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对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青年人患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受到关注,青年脑卒中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明显高于健康同龄人[1]。因此对青年卒中者除明确脑梗死或出血的诊断外,还应该了解其脑血管方面病理基础改变,进一步明确发病原因。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特别是动脉狭窄和闭塞有优势。本研究选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者行TCD检查,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部分TCD检测结果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作对比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2月~2005年4月神经科急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TIA患者进行常规TCD检查,发现39例为颅底单支或多支动脉狭窄或闭塞(78%),11例正常(22%),并对其进行了DSA或MRA证实。通过颅底动脉TCD检测,确定狭窄或闭塞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单支大脑中动脉狭窄17支,双侧双支血管狭窄47支及虹吸部闭塞1支,;TCD综合分析后发现单支狭窄17支,多支血管狭窄64支及闭塞1支,符合率78.7%,结论:TCD检测对于诊断TIA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对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单支节段性狭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成人Moyamoya病(烟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比较MRA与DS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DSA或MRA确诊的8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是本组Moyamoya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发病各半.MRA与DS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两者结果相符合.结论 对年轻无基础疾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尤其反复TIA或卒中或头痛患者,应常规行MRI和MRA检查.DSA可清晰显示颅内、外侧枝循环状况,更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与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年人眩晕与颈部血管狭窄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0例不伴耳鸣、耳聋及高血压的青年眩晕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部分患者行颅脑MRI或CT、TCD检查,发现颈部血管病变部分病例做颅脑MRA检查。结果颈部动脉狭窄51例(34%),其中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先天异常9例(6%),其中2例反复眩晕,颅脑MRI示腔隙性脑梗死;另外在颈部血管检查无异常中颅脑MRI证实为垂体瘤1例。结论颈部血管狭窄是青年人眩晕原因之一,进而发展成脑血管疾病,早期行颈部血管彩超,配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预防青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8%(411/579例);411例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64.48%),其次为颈内动脉(50.36%)。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7.24%),吸烟(63.6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血管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鲁西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100例45岁以下青年卒中患者为青年组,>45岁1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影像学、颈部血管彩超、TCD等检查,并进行DSA检查,分析两者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结果青年组及中老年组脑血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5%及88%。青年组颅内动脉病变60例(70.6%),颅外动脉病变10例(11.8%),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5例(17.6%);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病变35例(39.8%),颅外动脉病变40例(45.5%),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13例(14.7%)。青年组轻度狭窄60例(60%),中度狭窄30例(30%),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10%),中老年组轻度狭窄20例(20%),中度狭窄35例(35%),重度狭窄或闭塞45例(45%)。结论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青年患者以颅内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以颅外动脉病变多见,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青年组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经颅多普勒成像(TCD)等影像学评估方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PTAS)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前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CTA、CDFI及TCD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CDFI及TCD检查在PTAS术前筛查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检查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共572条,DSA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外狭窄或闭塞血管131条(22.9%),正常血管441条(77.1%);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介入治疗前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5.6%、97.1%、90.8%,94.8%、96.4%、89.3%和93.9%、95.9%、87.0%,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术后第24个月复诊,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或闭塞38条(6.6%),正常血管534条(93.4%);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随访期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2%、90.0%、92.1%,94.9%、89.2%、86.8%和94.2%、88.8%、81.6%,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结论 CDFI、TCD及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后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评估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临床可作为辅助诊断PTAS介入治疗前血管闭塞情况及评估患者术后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的有效手段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CD和MRA检测16例患者共32根大脑中动脉,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3根,狭窄16根,流速增快9根,正常4根;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4根,狭窄13根,正常15根。TCD与MRA检查的符合率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时为75.0%(3/4),狭窄时为81.3%(13/16),正常时86.7%(13/15)。结论TCD与MRA对颅内大动脉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CD较MRA方便、迅速、经济,MRA较TCD直观、全面,二者联合检测可比较准确地提供颅内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0.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造影显示的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149例(48.6%),颅外动脉狭窄25例(8.2%),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33例(10.8%);(2)207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129例(62.3%),多支狭窄78例(37.7%);(3)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段;(4)DSA所示狭窄程度:207例316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87条(27.5%);(5)157/164例(95.7%)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12.
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疑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3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TCD结果(主要针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等血管),并与MRA及DSA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查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TCD结果的假阳性率为17.2%,假阴性率为17.1%,特异性为82.8%,敏感性为82.9%;与MRA检查相比,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CD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实验研究颅内大动脉血流储备能力.方法 对17例经磁共振血管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或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证实颅内动脉狭窄大于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通过TCD共测定187条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2 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 g, 2 h后再行TCD检查,比较乙酰唑胺前后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 乙酰唑胺实验可使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颈内动脉(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ICA)、右大脑中动脉(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RMCA)和右大脑后动脉(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RPCA)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86,0.258,0.084),而其他颅内血管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值都小于0.05).非狭窄血管较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中度狭窄血管与重度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P=0.65).结论 乙酰唑胺前后TCD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大动脉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颅内狭窄血管较非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而中度和重度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无明显差异,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测颅内大动脉的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CD和MRA检测16例患共32根大脑中动脉,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 TCD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3根,狭窄16根,流速增快9根,正常4根;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4根,狭窄13根,正常15根。TCD与MRA检查的符合率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时为75.0%(3/4),狭窄时为81.3%(13/16),正常时86.7%(13/15)。结论 TCD与MRA对颅内大动脉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CD较MRA方便、迅速、经济,MRA较TCD直观、全面,二联合检测可比较准确地提供颅内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TCD和DSA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颅内外血管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若及早诊断,适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临床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CT、MRA、TCD、DSA等。本文通过对我院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TCD与DSA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对照分析.以评价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P.R4810K(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CT血管成像(CTA),分为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亚组(intracranial major artery stenosis/occlusion,ICASO)及无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亚组(non-ICASO),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相匹配的健康汉族人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直接测序方法行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共纳入285例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139例(48.8%)存在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146例(51.2%)无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RNF213基因P.R4810K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组、ICASO亚组、非ICASO亚组、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35%(1/285)、0.72%(1/139)、0(0/146)、0.33%(1/300)。和对照组相比,RNF213基因P.R4810K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odds ratio[OR]1.053,95%confidence interval[CI]0.066~16.912),与合并颅内大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亚组间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533,OR 2.167,95%CI 0.135~34.894)。结论 RNF213基因P.R4810K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脑卒中及存在ICASO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易患性无相关性,但需在较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雾病(Moyamoya病)主要表现为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及代偿血管扩张引起的脑出血.一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后,进一步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即可确诊.但如果对Moyamoya病的发病特征缺乏足够了解,也容易漏诊或误诊.我们对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利提高对Moyamoya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MRA、TCD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27例(65.85%),TCD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MRA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 椎动脉MRA、TCD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给68例TIA患者进行颈部B超、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中56例有明显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6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28例。大动脉狭窄性TIA44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8例;栓塞性TIA1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腔隙性TIA4例;血管痉挛性TIA2例。结论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与TIA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MRI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12例(70.6%),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及智能减退,还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5例(29.4%),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及抽搐。MRI检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累及额叶8例,底节区3例,深部脑白质3例,枕叶3例,颞叶1例;累及单侧半球4例,双侧半球8例;脑萎缩6例。环池内烟雾血管影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累及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纯脑室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脑干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丘脑出血1例。MRA均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全脑DSA检查7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结论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点与责任病灶及支配血管相关;MRI和/或MRA有助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确诊需行全脑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