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组共 15例 ,其中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38~ 6 7岁 ,平均5 2岁。均以梗阻性黄疸入院 ,其中胰头癌 7例 ,下段胆管癌5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2例 ,壶腹癌 1例。施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1例。胰腺断端慢性纤维化 5例 ,基本正常 10例。主胰管直径 >4mm者9例 ,≤ 4mm者 6例。手术方法 :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之后 ,将胰腺残端游离大约 2 5~ 3 0cm ,先用干纱布包绕胰腺断端 ,再经静脉注射5 0U的促胰液素刺激胰液分泌 ,1~ 2min后胰液自断面快速溢出 ,用干纱布和滤纸反复拭净 ,尔后用红色石蕊试纸覆盖胰腺断面 ,开…  相似文献   

2.
胰液内引流胰腺断端半开放式胰腺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2年起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在主胰管内置入长的胰液内引流管,胰腺断端半开放式胰腺空肠吻合,胰瘘发生率为1-25%(1/80)。现就该吻合技术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21~75岁,平均56岁。壶腹癌23例,胆管癌24例,胰头癌25例,十二指肠癌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恶变2例,胆囊癌1例。术后腹腔感染7例,切口感染4例;其中同时合并有胰瘘、胆瘘和切口裂开、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各1例。二、手术方法及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3.
房巨波  朱建平 《腹部外科》1997,10(3):133-133
作者自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空肠、胰端端套入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5岁。均为择期手术。12例中,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胆总管下端壶腹癌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方法:常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均以Child法为基本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端端套入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内引流,胆管置T型管外引流。术毕胰肠及胆肠吻合处放置乳胶管引流1~2根,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7天。结果:术后住院天数为16天~2个…  相似文献   

4.
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和保留幽门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4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胰肠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端-侧吻合、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及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2%(32/142),其中黏膜对黏膜吻合组21%(29/132),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套入组33.33%(3/9)。结论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对胰瘘发生率无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组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保留幽门5例、空肠造瘘4例);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侧胰端空肠Y形吻1合例,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置支撑管,胆肠吻合处胆管内置T形管引流。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用曾宪九方式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空肠半周横切口)吻合以防逆流。空肠造瘘供术后营养。围手术期处理注意胃肠及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抑制酶分泌及通畅引流等,未用生长抑素。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未出现胰外瘘。胰切除术中胰管空肠吻合是预防胰外瘘的关键。胆管外引流、空肠营养造瘘以及保留幽门的抗反流等协同治疗有助于预防胰外瘘,生长抑素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6.
Whipple手术中胰空肠吻合口漏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至1998年10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作者在胰管内放置一根长约33cm的细硅胶管,远端送入空肠拌内,引流胰液同时引流胆汁,术后无一例发生胰空肠吻合口漏,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 材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 本组共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55.3岁(32~75岁).临床诊断:壶腹癌18例;胆管癌13例,其中4例为肝外胆管全程癌,4例中2例合并肝左叶转移癌,其余9例为胆管下端癌;胰头癌16例;胰头部囊腺瘤2例;十二指肠癌5例,其中1例为巨大十二指肠癌,肿块达11cm.施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35例,施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19例:  相似文献   

7.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办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106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52例,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吻合31例,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23例;胰管支撑胰液内引流101例,胰管支撑胰液外引流5例。所有病例均放置T管。结果术后出现胰漏11例,占10.4%,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吻合5例(9.6%),胰腺空肠端侧吻合4例(12.9%),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2例(2/23);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胰液内引流101例、外引流5例,三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显示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同一种吻合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将胰漏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2004年3月—2012年6月1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的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结果:术中胰肠重新吻合8例。术后胰瘘3例、胆瘘2例、死亡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应根据患者的胰腺和空肠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发生率高达25%[1]。近10多年来我院共施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仅1例发生胰漏,胰漏发生率为1.8%,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平均56.5岁。其中壶腹癌19例,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段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1.2手术方法:本组56例均行保留幽门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术式重建。胰空肠端端吻合采取钟守先[2]吻合法,并置脑室引流管1根于胰管内,用3-0肠线或细丝线缝扎固定在胰管壁上,远端经空肠腔内潜行约1…  相似文献   

10.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或石炭酸破坏其粘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一周。距空肠断面约l~2cm处用粗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连续17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7例 ,仅 1例术后并发胰漏 ,其发生率为3.3%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36~ 6 5岁。其中胰头癌 19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4例 ,1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术中损伤壶腹部无法修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采用Child术式2 6例 ,并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常规行侧 -侧吻合。其中胰肠吻合的方式为 :胰腺 -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5例 ,胰管 -空肠粘膜端侧吻合 7例 ,捆绑式吻合 14例。采用胰 -胃吻合 1例。 2 7例中胰管中置管 2 4例 ,并同时…  相似文献   

12.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开始我们对 6 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 ,无 1例发生胰瘘和消化道出血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6 3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2 2例 ;年龄2 8~ 89岁 ,平均 5 3岁。胰头癌 34例 ,壶腹周围癌 17例 ,胃窦癌 4例 ,十二指肠癌 2例 ,慢性胰腺炎 5例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伴炎性假瘤形成 1例。2 .手术方式 :(1)离断胰腺 :在预定胰腺切线的上、下缘常规各缝扎 1针 ,用尖刀边切边缝扎止血 ,缝合时不宜大块组织结扎。仔细观察胰腺断面 ,无论胰管有无扩张 ,在胰腺断面中部近后缘处均可见清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胰管空肠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法预防Whipple术后胰瘘12例,其中胰头癌5例,Water氏壶腹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及慢性阻塞性胰腺炎各1例。经临床观察,效果尚满意,无1例并发胰腺疾。作者认为,胰腺瘘的发生同术式和操作技术有一定关系。采用胰管空肠吻合及胰腺残端套入法,对防止胰腺瘘有重要作用,加之置管引流,不仅使胰管内减压,而且有支撑管的作用和使胰液远离吻合口,有助于胰腺空肠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是一个重大的和致死性并发症,为了防止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作者介绍了全胰管引流的防漏性胰空肠吻合技术,Yamaguchi大学医学院第二外科于1987年11月至1991年9月共施行了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平均年龄为60.2岁,男性占31例,计胰头导管细胞癌19例、壶腹癌11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胰腺囊腺癌1例、慢性胰腺炎9例及其他肿瘤和囊肿者9例.重建手术为胃空肠端端吻合(在幽门保留手术中则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胰空肠端侧吻合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从口腔起的顺序排列).在横断胰头前,光游离出主胰管约0.5~0.8cm一段,取一聚乙烯导管,外径2.45mm,内径1.35mm,长65cm,其尖端有4个侧孔和1个顶孔,直接插入主胰管约3cm,该处导管有一膨大部分,外径为3.7mm,便于缚扎在胰管上而不易滑脱(结扎线为吸收性线),横断胰头,作胰空肠端侧吻合.导管通过此吻合口由胃前壁导出腹壁,并固定在皮肤上.与胰腺切端吻合的空肠约距胃肠吻合口10cm处,按胰腺切端的形态和大小切除该段空肠对系膜侧壁的浆肌层,但保留其中央区的空肠壁完整无缺,使成为全层岛样空肠壁,胰管残端和导管由此岛状壁直接穿入腔内.这一步骤可以防止空肠狭窄和有利肠壁粘着在胰腺切面上,也不需肠壁较大孔口让胰管和导管通过.  相似文献   

15.
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48例 ,无 1例发生胰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48例中男 88例、女 6 0例 ;年龄 32~83岁 ,中位年龄 5 5岁。临床诊断 :壶腹癌 5 6例 ;胆管下端癌37例 ,其中 4例为肝外胆管全程癌 ,1例为胆囊癌浸润十二指肠区 ,第 13组淋巴结明显肿大 ;十二指肠癌 8例 ,其中 1例为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胰头癌 44例 ,其中胰头部囊腺癌 2例 ;另外 3例为慢性胰腺炎致胰头部囊性肿块。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89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5 9例。术后恢复顺利者 141例 ,…  相似文献   

16.
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1997-2007年间24例胰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胰管结石中行胰管纵行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17例,其中附加主胰管外引流2例,附加胆管空肠吻合3例,附加胰腺囊肿空肠吻合1例,1例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出血,1例术后早期出现应激性溃疡,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1例并发吻合口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胰体尾切除2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胰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全组21例得到随访,17例效果优良.结论 胰管纵行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治疗胰管结石的合理术式,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和胰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用于治疗胰管结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回顾近十余年我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的情况 ,对胰瘘的发生和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2例 ,其中男性 2 5 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 17~ 84岁。其中良性病变 35例 ,恶性病变 32 7例。2 .手术情况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2 6 7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6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廓清术 33例。胰肠吻合方式主要有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端端套入法和端侧套入法 ,分别为 2 6 1例、6 1例和38例 ,另有 2例为侧侧吻合。1996…  相似文献   

18.
幽门保留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后胃排空延缓的发生率达 30 %左右 ,影响病人的恢复。推想继发于慢性胰管梗阻的胰腺纤维化可能与胃排空延缓的发生有关。为此 ,作者观察胰切除标本的病理情况与胃排出量、胰液排出量以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的关系。日本 Nagoya医科大学等于 1994~ 1996年共行PPPD手术 2 5例 ,计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中位值 6 5岁 (43~ 80岁 ) ,手术指征为胰头癌 16例、壶腹癌 3例、胆管下端癌 2例和慢性胰腺炎 1例等。在 PPPD术式中 ,作胰胃吻合 ,其中胰管置一导管 ,经胃空肠吻合口引出体外 ,置一鼻胃管 ,分别测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缓解慢性胰腺炎的顽固性腹痛,曾施行三类手术:(1)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保留型胰头切除(DPRHP)或远端胰腺切除;(2)在胰管扩张病例中行胰空肠吻合(P-JS)的引流手术;(3)如Frey联合应用引流手术和有限的胰腺切除术。为了比较DPRHP切除手术和P-JS引流手术对胰腺功能的影响,作者分析27例DPRHP手术和12例P-JS手术前后的胰腺功能,并取18例慢性胰腺炎病例作为对照。研究终点为胰外分泌功能(类脂排泄量、尿PABA排出量)、胰内分泌功能(糖耐量试验、血清C肽、血浆胰多肽)等测定,血浆胰多肽值可反映功能性胰组织的容量。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胰头癌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马学敏,刘世平,张健,林铁男我们自1992年10月~1994年9月间作6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5岁。6例患者均因黄疸进行性加重入院。病程15天~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