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主要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现况,为制订我国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住院患者8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调查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依据药品说明书判定其超说明书用药状况(主要统计指标为超说明书用药总体使用率、超适应证使用率、超人群使用率、超剂量使用率和超用途使用率等),根据我国主要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分析其超适应证用药的合理性。结果834例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334例(40.0%),抑郁症275例(33.0%),双相障碍225例(27.0%);调查样本超说明书总体使用率为85.9%(716/834),其中超适应证用药率为85.1%(710/834),超剂量使用率为9.4%(78/834);儿童青少年患者超人群使用率为18.2%(8/44),老年患者超人群使用率为18.4%(23/125);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超适应证用药率分别为71.6%(239/334)、96.4%(265/275)、91.6%(206/225);抗焦虑药、镇静催眠剂的超适应证使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适应证使用均属于无等级推荐使用,其他超适应证用药多属于A级推荐和B级推荐,D级推荐者仅2例;双相障碍患者情感稳定剂的超适应证使用率较高(78.6%,162/206),原因是国产丙戊酸钠无双相障碍适应证。结论被调查单位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但多数符合我国精神障碍的防治指南,提示超说明书用药在我国精神科临床中具有较多的临床需求,但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速效针剂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其处方特征,为制订齐拉西酮速效针剂使用规范以及相关专家共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9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使用过齐拉西酮速效针剂的患者相关信息,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判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426例患者,其中有370例(86.85%)为超说明书用药,最主要的超说明用药类型为超适应证(90.00%)。使用齐拉西酮速效针剂的患者中,年龄≤17岁有47例(11.00%),≥65岁有3例(0.70%);用药日剂量40 mg有3例(0.70%);用药疗程3 d有35例(8.22%);诊断分布为心境/情感障碍[包括双相障碍(53.76%)、躁狂发作(16.67%)],其次为精神分裂症(14.79%)及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7.75%)等。结论:我院齐拉西酮速效针剂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普遍,主要集中在超适应证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也需要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老年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及内科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依次为奥氮平(37.1%),氯氮平(26.8%),利培酮(24.7%),以单一药物使用为主(80.4%),部分患者二药联合(19.6%),未发现三类抗精神病药物合用;(2)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较多,均予相应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结论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并重视了躯体疾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使用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的使用现状。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抽取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于2002年4月22日至24日,采用自制问卷对4779例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氮平使用情况调查。结果:39.0%(1863/4779)的患者使用氯氮平治疗,平均剂量为(216±133)mg/d;其中41.2%的患者为联合用药,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者为19.2%。与未使用氯氮平的患者比较,使用氯氮平的患者病程较长、家庭收入较低;男性及住院患者更多使用氯氮平,氯氮平治疗者疗效指数低于非氯氮平治疗者。患者的性别、就诊部门、家庭收入和是否首次住院以及抑郁和攻击症状为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使用率为39.0%,其中41.2%为联合用药。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和临床特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对其进行MECT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本院电子病历数据库调取2016年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患者病历共403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研究MECT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探索其相关因素。结果 MECT治疗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率为25.6%。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年龄65岁(OR=0.433)、不合并心脏病(OR=0.362)、有自杀风险(OR=2.980)、诊断为情感障碍(OR=14.265)和精神分裂症(OR=17.260)的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更倾向于合并使用MECT。MECT组患者住院天数更少(OR=0.882),住院费用高于非MECT组(OR=5.157)。结论 MECT在精神专科医院老年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年龄大、有心脏疾病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研究成都市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者睡眠障碍的现况和医务人员的识别及处治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综合医院四个门诊科室的调查日期,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病人15项健康状况量表(PHQ-15)对门诊就诊者睡眠情况以及躯体症状进行评估,所有HADS评分(抑郁和/或焦虑)≥8分的就诊者由精神科医师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进行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中有56%就诊者存在睡眠障碍,发病年龄集中在30~45岁,主诉最多为头昏、头痛,占17%;其次为腹痛,为13.1%;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睡眠障碍现患率最高,为63%;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检出抑郁或(和)焦虑的比例为25%;门诊非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普遍偏低,仅有9.1%;患者愿意到精神科接受治疗仅占42.6%.结论 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而非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精神系统疾病的认识率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7.
四所医院住院精神病人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药物也出现了许多新品种。五、六十年代,氯丙嗪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药物。但到八、九十年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使用逐渐增多,成为精神科中继氯丙嗪后的又一常用药物。维思通作为新型药物,也已在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通过对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的时点调查,了解目前精神科临床用药的分布及频率,为精神临床医生选择有效安全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所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目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一日法,于2000年6月6日用自制调查表对三所医院进行了调查,共计623例。结果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药以氯氮平居首位(46.2%),其次为利培酮(15.5%);合并用药以氯氮平合用舒必利(43.7%)、氯氮平舍用利培酮(20.4%)最为常用;安坦的使用率明显下降。结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目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用的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精神科医院的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及<指导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执行情况.方法 采用自编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研究调查表及ASSIST问卷,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入住本院的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对我院医生66人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率为51.13%(338/661),镇静催眠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佐匹克隆,54.21%的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时间在4周之内.调查的医生中,59人(89.39%)赞同<指导原则>提出的应短期、小剂量使用镇静催眠药物,30人(45.45%)认为<指导原则>需要修改,59人(89.39%)认为在临床上有一些患者不得不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有58人(87.88%)更倾向于使用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较为广泛,新型非苯二氮革类药物使用率高于传统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型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大部分医生赞同<指导原则>,但在临床上执行上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山市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昆山市服用精神药物的精神病患者共1015例,分析其精神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双相障碍等疾病的使用率最高;马普替林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使用率最高;苯二氮癎类药物在神经症患者中的使用率最高。结论价格可能成为昆山精神病患者药物的首要因素,而对药物的副反应考虑较少。这种现状对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1.
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病治疗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种类日益增多,使用日趋广泛,现今精神疾病和癫痫应用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过动药等精神药物为主者已占80%以上。据山内统计,日本某医院精神科1975~1979年间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率占精神分裂症的99.5%,躁郁症的98.1%,非典型精神病的95.8%,心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出现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记录87例在住院期间出现低钠血症的精神障碍患者与87例同期未出现低钠血症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精神科诊断、精神科用药、躯体疾病诊断、躯体疾病用药情况,采用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OR=3.08,95%CI:1.43~6.05)、抗抑郁药(OR=2.14,95%CI:1.01~1.27)、躯体疾病用药(OR=3.50,95%CI:1.96~4.60)与低钠血症相关联(P0.05)。结论患有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使用抗抑郁药、使用躯体疾病用药是精神障碍患者低钠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房中首选药物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在我院早期药物干预情况。方法采用早期干预病房与门诊用药作对比,调查全年患者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药(APD)情况,并作1年后应用追踪分析。结果病房组前三位使用的APD分别是维思通、氯氮平、氟哌啶醇,首选全部单种APD治疗,日平均最高剂量为(418.3±107.4)mg,明显高于门诊组(269.6±94.4)mg;病房组安坦预防性用药极少(3.7%),APD合并其他精神药物比例(30.5%)明显低于门诊组(71.8%);总显效率比较病房组60.7%优于门诊组26.9%,两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1年后追踪首选APD使用率,住院组74.5%明显高于门诊组47.9%,换选药物主要以维思通、氯氮平为主。结论早期干预病房用药合理,疗效较好。作者提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和拉莫三嗪等新型抗癫癎药物在儿童癫癎患者中超说明书规定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及安全性,以为临床制定相关用药指南提供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接受抗癫癎药物治疗的儿童癫癎患者资料,统计此间应用抗癫癎药物的总病例数和服用4种新型抗癫癎药物的病例数。依据药品说明书适应证,判断使用新型抗癫癎药物的医嘱是否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及其药物类型,并计算和分析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854例癫癎患儿接受抗癫癎药物治疗,其中670例患儿服用4种新型抗癫癎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超说明书用药者406例,占抗癫癎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47.54%(406/854),约占新型抗癫癎药物治疗总病例数的60.60%(406/670)。与按说明书用药患儿相比,超说明书用药患儿年龄更小、单药使用比例更高、全面性发作和癫癎综合征患儿比例更高,其病例数比例分别为左乙拉西坦78.50%(157/200)、托吡酯79.81%(253/317)、奥卡西平21.32%(42/197)和拉莫三嗪33.33%(21/63);不同年龄、单药使用和各种发作类型中以左乙拉西坦和托吡酯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更为突出。除失访病例外,超说明书用药组患儿以奥卡西平[16.67%(7/42)]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托吡酯[14.81%(36/243)]、左乙拉西坦[10.60%(16/151)]和拉莫三嗪[9.52%(2/21)],但是与按说明书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5、0.448、0.014、0.109,P=0.540、0.503、0.906、0.742)。结论在四川地区儿童癫癎患者中超说明书应用新型抗癫癎药物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尤为突出,但新型抗癫癎药物在一定范围内超说明书用药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医生规范、合理、安全使用精神科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我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346例,其中普通收治患者198例,城市流浪救治患者148例;男性188例,女性158例,年龄(46.22±14.50)岁,住院时间为(7.91±9.84)年。结果单一用药252例(72.8%),合并用药94例(27.2%);合并用药中,氯氮平联合利培酮使用率达33.0%,高于其他合并用药组合。单一用药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合并用药患者[(44.92±14.74)岁vs.(49.72±13.30)岁,P=0.001],且住院时间也较合并用药患者短[(6.72±9.54)年vs.(11.10±9.96)年,P=0.006],单一用药患者中救治患者多于普通患者(135例vs.117例,P=0.008),而合并用药患者中普通患者多于救治患者(81例vs.13例,P=0.008)。结论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特点以单一用药为主,少数合并用药,而合并用药则为联合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精神科联络会诊特点.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某三甲综合医院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精神科会诊的心内科住院患者资料,共222例.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会诊率、会诊原因、精神科诊断、干预建议、出院后门诊复诊比例等数据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6年心内科为全院邀请精神科会诊最多的科室.心内科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的比例为5.8%(237/4 097).会诊中最常见的原因为难以解释或治疗效果不佳的躯体症状(29.7%,66/222)、焦虑症状的治疗(17.6%,39/222)、既往有焦虑或抑郁障碍病史(11.3%,25/222)、睡眠问题的治疗(10.8%,24/222).精神科诊断为焦虑障碍(51.8%,115/222)、抑郁障碍(13.5%,30/222)、睡眠障碍(6.8%,15/222)、应激反应与适应障碍(5.4%,12/222)的患者比例较高.精神科的主要处理意见包括抗抑郁药(48.2%,107/222)、苯二氮革类药(41.9%,93/222)、生活方式调整(9.5%,21/222)、非苯二氮革类睡眠药(7.7%,17/222).出院后在精神科门诊复诊比例为7.8%(17/217),主要影响因素为出院带药是否有精神科相关药物[OR=4.356,95%CI(1.148~16.535),P=0.031]、出院医嘱中是否有建议精神科复诊的内容[OR=4.888,95%CI(1.566~15.253),P=0.006].结论 综合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对精神科会诊需求突出,其中以焦虑障碍最为常见,患者出院后精神科门诊复诊率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我院精神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单一用精神药物为63.15%,联合二种以上者为36.85%,前三种精神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奋乃静、氯丙嗪、氯哌啶醇,调查发现,大剂量用药、多种精神药物联合应用、长期合并安坦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依然存在。提示,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精神药物时,应在确诊的前提下,对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具备的特殊性、躯体合并症等作全面评估,以小剂量,尽量单一品种合理用药,来取得精神症状的最大缓解。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两所精神病医院的精神药物利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解北京地区精神科的精神药物利用情况,调查了北京两所精神病院门诊的1688张处方的精神药物利用情况。采用国际通行的限定日剂量、药物使用指数来监测医师用药是否合理,解决了不同时间、不同医院、不同地点以及不同人群药物使用的可比性问题。结果显示,平均药物利用指数都在1.00左右(最大值1.16),用药时间>4周者达60.0%以上(范围60.9%~100.0%),合并>2种药物约占40.0%。表明无精神药物滥用现象,精神药物剂量适中但使用时间较长,合并用药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检测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实践,为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其中,神经精神科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取得一定成果,根据现有的遗传学信息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苯妥英等神经精神药物进行药物选择和(或)剂量调整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说明书及相关的指南共识采纳,以帮助临床医生使用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调整用药。本综述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在神经精神药物中的临床应用、神经精神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的发展、相关指南共识、FDA说明书中各类神经精神科药物的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应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