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联合多参数MRI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1评分及临床数据的决策树、K近邻、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5种机器学习模型, 评价上述模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MR检查并获得的病理结果的242例患者。将PI-RADS v2.1评分、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录入5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诊断。通过F1值及ROC曲线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价值并且计算特征变量所占比重大小。结果随机森林模型诊断前列腺癌ROC的AUC最大(0.93), 决策树及朴素贝叶斯模型AUC也较高(0.86、0.87), 支持向量机最差(0.55);F1值最高的为随机森林模型, 其次依序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K近邻, 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小。通过随机森林和决策树模型计算各特征变量重要性, PI-RADS评分均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前列腺体积, 年龄对模型分类贡献最低。结论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决策树分类模型用于预测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更好的效果。随机森林方法在5种机器学习模型中最优, 且PI-RADS v2.1及前列腺密度变量的特征重要性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在不同级别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33例临床确诊PCa患者的数据,均经直肠行前列腺超声造影,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分为5级,采用造影分析软件,比较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超声造影参数及其差异。结果Gleason评分与造影参数PI、AUC及WI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0、0.328、0.295。并且随着Gleason评分等级增加,血清PSA、造影参数PI、AUC及WIS相应升高。造影参数PI对鉴别1级与4、5级PC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TNP分别为92.0%、96.0%。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参数PI可以反映不同级别PCa的血管灌注信息,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应结合超声造影参数,在造影参数PI强度较高的区域增加穿刺针数,可以获得更多的Gleason评分高的PCa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结节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的59例患者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BPH)和前列腺癌组(PCa),于超声造影前,在二维灰阶模式下记录前列腺结节大小,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记录结节内血流情况。然后在前列腺结节最大切面下行超声造影检查,采集病灶的10个造影参数,即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指数(PI)、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停留时间(ResT)、上升时间(R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曲线下降支斜率(WoR)及两斜率乘积(WiR×WoR),相应每个彩色编码的参数图像可自动获得,采用参数成像软件SonoProstate进行分析。结果对59例患者63个前列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参数统计分析发现,除AUC外其余9个参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癌组mTY、TTP、ResT及RT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低,而PI、IMAX、WiR、WoR与WiR×WoR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高。10个参数间的两两组合共有44种,其中39种参数间组合的双变量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4种参数间两两组合为正相关关系,15种参数间两两组合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能够有效获得反映造影剂灌注特征的参数值,并有助于前列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并疑有前列腺疾病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榆查,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CPS造影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并观察造影增强方式及增强强度,造影结束同时对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其中38例良、恶性结节患者用ACQ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造影参数,比较良、恶性间的差异.结果 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良性病变37例,其中结节性病变15例共20个结节,前列腺增生22例.恶性病变23例,结节病灶18例18个,弥漫性病变5例.内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以均匀增强为主,结节边界清晰;恶性结节以早于正常外腺组织增强为主.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及加速时间均短于良性结节(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结节(P<0.05),到达时间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要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P<0.05).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经直肠超声,而误诊率、漏诊率均小于常规经直肠超声.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及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收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95例男性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软件分析病灶时间—强度曲线,记录定量参数。取患者异常增强区域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为阴性组、低表达组、高表达组,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利用ROC 曲线评价超声造影参数对ki-67阴阳性表达的准确性。结果 AUC、 PI、HT、MTT、WIS 5个超声造影参数在不同ki-67蛋白表达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57、0.537、0.503、0.407、0.023,根据ROC曲线显示造影参数AUC、PI、HT对于ki-67表达水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诊断界值为>479.44、>7.71、>49.48,曲线下面积为0.848、0.793、0.752,其中AUC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83.64%、73.24%。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中AUC、PI、HT与ki-67蛋白表达高低具有相关性,这些参数可以为无创的评估前列腺癌的肿瘤细胞增殖程度及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一定的依据,可以作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参数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区抗原密度(PSAT)、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的比值[(F/T)/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血清PSA位于4~20μg/L之间的患者78例,应用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区体积,分别计算出PSA相关参数PSAD、PSAT、(F/T)/PSAD.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前列腺癌组27例,前列腺增生组51例,PSAD、PSAT、(F/T)/PSAD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36、0.760、0.800.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合理截点分别为:PSAD>0.20、PSAT>0.33、(F/T)/PSAD<0.8.结论 血清PSA在4~20μg/L时,PSAD、PSAT、(F/T)/PSAD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经直肠三维超声计算前列腺体积得出的参数更可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serum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density (PSAD),prostate antigen transition zone density(PSAT) and the ratio of free/total PSA with PSAD [(F/T)/PSAD] in the diagnosis of prostatic carcinoma (PCa)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serum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between 4-20 μg/L ) were involved.The prostatic volume and its transition zone volume were measured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Then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of PSA [PSAD,PSAT and (F/T)/PSAD] were calculated.Pathologic type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needle biopsy of prostate.Results Among them,27 patients were suffering from PCa,while the other 51 benign prostate hypertrophy (BPH).The difference of PSAD,PSAT and (F/T)/PSAD between PCa and BPH had arri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Proportions under the PCa curves were 0.736,0.760,0.800 respectively.Considering bot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a cutoff was recommanded:PSAD>0.20,PSAT>0.33,(F/T)/PSAD<0.8.Conclusions When the serum PSA level is between 4 μg/L and 20 μg/L,PSAD,PSAT and (F/T)/PSAD are of significant value to differentiate PCa from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patients.The data are more reliable if prostatic volume are calculated by three-dimensional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PSA密度(PSAD)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48例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术,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并对各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T—PSA、F—PSA及PSAD值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组,比较不同T—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T—PSA〉10ng/ml时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ng/ml〈T—PSA及4ng/ml〈T—PSA〈10ng/ml组,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组间无显著差异。F/T—PSA比值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T—PSA与F—PSA值在高危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具有极大实用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ETRUS)参数峰值强度对前列腺周缘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的前列腺单侧周缘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QLab软件测量每个结节的峰值强度(PIt)及对侧周缘区组织峰值强度(PIn),所有结节良恶性均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经直肠超声发现周缘区结节49个,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恶性结节20个,良性结节29个;PIt鉴别良恶性结节敏感性55.0%,特异性69.0%,联合PIn后鉴别良恶性结节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提高,分别为81.3%、78.8%。结论 CETRUS参数PIt联合PIn对于鉴别良恶性结节较单一参数的特异性、敏感性显著提高,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87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及fPSA水平,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fPSA含量以及F/T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PSA和fPSA能够较好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共88个病灶。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 结果本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52例为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7个病灶,2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共21个病灶。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内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33±34.99)cm3 vs (57.14±24.42)cm3,t=0.185,P=0.854;(34.98±19.96)cm3 vs (33.89±17.65)cm3,t=0.213,P=0.832]。前列腺癌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外腺区(15/21),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呈高增强,且造影剂消退较周围正常组织迅速(16/21);前列腺良性病灶多位于前列腺内腺区(47/67),其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动脉期等增强,且静脉期与周围正常组织同时消退(47/67)。以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1.04%,准确性为89.77%。漏诊的3个前列腺癌病灶中,2个位于前列腺内外腺交界区,且Gleason评分均为中高分化。误诊的6个前列腺良性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5个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1个为肉芽肿性炎伴凝固性坏死。 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能有效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灶,可为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EUS)联合弹性成像(TRTE)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拟诊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经直肠弹性成像检查(TRTE)及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TR-CEUS)检查,查找可疑恶性结节行目标活检,并进行12点系统穿刺活检,比较不同方法恶性结节的检出率。结果:TRUS检出可疑恶性结节80个,其中38个终诊为恶性结节,检出率47.50%;TRTE检出可疑恶性结节72个,其中52个终诊为恶性结节,检出率72.22%;TR-CEUS检出可疑恶性结节68个,其中56个终诊为恶性结节,检出率82.35%;TR-CEUS联合TRTE检出可疑恶性结节60个,其中53个终诊为恶性结节,检出率88.33%。结论:TR-CEUS联合TRTE能提高前列腺恶性结节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率,为前列腺目标活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前列腺活检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的患者6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和常规超声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当成标准,对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76.9%(30/39)、敏感度为77.8%(21/27)、准确度为77.3%(51/66);超声造影检查前列腺癌的特异度为91.4%(32/35)、敏感度为87.1%(27/31)、准确度为89.4%(59/66);在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方面,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峰值强度方面,前列腺癌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P0.05)。结论:在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时,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能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预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造影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0点系统穿刺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造影或者常规超声提示可疑病灶处增加1~2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病理阳性率及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造影组病理阳性率(36.9%)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82.4%、71.4%、76.3%)均显著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64.2%、56.3%、60.0%)(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由于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仍无法代替系统穿刺.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病,主要检查手段有直肠前列腺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其相关检查,经腹部及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rectal ultrasound,TRUS)、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技术等,本以超声检查为重点,将各种检查方法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增生(BP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BPH病人,46例PCa病人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值。所有病人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及PSAD。结果 以PSA〉20 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1%;在PSA〈20 ng/mL区域,两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152,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t=3.680、4.436,P〈0.01)。F/T值取0.18,PSAD取0.20 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76.1%、86.4%、68.6%和82.6%、84.6%、74.1%。结论 PSA〉20 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20 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F/T值0.18,PSAD 0.20 ng/(mL.cm^3)作为临界值诊断PC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引导的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115例患者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15例患者分别于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CETRUS)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方案采用常规6点穿刺加上述检查阳性征象部位针对性靶向活检,通过与前列腺穿刺病理作对照,评价3种检查方式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3例(55%,63/115)。TRTE及CETRUS诊断前列腺周缘区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1%(45/63)、81%(42/52)、76%(87/115)及65%(41/63)、83%(43/52)、73%(84/115)。经CETRUS及TRTE引导下的靶向穿刺活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敏感度(χ2值分别为14.950和10.754,P值分别为0.002和0.013)、特异度(χ2值分别为10.256和20.021,P值分别为0.006和0.009)、准确性(χ2值分别为5.735和10.361,P值分别为0.020和0.011),2种检查方法同时应用靶向穿刺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χ2值分别为9.021和23.176,P值分别为0.042和0.000)。对TRTE阳性患者应变率比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34,95%可信区间为0.742~0.926。结论超声新技术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从而提高了多模态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对早期前列腺癌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比卡鲁胺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下降明显,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1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下降亦有显著意义;治疗后患者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等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标准,比卡鲁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76 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全部均接受直肠指检、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及经直肠前列腺 6 点+可疑区域活检检查.对比直肠指诊、PSA、游离PSA/总 PSA 比值(f/tPSA)、经直肠超声及前列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76 例中前列腺癌 58 例(33%),前列腺良性病变 118 例(67%).活检结果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30.7%,诊断灵敏性及漏诊率为93.1%,6.9%.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为(70.9±51.8)ng/ml,(8.8±9.1)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t检验).PSA+f/t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3%、82.8%及 81.4%;19.9%、76.3%及 72.0%;13.1%、39.7%及52.5%.PSA+f/tPSA较单一考虑PSA对前列腺癌多检出 8 例.经直肠超声检查的灵敏性及直肠指检的检出率、灵敏性及特异性显著低于PSA+f/tPSA(P<0.01,卡方检验).结论 联合应用直肠指诊、PSA、经直肠超声检查及前列腺系统活检方法对增加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评分3分患者发生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系统穿刺PIRADS评分3分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穿刺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直肠指检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csPCa的准确性。结果 118例患者中,29例(24.58%)患者诊断为csPCa,89例(75.42%)患者诊断为非csPC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0.16、PSAD≥0.20 ng/mL2及直肠指检异常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PSA/tPSA、PSAD及直肠指检诊断csPCa的AUC值分别为0.71、0.80、0.74,联合应用后的AUC值为0.91。结论 穿刺前fPSA/tPSA≤0.16、PSAD≥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癌原发灶超声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72例术前接受NAC治疗且有病理检查结果的乳腺癌患者,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后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XGBoost、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算法,评分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加以验证。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AUC:0.855,测试集AUC:0.844)。决策曲线分析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获益。SHAP分析显示,对模型预测结果贡献程度最大的3个变量依次为影像组学评分值、Her-2、ER。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协助评估乳腺癌患者NAC疗效,随机森林模型在诊断性能和临床实用性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