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萸连巴布剂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考察萸连巴布膏的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和规律.方法:试验采用改良Franz扩散装置,用HPLC法使用1种流动相测定接收液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小檗碱释放速率分别为0.023 9,0.015 6,0.072 5,0.819 1 mg·cm~(-2)·h~(-1/2);透皮速率分别为1.256,1.030 2,2.802 9,20.919μg·cm~(-2)·h~(-1).结论:萸连巴布剂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行为为零级过程.  相似文献   

2.
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LC-MS/MS测定方法,测定精制冠心巴布膏经皮给予后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家兔按15 g.kg-1生药经皮给药,LC-MS/MS测定血浆中3种主要成分的浓度,用软件WinnonLin拟合,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芍药苷分别在1 ~100,50~1 000,10~1 000 μg· 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7%,91.90%,95.93%.日内差异RSD小于15%.家兔透皮给药精制冠心巴布膏后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 (20.85±12.68),(636.25±386.91),(787.80±395.64) μg·L-1;Tmax(0.49±0.28),(0.44±0.27),(0.46 ±0.30)h.结论:LC-MS/MS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样品成分含量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适于评价精制冠心巴布膏的体内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3.
家兔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及溶液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HPLC-荧光法测定家兔血浆中辣椒碱含量,并比较家兔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及辣椒碱溶液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家兔分别单剂量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及溶液,分别在给药后3,6,9,12,15,25,40,60,90,120 min时取血,以HPLC-荧光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辣椒碱在0.197~49.3 g.L-1(r=0.999 6)内线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5.9 ng.mL-1,回收率为102.5%~107.6%,RSD5%。辣椒碱纳米乳及溶液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77±2.32)min和(9.53±2.19)min,AUC为(5 311±1 324.6)ng.mL-1.kg-1.min和(4 909.5±1 110.4)ng.mL-1.kg-1.min。结论:HPLC-荧光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辣椒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家兔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及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2)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二妙丸和二妙胶囊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不同剂型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分别测得二妙丸和二妙胶囊中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血浆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043~0.427μg/mL,提取回收率高,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10%,二妙丸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最大血药浓度为0.082μg/mL,达峰时间为8h;二妙胶囊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最大血药浓度为0.303μg/mL,达峰时间为5h。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为二妙胶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挥发油不同加入方式对萸连巴布膏膏体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3种挥发油加入方式并以气相色谱法考察对挥发油保留量的影响,以初粘力为指标考察其对膏体状态的影响,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及小檗碱透皮量为指标考察对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挥发油3种加入方式对萸连巴布膏粘性有比较大影响,从能粘住17#钢球到只能粘住10#、9#钢球;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对挥发油的保留量最大;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累积透过量大小顺序为:Q挥发油直接加入Q挥发油微乳化Q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结论挥发油不同加入方式对萸连巴布膏膏体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8)
目的比较黄连Coptidis Rhizoma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及其单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家兔分别灌胃盐酸小檗碱和黄连提取物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拟合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连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在1.25 h即达到血药浓度最大值,入血速度快于其单体,而且前者AUC0~∞、AUC0~t、Cmax、t1/2高于后者,Tmax也更短。结论黄连提取物中其他生物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盐酸小檗碱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LC/MS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小檗碱、巴马汀及药根碱含量,并探讨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家兔分成3组,分别口服给予不同配比黄连吴茱萸0.84,1.26,2.94 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口服给予不同配比黄连吴茱萸0.84,1.26,2.94 g.kg-1后,用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小檗碱的AUC0_t平均值为3 762,4 456,4 823 μg·L-1·min -;t1/2α平均值为51.33,38.93,39.02 min;t1/2β平均值为6.69×106,0.45×106,4.77 ×106min;Cmax平均值为6.47,6.65,7.64 μg·L-1;tmax均为90 min.巴马汀的AUC0_1平均值为2 291,2 635,3 069 μg·L-1·min-t;t1/2α平均值43.16,46.95,50.57 min;t1/2β平均值3440,3 598,2 788 min; Cmax平均值为3.41,4.83,5.32μg·L-1;tmax均为90 min.药根碱的AUC0-t平均值为521,429,806μg·L-1·min-1;t1/2α平均值为59.53,254.06,43.42 min;tt/2β平均值为9 700,259,1 348 min;Cmax平均值为0.78,1.16,1.51μg·L-1;Tmax均为90 min.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动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峰值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均随黄连配比的增加而增加,而药根碱无明确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 检测家兔血浆中牻牛儿酮浓度的方法.方法 运用HPLC研究并比较了经皮给药以及注射给药后牻牛儿酮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结果 其中经皮给药Tmax为(7.333±1.633)h,Cmax为(100.233±53.360)ng/ml,t1/2为(10.209±2.393)h,而注射给药后, Tmax为0 h后,Cmax为(273.45±137.189)ng/ml,t1/2为(14.867±10.138)h.结论 经皮给药药物代谢较完全,与注射给药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且能达到持效、长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萸连缓释片胃内的滞留时间.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胃内盐酸小檗碱的残留量,以确定萸连缓释片在体内的滞留时间.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2.681 5~18.769 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7),12 h时间段内萸连缓释片在胃内的含量分别为0.106,0.086,0.076,0.066,0.030,0.027,0.026 mg·ml<'-1>.结论 萸连缓释片在家兔胃内停留时间约为12 h.  相似文献   

11.
延胡索提取物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考察延胡索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HP)和延胡索甲素(corydaline,CDL)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血药浓度法,LC-MS/MS测定大鼠ig不同浓度(0.46,0.93,1.38 g.kg-1)延胡索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Win Nonlin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ESI(+)离子化条件下采用MRM工作模式用m/z 370~354,m/z 356~340分别检测CDL、THP,同时以m/z 306~140来检测内标盐酸山莨菪碱(anisodaminehydrochlo-ride,ADM)。CDL,THP分别在1.13~565,1.5~750 ng.mL-1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高、中、低3个剂量的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不同剂量THP和CDL的Cmax分别为(84.3±9.2),(157.3±99.6),(497.1±71.3)ng.mL-1和(30.8±1.3),(54.4±22.7),(91.2±15.4)ng.mL-1,Tmax分别为(54.8±6.9),(119.2±5.7),(62.5±7.5)min和(31.5±0.07),(65.6±10.6),(111.5±4.2)min。结论:LC-MS/MS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样品成分含量的测定,为进一步的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Bayesian反馈法预测头孢唑啉在老年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血药浓度。方法 用HPLC测定头孢唑啉血药浓度。以1,2个实测血药浓度作为反馈,用Bayesian反馈法拟合估算老年患者的个体药动学参数,并与非老年患者比较。结果 老年组10例的CL为(60.1±17.3) mL·h-1·kg-1,Vd为(0.21±0.07) L·kg-1,t1/2为(2.6±0.8)h;非老年组10例分别为CL(87.6±34.4) mL·h-1·kg-1,Vd(0.19±0.08) L·kg-1和t1/2(1.5±0.4) h。二组CL,t1/2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Vd之间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7)。结论 老年患者随增龄CL降低,t1/2延长,而Vd不变。用Bayesian反馈法估算的药动学参数可用于预测血药浓度及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蔡佳  蒋新国  陈钧  熊志刚  金樑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5):1171-1173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佐米曲普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并研究大鼠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方法采用甲基叔丁基醚为溶剂,提取药物。以0.05%三乙胺(用磷酸调至pH 2.70)-乙腈(92∶8)为流动相,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00 mm,5μm),流速1.2 mL·min-1,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225 nm,发射波长360 nm。结果佐米曲普坦在2.5~1 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3种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0.10%,91.75%,86.79%,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3.55%,94.49%,98.79%,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4%,最低检测限为1μg·L-1。计算出灌胃、静注、鼻腔给药途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2.03±0.88)h,ρmax(144±28)μg·L-1,tmax(0.85±0.14)h,AUC0~t(442±110)μg·h·L-1;t1/2(1.40±0.12)h,ρmax(567±55)μg·L-1,AUC0~t(1 075±128)μg·h·L-1;t1/2(1.48±0.23)h,ρmax(304±34)μg·L-1,tmax(0.65±0.14)h,AUC0~t(685±43)μg·h·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大鼠血浆中佐米曲普坦浓度的检测及其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按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po单剂量两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0mg,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氟桂利嗪的浓度,采用NDST程序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3±15) 和(52±15) ng·mL-1,tmax分别为(3.0±0.8)和(3.3±1.3) h,t1/2分别为(8.1±1.2)和(8.2±2.0) h,AUC0~24分别为(539±206)和(503±156) ng·h·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6±16.2)%。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替米沙坦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国产替米沙坦片剂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三交叉实验设计;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单剂量po替米沙坦 80mg,试验之间的清洗期为12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结果 3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受试片剂、胶囊及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812.16±110.65),(819.54±129.97)和(855.37±92.27)ng·mL-1;tmax分别为(0.99±0.43),(0.83±0.36)和 (1.15±0.61)h;t1/ 2分别为(19.3±7.0),(19.5±2.9)和(18.6±3.9)h;AUC0~72分别为(4181.43±2536.14),(3785.63±2477.71)和(3874.48±1981.11)ng·h·mL-1。替米沙坦片剂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6.87±16.17)%和(97.69±20.65)%。结论 3种剂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及90%可信限计算表明两种国产替米沙坦制剂与进口片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法罗培南钠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不同剂量法罗培南钠片的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受试者(男性15名,女性15名)按性别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低、中、高(200,400,600mg)3个剂量的法罗培南钠片,于不同时间分别从受试者肘静脉取血4mL,离心分离血浆,对低浓度和高浓度样品分别处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法罗培南钠浓度。采用DASVer1.0药动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判断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法罗培南钠的体内经时过程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一室模型,口服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tmax分别为(0.85±0.29),(0.73±0.34)和(0.88±0.29)h;ρmax分别为(2.154±0.65),(4.425±2.403)和(8.126±2.635)mg·L-1;AUC0~t分别为(4.368±1.934),(9.273±7.817)和(18.431±9.167)mg·h·L-1;t1/2分别为(0.642±0.111),(0.769±0.217)和(0.702±0.120)h。结论健康人单剂量口服法罗培南钠片的体内药动学符合有滞后时间的一房室模型,ρmax与AUC与服药剂量呈正相关。不同性别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法罗培南钠片后的药动学参数在男、女性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表明男、女性受试者口服法罗培南钠片后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的血浆浓度测定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在设计的时间点取静脉血,血药浓度采用液相色谱 质谱(HPLC MS)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程序计算。结果单次服用40 mg盐酸帕罗西汀片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AUC0~96,AUC0~∞,cmax,tmax,CL分别为(0.89±0.28) h-1,(576.2±236.0) ng·h·mL-1,(596.8±234.5) ng·h·mL-1,(26.3±9.6) ng·mL-1,(3.89±2.1) h,(0.09±0.05) L·h-1。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在中国人体内口服吸收缓慢,约4 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9~23 h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 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 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 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 μg·mL-1, (7.20±5.49) h, (25.91±15.84) h, (88.47±58.99) 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 μg·mL-1, (0.18±0.05) h、(14.66±4.19) h、(1 671.16±388.91)μg·h·mL-1结论 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 而静脉注射因药物直接进入血管, 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甲磺酸帕珠沙星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方法9名健康志愿者按拉丁方设计交叉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150,300和500 mg,用HPLC-荧光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用SPSS11.0软件和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的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3种不同剂量的药动学参数:t1/2β分别为(1.90±0.47),(1.71±0.48)和(1.60±0.26)h;ρmax分别为(3.22±1.20),(6.62±2.39)和(11.07±3.86)mg·L-1;AUC0-12 h分别为(4.93±1.23),(11.36±2.10)和(18.13±4.50)mg·h·L-1;AUC0-∞分别为(5.01±1.22),(11.56±2.13)和(18.28±4.52)mg·h·L-1;CLs分别为(33.20±7.48),(28.23±4.67)和(30.74±9.61)L·h-1;Vd分别为(17.83±9.44),(24.66±14.63)和(20.10±14.24)L;MRT0-12 h分别为(2.03±0.35),(2.11±0.20)和(2.10±0.27)h;MRT0-∞分别为(2.28±0.43),(2.35±0.38)和(2.21±0.32)h。上述参数在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ρmax,AUC0-12 h和AUC0-∞外其他参数均无剂量差异。ρmax,AUC0-12 h和AUC0-∞均与剂量呈线性相关。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其药动学参数无男、女性别差异,在临床给药时无需考虑性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