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对兔肝组织氧分压(Ptio2)、二氧化碳分压(Ptico2)、酸碱度(pH)和温度(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入肝血流阻断15 min后再灌注,通过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变化.结果肝血流阻断后Ptio2下降至7.6±0.1 mmHg;Ptio2值升至163.±27 mmHg;pH值降至6.7±0.1;T下降至35.6±0.7C.再灌注15 min后,肝组织Ptio2、Ptio2、pH和T缓慢恢复.结论人肝血流阻断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代谢异常;肝组织内Ptio2、Ptio2、pH值和T观察是监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肝血流阻断前30min和再灌注开始时经肠系膜上静脉各注入二甲基亚砜1ml)和实验组(姜黄素40mg/kg溶于二甲基亚砜1ml注入,余同对照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1、3h血清转氨酶水平、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可降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1、3h血清转氨酶水平,可增加肝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减少肝组织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肝缺血再灌注肝实质细胞的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入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36只兔随机均分为3组:胆道梗阻组(A组,BCDL)、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PTC)和全肝血流阻断组(C组,THVE)。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肝组织氧分压(P_(ti)O_2);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流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氢基转氨酶(ALT);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B、C组在肝血流阻断后,肝 P_(ti)O_2值均明显下降,再灌注 60 min仅恢复到缺血前的 87.5%和 73.4%(P<0.05),C组较 B组肝P_(ti)O_2 值恢复更慢(P<0.05)。B、C两组 ALT值在肝缺血-再灌注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组ALT值升高更明显,且与肝细胞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 急性胆道梗阻兔行PTC和THVE均可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TC较THVE对肝脏的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及凋亡。方法超声引导穿刺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分别再灌注0min、1h、1d、3d和1w。取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和肝脏组织,除测定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外,还对肿瘤组织、癌周组织及肝脏组织进行了HE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肿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SOD浓度均迅速下降并分别于再灌注1h和0min达最低水平(64.59±4.97,12.38±0.31),其后逐渐恢复(112.83±5.84,25.78±0.56)但至再灌注7d仍低于再灌注前(200.32±26.43,42.00±1.07)。但癌组织中的SOD含量下降更为显著。从缺血再灌注开始至7d肿瘤组织的MDA含量下降(21.59±0.59),而肝脏组织缺血再灌注后0min至7d(29.04±1.43),MDA含量明显升高,均高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8.26±0.43)。HE染色显示,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1d最为显著(23.08%),而癌周和肝组织改变不甚明显(与同时点的癌组织相比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对肝癌组织的损伤并促进细胞凋亡而癌周和正常肝脏组织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 30只兔随机均分为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胆道梗阻组 )和C组 (全肝血流阻断组 )。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PtiO2 ) ;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结果 B、C组在全肝血流阻断后 ,肝PtiO2 值均明显下降 ,再灌注 60min后 ,肝PtiO2 值仍未恢复 ,与缺血前PtiO2 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在再灌注 60min时 ,B组较C组肝PtiO2 值恢复更慢 (P <0 .0 5) ;B、C组肝缺血再灌注 2 4h的不同时相 ,ALT值均进一步升高 ,B组较C组升高更为明显。至第 7d ,B、C两组ALT值均恢复到近于正常值 ,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也恢复近似正常。结论 胆道梗阻时肝脏能耐受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所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组织Ptio2、Ptico2、pH和T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对兔肝组织氧分压 (Ptio2 )、二氧化碳分压 (Ptico2 )、酸碱度 (pH)和温度 (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肝血流阻断 15min后再灌注 ,通过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Ptio2、Ptico2、pH 和T变化。结果 肝血流阻断后Ptio2下降至 7.6± 0 .1mmHg ;Ptio2值升至 16 3.± 2 7mmHg ;pH值降至 6 .7± 0 .1;T下降至 35 .6± 0 .7℃。再灌注 15min后 ,肝组织Ptio2、Ptio2、pH和T缓慢恢复。 结论 入肝血流阻断导致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肝组织代谢异常 ;肝组织内Ptio2、Ptio2、pH值和T观察是监测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切除术中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失血.仅管入肝耐受血流阻断可以超过1小时,但由于肝脏对缺血很敏感,阻断入肝血流会导致肝缺血性损害.长时间肝血流阻断后,肝静脉血流在维持肝代谢功能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用猪做实验,研究长时间肝血流阻断中肝静脉逆行灌注在维持肝组织灌注,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受试动物分成两组,每组6只.一组仅阻断肝门,用泵将门静脉血流分流至颈外静脉.另一组除阻断肝门外,还同时阻断肝上、下下腔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经髂外静脉)血流经泵分流至颈外静脉.肝血流阻断时间均为60min.分流率前者为300~380ml/min,后一组为500~1200ml/min.实验结束后修补门静脉上干切口,结扎颈外、髂外静脉.结果表明,仅阻断肝门入肝血流的6只动物术后7天均仍存活.而全肝血流阻断组中仅有1只存活7天,3只24小时内死亡,两只分别于术后第2、4天死亡.均死于肝功能衰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血流量,全肝血流阻断动物肝血流量为5.3±0.5ml/min/100g组织,是阻断血管前的15.3%.再灌流后30分钟,肝血流量为18.7±5.2ml/min/100g组织.单纯阻断肝门组肝血流量是阻断入肝血流前的32.4%(11.3±3.2ml/min/100g).再灌流后30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模型,以供、受体是否给予谷氨酰胺分为G-d组、C-d组,G-dr组、C-dr组,检测再灌注后血清肝生化酶、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肝组织进行光镜检查,并计算术后1周生存率。结果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血清ALT、LDH的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C-d组和C-dr组(ALT:505.53±41.77比844.13±105.91和235.59±44.89比844.83±114.72;LDH:7 059.68±1 091.28比10 989.71±1 801.23和3 454.32±563.62比11 129.70±1 920.08,P<0.05),而G-dr组血清ALT和LDH的水平又均显著低于G-d组(P<0.05)。再灌注1 h,G-d组和G-dr组的GSH的水平和SOD活性均分别明显高于C-d和C-dr组(GSH:1 204.47±153.61比847.44±59.44和1 189.86±146.82比851.74±81.74;SOD:167.24±16.10比136.17±9.68和171.59±9.87比141.57±15.79,P<0.05)。而G-dr组和G-d组的GSH水平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G-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5.56%(20/36)和77.78%(28/36),而C-d组和C-dr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25.0%(9/36)和27.78%(10/36)。结论Ala-Gln(Gln)对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部分与维持了供体肝脏组织中GSH的含量和提高肝脏SOD的活性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减少了肠源性内毒素与细菌易位、细胞因子及活性氧群释放至门静脉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半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32例。结果手术时间C组较A、B组显著延长(t=3.27、t=2.74,均P<0.01),B组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3.99±1.87)cmH2O,较阻断前(8.32±3.56) cmH2O显著下降(t=8.81,P<0.01);出血量(263±146)ml较A组(657±384)ml显著减少(t= 7.94.P<0.01),并且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没有发生严重的肾脏及循环系统并发症。C组出血量(255±178)ml较A组显著减少(t=5.68,P<0.01),术后第1天A、B组转氨酶比C组显著升高(t= 8.23、8.56,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半肝切除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也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B7-1和B7-2在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表达及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对照组);B组为冷缺血20min再灌注24h组;C组为冷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分别取各组之肝脏,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B7-1和B7-2mRNA的表达。结果:B7-1mRNA在B,C组表达为0.529±0.089和0.618±0.074,均较A组(0.131±0.012)明显增高(P<0.01)。B7-2mRNA在B,C组表达为0.474±0.132和0.682±0.095,均较A组(0.163±0.054)明显增高(P<0.01)。并且B7-1和B7-2在C组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冷缺血再灌注时肝脏B7-1和B7-2表达上调,增加了肝脏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联合维拉帕米(verapam-il,异搏定)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MgIG治疗组(C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verapamil治疗组(D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MgIG联合verapamil治疗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功能、形态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E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下调(P<0.05),肝组织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FasL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维拉帕米能有效减轻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反应,减轻肝脏过氧化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hIL-10基因腺病毒载体对大鼠肝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经SD大鼠的尾静脉注射Ad-hIL10-EGFP 1×109PFU/ml。72 h后建立大鼠常温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240min)。取血进行肝功能生化检测;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内及肝组织内hIL-10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肝脏冰冻切片中EGFP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肝脏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大鼠肝功能较两对照组明显改善,肝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可见EGFP表达及hIL-10染色;血清中hIL-10的表达量为(815.74±284.76)ng/ml。结论hIL-10腺病毒基因治疗可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核转录因子—κB在FK506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FK50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30min,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06(0.3mg/kg体重),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0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凝胶滞留电泳方法)。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一2h NF—κB结合活性较强,再灌注4h NF—κB结合活性减弱。FK506可以抑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06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氯化钆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作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80只,实验组注射氯化钆,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缺血前、再灌注后5min、1和6h血压、心率的变化,血清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再灌注6h血清TNFα和IL1为(0.475±0.069)μg/L和(0.221±0.05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31±0.167)μg/L和(0.335±0.127)μg/L(P<0.05),两组血压、心率和AST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抑制枯否细胞活化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断性和持续性阻断肝血流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持续阻断组、间断阻断组和假处理组,检测其肝线粒体功能、肝组织内钙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间断性阻断肝血流相比,持续性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比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和SOD活性均显著下降,其值分别为3.04±0.17对2.0  相似文献   

17.
钙通道阻滞药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切除肝叶或肝段的患者 ,肝门阻断前经胃网膜右静脉缓慢推注维拉帕米 5mg/ 2ml。结果术后实验组血清酶 (GPT、GOT)和血清吲哚氰绿滞留试验 (ICGR15)的升高幅度、以及动脉血酮体比值 (AKBR)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复常时间早 ;肝门阻断后 ,对照组肝细胞内游离钙定量为 (2 99± 32 )nmol/L ,实验组为 (2 14± 41)nmol/L ,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光学显微镜检查 ,实验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肝门阻断前经门静脉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肝内分流(IHSF)和功能性肝血流(FHBF)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l2只,作右侧颈动脉、颈静脉插管;开腹后,经回结肠静脉作门静脉插管,分别用以输血、输液、给药、留样、检测等。大鼠经部分肝I/R制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1)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只分离肝周围韧带,不作肝门阻断及再灌注。(2)缺血再灌注组(1/R组,实验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然后两组均经门静脉输注D一山梨醇(10mmol/L,0.2mL/min),2min后同时取颈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各1mL。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计算肝脏山梨醇摄取率、FHBF和IHSF。结果两组PVF,HAF及总肝血流量(THB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肝脏山梨醇摄取率和FHBF减少,IHSF增加(P〈0.01)。结论肝I/R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肝内门一体分流开放,功能性肝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19.
肝脏手术中出血是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钳夹肝蒂阻断血流是减少肝切除过程出血的有效方法,但是阻断肝脏血流的安全时间有不同的报道.最近的调查提出间断钳夹肝蒂要好于持续性钳夹.因为肝脏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很少引起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尽管如此,肝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时间仍未确定.作者通过钳夹大白鼠左肝蒂造成70%肝缺血为模型,探讨肝脏血流阻断与再灌注的最佳周期.测定肝血流阻断时间对肝功能的影响分为3组,分别为钳夹肝蒂15,20和30分钟.测定肝血流再灌注时间对肝功能影响也分为3组,方法为每钳夹肝蒂15分钟后,分别再通血流5,10和15分钟各10次.主要观察:肝组织血流量(HTBF),肝β-三磷酸腺甙(β-ATP)和病理组织标本.在肝血流再灌注实验中,还观察了肝酶水平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黄腐酸钠对大白鼠肝缺血/再灌注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通过肝缺血 /再灌期 ( ischem ia and reperfusion I/ R)给予药物预处理动物模型来探索不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防治肝脏 I/ R期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60只 Wistar大鼠分成 5组 :A组 (正常对照组 )、B组 ( I/ R期无药物干预模型组 )、C( 10 % L- arg静注干预组 )、D组 ( 1% SF静注干预组 )、E组 ( 2 % SF实验前 3 d口服干预组 ) ,动脉夹阻断肝门 4 5 min后去除动脉夹再灌注 1h。于阻断肝门前、阻断后 4 5 m in、再灌注 1h测定肝脏微循环血流量 ,检测血清 AL T、AST值 ,同时取测定点处肝脏组织病理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分析。分别用统计学 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析的方法比较 5组间的差异和意义。结果 阻断肝门前 E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 A、B、C、D组 ( P<0 .0 1) ,阻断 4 5 m in时 B、C、D、E组微循环血流量均呈一致下降趋势 ,E组再灌注 1h后回升至 2 8.3 9± 0 .83 ( V) ,与 B组 2 4 .71± 0 .4 5 ( V)比较明显增高 ( P<0 .0 5 )。病理分析证实 I/ R期肝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初期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区及肝腺泡 区 ,光镜半定量分析显示 E组肝细胞坏死数目明显减少 ( P<0 .0 5 )。结论 阻断肝门后肝脏微循环明显下降 ,再灌注早期可回升 ,但不能达到正常值。黄腐酸钠 ( SF)可提高正常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