝熄风汤组显著降低,后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性意义。结论:S100B蛋白可作为心肺复苏后判断脑损伤的标志蛋白。三种不同的中医治法对心肺复苏后脑的保护均有一定作用,但以益气活血通窍熄风法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时机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定水  孙素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1):665-667,672,F000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方法:健康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方案;复苏即刻组、复苏5min组、复苏10min组、复苏15min组,分别于常规复苏即刻、复苏5、10、15min时加用生脉注射液5ml对采用窒息法制成心跳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复苏.结果:自主心跳、呼吸恢复时间生脉注射液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率66.67%,生脉注射液复苏15min组83.33%,其余时间点组100%.复苏成功率均为100%;复苏过程中SOD活力呈动态下降,复苏60min时,生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复苏即刻组与其他时间点组比较,P<0.05~0.01.复苏过程中MDA含量呈动态增加,复苏60min时,生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复苏即刻组与其余时间点组比较,P<0.01.复苏后心肌及大脑细胞均有病理改变,但对照组病变最严重,复苏即刻组病弯最轻,复5、10、15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对照组轻.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复苏能促进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减少血清MDA的产生,延缓SOD活力的下降,对复苏兔心肌及大脑有保护作用.并与应用时机有一定相关性,应用越早,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大脑皮层病理改变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乌司他丁组(药物组),每组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药物组)0.5、3、6、12h和24h分为5个亚组(n=8)。复苏组和药物组采用窒息致大鼠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模型,药物组于ROSC后2min内经颈动脉推注乌司他丁(100000U/kg)。对照组仅行麻醉、气管切开和血管穿刺。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和组织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光镜下观察大脑皮层的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药物组ROSC后各亚组各时间点血清NSE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复苏组比较,药物组ROSC后6、12、24h血清NSE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药物组病理损害轻于复苏组。结论:乌司他丁通过降低血清NSE浓度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水肿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药物组(每组再按时间分即刻、1/2 h、3 h、6 h、9 h五亚组),检测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脑组织水含量及伊文氏兰(EB)含量的变化,以电镜观察各时相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复苏组心肺复苏后1/2 h、3 h、6 h、9 h脑组织水含量持续增加,6 h后EB含量升高,电镜观察各时间点见细胞水肿,6 h后V-R间隙明显扩大;药物组仅于复苏后1/2、3 h有脑组织水含量的增加,6 h后水含量回降,各时间点EB含量无明显升高,复苏后6 h开始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脑水肿,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