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EPF(表柔吡星、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NRT(放疗同步尼妥珠单抗)方案或DPF(多西他赛、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CRT(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早期生存结果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期至Ⅳb期)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疾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远处无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经匹配后,共纳入153例患者,其中EPF联合CNRT组51例,DPF联合CCRT组102例。在2年无进展生存(82.4% vs. 85.3%,P=0.880)、LRFS(100.0% vs. 92.1%,P=0.278)、DMFS(82.3% vs. 88.2%,P=0.120)、OS(88.2% vs. 96.0%,P=0.410)方面,EPF联合CNRT组与DPF联合CCRT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案(EPF联合CNRT与DPF联合CCRT)不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中,在T3〔风险比(hazard ratio, HR)=0.174,95%置信区间0.031~0.959,P=0.045〕、N1/N2(HR=0.432,95%置信区间0.197~0.946,P=0.036)、男性(HR=0.437,95%置信区间0.195~0.978, P=0.044)人群中,EPF联合CNRT方案相较于DPF联合CCRT方案可减少病情进展风险。同步放疗期间,在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EPF联合CNRT组较DPF联合CCRT组发生率低(P=0.007)。  结论  与DPF联合CCRT方案相比,EPF联合CNRT方案可带来相似的生存获益,但T3、N1/N2、男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能从EPF联合CNRT治疗方案中获益,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预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初次确诊,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SCLC患者临床资料,计算PNI值,根据中位数分为高PNI、低PNI,分析其对SCLC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并分析影响SCLC预后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根据PNI中位数(48.68)分为高PNI和低PNI两组,其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1个月和14.2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5.3%,2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ECOG PS评分、临床分期和PNI均与患者的中位OS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PNI〔优势比(odds ratio, OR)=0.331,95%置信区间0.189~0.580〕和性别(OR=1.897,95%置信区间1.051~3.423)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低PNI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PNI计算简便、临床易获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及Snail在胆管癌(C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手术切除的31例胆管癌病例及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LOXL2及Snail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肿瘤组织中LOXL2及Snail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LOXL2表达与Snail表达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 = 0.430,P = 0.016),Snail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 = 0.025)有关,与LOXL2及Snail高表达患者比较,LOXL2及Snail低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率较高(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nail高表达、存在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更差的胆管癌患者相关(P < 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7)。  结论  LOXL2、Snail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LOXL2与Snail 2种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Snail的过表达可能更易出现淋巴结的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行为,并且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LOXL2及Snail过表达的患者其术后生存率相对较低。因此临床联合检测LOXL2及Snail对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患者围手术期炎症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31例 ICC 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术前及术后第3、5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进行检测和比较。X-tile软件确定术前及术后第3、5天的NLR、d-NLR、PLR的最佳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LR、d-NLR、PLR水平高低与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它们的预后价值。最后建立预测列线图预测ICC患者预后,并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1例ICC患者,男性115例,女性116例,年龄<60岁的占多数(57.1%)。有161例患者(69.7%)复发,156例(67.5%)死亡。中位DFS、OS分别为8.9个月和12.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与患者DFS有关(P<0.05)的有d-NLR和NLR水平(术前,术后第3、第5天),PLR水平(术前);与患者OS有关(P<0.05)的有d-NLR和 PLR水平(术前,术后第3、第5天),NLR水平(术前,术后第3天)。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术前高水平的NLR和d-NLR以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是不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高水平的NLR和d-NLR以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是不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LR水平则与DFS和OS无关。建立Cox回归模型以及列线图预测ICC患者的DFS和OS,其C指数分别为0.738(95%置信区间:0.699~0.777)、0.778(95%置信区间:0.758~0.818)。  结论  ICC患者术前高水平的NLR、d-NLR及术后第3天高水平NLR预示术后生存差,PLR对ICC预后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并分析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寻找可早期预测转移的临床指标。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GC的3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213例)和未转移组(105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G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各影响因素对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1)生存分析提示转移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27个月和22.16个月,未转移组中位OS及平均PFS分别为45个月和41.98个月,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2)多因素分析提示浸润深度 > 黏膜层、未接受化疗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14.4 KU/L是GC患者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提示与单指标或双指标联合相比,浸润深度、前白蛋白和CA-125三指标联合后对预测GC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具有更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4)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总周期<8周期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未接受手术治疗、初诊合并转移、病程中合并远处转移及CA-125≥14.4 KU/L是转移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C患者一旦发生转移则预后极差,临床中应重视转移的早期发现及诊治,多指标联合对于诊断GC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示对GC患者应进行积极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尽早诊治转移灶,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能够有效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9年5月共473例Ⅰ~Ⅲ期接受了标准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整体复发包括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本研究的终点指标为整体复发、局部区域复发和不良预后复发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OS和RFS。通过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  结果  473例患者中,无复发患者406例,总共67例患者复发(14.2%),其中局部区域复发占27例(5.7%),不良预后复发占40例(8.5%),复发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生存曲线示,无复发组患者RFS和OS不变,而复发组患者,无论是整体复发还是局部区域复发、不良预后复发,RFS和OS均下降(P<0.001);整体复发患者的3年OS率为44.8%,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7个月;无复发组患者的3年OS率为98.8%,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局部区域复发患者3年OS率为59.3%,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5个月;不良预后复发患者3年OS率仅为3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整体复发者而言,FIGO分期为Ⅲ期〔风险比(HR)=3.432,P=0.005〕、Ki-67的表达增高(HR=1.015,P=0.025)和ER的表达降低(HR=0.985,P=0.005)是RFS下降的独立因素,FIGO分期为Ⅲ期(HR=4.918,P=0.005)和PR的表达降低(HR=0.977,P=0.003)是OS下降的独立因素;对于局部区域复发者而言,特殊病理类型(HR=2.545,P=0.049)和Ki-67的表达增高(HR=1.024,P=0.033)是RFS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R的表达降低(HR=0.973,P=0.009)是O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良预后复发者而言,FIGO分期Ⅲ期(HR=5.977,P=0.002)和ER表达降低(HR=0.984,P=0.023)是RF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FIGO分期Ⅲ期(HR=10.098,P=0.001)是OS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FIGO分期Ⅲ期、Ki-67的表达增高、ER的表达降低可增加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FIGO分期Ⅲ期、PR的表达降低可增加复发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4 kg/m2 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BMI <24 kg/m2)为对照。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内分泌治疗抵抗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率及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 OS) 率。  结果  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各182例,截止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两组患者平均BMI分别为26.44、21.62 kg/ m2。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抵抗比例分别为12.09% (22/182)及6.59% (12/182) (P = 0.072)。其中超重组患者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升高 (7.14% vs. 2.75%, P = 0.042),但两组DF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重可增加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AIs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发生率,但对其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探讨术前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41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清晨空腹多项血脂数据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  结果  患者TC水平 < 6.2 mmol/L的平均OS为96.2个月,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OS为95.4个月(P=0.556),患者TC水平 < 6.2 mmol/L的平均DFS为95.9个月,患者TC水平≥6.2 mmol/L的平均DFS为94.0个月(P=0.122)。在不同水平的TC组中,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HDL-C水平 < 1.04 mmol/L的平均OS为94.7个月,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OS为97.6个月(P=0.019),患者HDL-C水平 < 1.04 mmol/L的平均DFS为93.2个月,而患者HDL-C水平≥1.04 mmol/L的平均DFS为97.6个月(P=0.003)。在不同水平的HDL-C组中,总体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发现,高水平HDL-C患者DFS更长(HR=3.916,95%CI:1.355~11.313, P=0.012)。  结论  术前HDL-C水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病例40例,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检测K-ras第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15%(6/40),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与K-ras基因突变无相关性.截至2010年12月31日,34例(85%)出现复发转移,9例(22.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48.460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11.99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3%、51%.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野生组较突变组DFS显著延长(P<0.001),而其余病理特征对DFS无明显影响;年龄(P=0.037)、病理分级(P=0.015)及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10)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而其余病理特征及K-ras基因状态对OS无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ras基因状态(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P=0.010)和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06)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Ⅲ期大肠癌患者,K-ras野生型患者的DFS优于突变型患者,提示K-ras基因可能是预测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3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明确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肿瘤分期、P16+等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预后因素。  结果  截至随访时间结束,19例生存,4例死亡。患者的生存预后与性别、病程、烟酒史、EBV+、淋巴结转移区域、P16+、是否明确原发灶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患者的年龄相关(P = 0.024 < 0.05)。在N分期中,N分期越后,生存率越低。原发灶不明的生存率较低,有临床意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程较短,以Ⅱ、Ⅲ区淋巴结受累多见,EBV检测、P16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寻找原发部位有帮助。针对该类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诊治方案,从而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螺旋断层放疗在保护多病灶、大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降低放疗的毒性反应方面有较大优势。本研究主要分析肺寡转移瘤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大分割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45例完成螺旋断层大分割放疗的肺寡转移瘤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OS)、局部控制(LC)和无进展生存(PFS), 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明确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相关毒性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本评价。  结果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组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随访时间为16.0(12.3, 24.2)个月,生物等效剂量为76.8(72.8, 90.0)Gy。1年与2年OS率分别为94.8%、58.1%;1年与2年LC率分别为83.8%、74.1%;1年与2年PFS率分别为57.8%、43.3%。单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80分与高LC率有关(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肺转移前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HR=3.014, 95% CI:1.043~8.706);是否使用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定位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 HR=2.693, 95% CI=1.072~6.761)。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及≥3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  结论  螺旋断层调强大分割放射治疗技术在肺寡转移瘤的治疗上是安全有效的,并且KPS>80分、确诊肺转移前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放疗与延迟放疗对EGFR突变型肺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8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根据脑放疗时机将患者分为2组,早期放疗组48例:脑部放疗同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延迟放疗组20例:先行EGFR-TKIs治疗,脑部病灶进展后行颅脑放疗。评估2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和总生存时间(OS),同时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26个月。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iPFS有延长趋势,1年、2年、3年iPFS率分别为91.3%、73.5%、61.3%和74.3%、60.8%、30.4%(P=0.078);早期放疗组比延迟放疗组的OS也呈延长趋势,1年、2年、3年的OS率分别为81.6%、51.5%、51.5%和65.0%、51.2%、2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1)。多因素分析显示Lung-mol GPA评分高(2.5~4.0分)的患者OS明显优于评分低(0~2.0分)的患者(P<0.001);ECOG评分低与更好的iPFS相关(P=0.010)。  结论  EGFR突变型脑转移患者的早期颅脑放疗对比延迟放疗,iPFS和OS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OG评分和Lung-mol GPA评分分别为i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美国流行病学监测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老年鼻咽癌患者(≥60岁)生存预后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数据库中提取2004-2015年期间的老年鼻咽癌患者共1 366例,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时间间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序贯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和MWA后复发的71例HCC患者,32例在TACE术后4周内序贯MWA治疗(序贯治疗组),39例在TACE术4周后接受延迟MWA治疗(延迟治疗组)。观察2组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分析预后因素,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3个月、29.1个月,序贯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7个月,延迟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3.8个月。序贯治疗组有更好的生存期(HR,0.601;95%CI 0.378~0.796;P = 0.037)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779;95%CI 0.415~0.821;P = 0.004)。最大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和时间间隔是影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Child-Pugh分级是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但不会影响无进展生存期。  结论   在4周内实施TACE序贯MWA比超过4周实施延迟MWA治疗肝细胞癌,有更好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u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9例Mu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76例单纯型粘液腺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PMuBC)组和63例混合型粘液腺癌(mixed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MuBC)组并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MuBC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用于生存分析。结果 PMuBC组的10 a总生存率较MMuBC组高(98.6%vs 83.7%,P=0.019)。PMuBC组淋巴结未受累的比例(81.6%vs 47.6%,P <0.001)高于MMuBC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为T1期(P=0.005)、肿瘤大小为T2期(P=0.006)和PR阳性(P=0.033)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淋巴结受累达N3期(P=0.052)与合并远处转移(P=0.025)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重视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  方法  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每3个月记录患者血肌酐、24小时蛋白尿等指标,血清肌酐水平比基础值升高50%及以上或进入终末期肾病为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肾脏生存率;用Cox回归分析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63例IgA肾病患者在仁济医院长期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活检中位年龄为33岁,男性82例(50.3%),7例(4.3%)患者进入随访终点,4年肾存活率为86.8%。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收缩压(HR=1.073,95%CI:1.018~1.132,P=0.009)、时间平均蛋白尿(HR=2.123,95%CI:1.367~3.329,P=0.001)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多种因素和预后相关,而基线收缩压、时间平均蛋白尿是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