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量文献研究报道了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并在尿液中筛选发现多种相关代谢标志物。该文将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疾病监测、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挑战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危害着男性的身体健康。以往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对于疾病的位置、分期及负荷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导致该类患者临床治疗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发生。然而,随着近年来分子代谢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治疗效果亦有所改善。分子显像的诸多技术对组织代谢较敏感,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其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及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成为疾病诊断、疾病机制研究等的有力手段,对于生物代谢物变化的研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将近几年国内外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相关文献按病种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分析。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肿瘤诊断主要集中在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谢组学将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需要改变细胞体内的代谢模式来产生大量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增殖的需求,因此肺癌是一种与代谢密切相关的疾病。代谢组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能够从机体的动态代谢途径寻找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实现肿瘤的无创伤诊断。目前已经深入应用到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等过程中,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也有所突破,有效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是男性的内分泌器官,多种激素的调节异常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支持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尽管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仍未阐明,体外和动物实验已表明代谢综合征可通过细胞内类固醇和脂肪生成等适应性机制促进肿瘤增殖、细胞有丝分裂、远处转移和耐药等。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睾酮、瘦素和脂联素等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一些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可预防或改善预后进一步提示代谢综合征可能与前列腺癌相关。未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寻找特定的通路作为靶点进行治疗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就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之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MRI是目前临床上前列腺癌检查的一线方法, 然而由于前列腺内增生、炎症及出血等复杂病理生理改变的干扰, 以及扫描参数、图像质量的异质性, 前列腺MRI检查常出现假阳性结果, 造成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为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 明确不同MRI表现潜在的的组织病理学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涉及人体众多代谢途径.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代谢组学能够通过对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为筛选M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索MS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变化的独特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考虑到MS临床特征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筛选出一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更能够提升对MS的预测能力,同时在个体层面上应充分考虑个体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涉及人体众多代谢途径.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代谢组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代谢综合征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代谢组学能够通过对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为筛选M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为进一步探索MS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代谢组学作为一种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变化的独特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考虑到MS临床特征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筛选出一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更能够提升对MS的预测能力,同时在个体层面上应充分考虑个体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SA、f-PSA、C-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简称Pc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79年Wang等[1]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简称PSA),1980年Papsidero等[2]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PSA,PS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和随访中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目前PSA的检测精度可达0.05ng/ml,早期前列腺癌乃至正常人PSA检测已成为可能.但随着PSA检测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发现单独依靠血清PSA筛检前列腺癌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了提高PSA检查的准确性,进一步界定PSA,许多概念相继提出,现就此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流入, 形成假腔, 在急性进展后可能会出现主动脉破裂、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多数是有创的, 并有造影剂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无法用于主动脉夹层的常规筛查。近年来研究显示脂质、糖类和蛋白质代谢产物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综述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代谢研究进展, 分析特异性代谢物改变, 并探讨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代谢组研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潇  谢立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195-1198
前列腺癌是危害老年男性健康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欧美国家高发,其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检出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早期筛查前列腺癌,增加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机会,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及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然而PSA并非前列腺癌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存在假阳性、过度诊疗,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等问题。本文旨在从血液、组织及尿液3个角度对分子标志物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相关进展进行阐述,为广大泌尿外科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迅速升高.目前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但雄激素剥夺治疗引起的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等,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可追溯到始于上世纪70 年代的代谢谱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 , 这类代谢谱分析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对患者体液中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对疾病进行筛选和诊断.这种在临床上利用代谢谱分析诊断有关疾病的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肥胖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人们对代谢综合征、肥胖与前列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代谢综合征、肥胖与前列腺癌几个临床方面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包括其发病、筛查和检查等。  相似文献   

15.
周俊  宋建达  夏术阶 《上海医学》2006,29(6):356-358
目的评价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和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并与血清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比较。结果当T-PSA≤10ng/mL(灰色区)时,前列腺癌组血清TSGF值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1);而两组T-PSA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SGF是一种新的诊断前列腺癌的瘤标,可以降低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它通过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物,从机体水平上揭示疾病代谢紊乱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将代谢组学运用于临床诊疗的可行性,检测生物体液的“代谢指纹”可以为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评估和新药发现等提供重要支撑。由此,临床代谢组学(clinical metabolomics)应运而生。临床代谢组学是指结合临床大样本,采用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从整体上描绘内源性代谢小分子集合在疾病扰动下的稳态失衡及药物干预下的转归机制,揭示疾病潜在的诊疗生物标志物和可干预靶标的一门学科。本文从临床代谢组学发展历程切入,简述了其分析技术手段和研究内容,并以冠心病为例,总结了临床代谢组学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 < 0.05~P < 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体检筛查前列腺癌与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评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2月—2017年1月,28 162例年龄≥40岁男性参与本院体检前列腺癌筛查,同时选择同一时期门诊以前列腺癌临床症状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作为临床诊断组,评估分析筛查组与临床诊断组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与临床诊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66),但PSA水平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低于临床诊断组(P < 0.01)、活检Gleason评分低于临床诊断组(P=0.055),筛查组阳性患者与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相比,临床分期较早(P < 0.01),主要为局限性前列腺癌(75%),无转移性前列腺癌;而临床诊断组阳性患者主要为局部进展性及转移性前列腺癌(68.1%)。结论:开展PSA筛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且发现的均为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中、高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随机入选60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根据2004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有关中国人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诊断?结果: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男性与女性的hsCRP均有显著升高(校正后男性P = 0.043,女性P = 0.003)?校正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服药史及心率后,logistic回归提示男性与女性hsCRP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独立相关(男性P = 0.002,女性P = 0.001),总人群进一步调整性别后,关系仍显著(P < 0.0 1)?校正类似的变量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总人群及各性别亚组中,腰围和甘油三酯均与hsCRP相关,而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仅在总人群及男性组中与hsCRP相关?结论:hsCRP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及其患病风险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男性第二常见的癌症,虽然目前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来诊断大多数前列腺癌,但其检测的特异性不足,而假阳性会导致不必要的活检,增加患者的痛苦与治疗费用。外泌体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外泌体中的信使RNA、微小RNA、非编码RNA、蛋白质、脂质等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尿液、血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相关肿瘤标志物,能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文章就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寻找外泌体内容物中更多特异性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