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2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92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479篇
口腔科学   2958篇
临床医学   1874篇
内科学   954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841篇
特种医学   8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42篇
综合类   4827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1420篇
  9篇
中国医学   660篇
肿瘤学   25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976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982篇
  2007年   988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861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612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427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406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 ~ < 4 mm时,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患者45例(50侧上颌窦,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 ~ < 4 mm),于术前、术后当日或术后第2天及术后6 ~ 9个月的愈合期后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术式的上颌窦底新骨形成高度、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率及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结果   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分别有19例和26例(上颌窦分别为21、29侧)患者;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率分别为4.76%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6 ~ 9个月的愈合期,两种术式上颌窦底新骨形成高度分别为(5.18 ± 0.48)mm和(7.32 ± 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术式种植体早期成功率分别为95.8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当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 ~ < 4 mm时,两种术式均安全可靠,早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信封法将156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n=78)和对照组(n=78)。研究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入路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术后6、12和24个月的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8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6、12和24个月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升高,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感染、延迟愈合、皮瓣坏死、足外侧麻木、后足僵硬感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3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手术疗效、疼痛程度、症状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稍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鼻塞、流涕、头痛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将术中采用传统“ L ”形切口入路的 39 例患者纳入 A 组,将术中采用跗骨窦 “八”字切口入路治疗的 41 例患者纳入 B 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 Bohler 角、 Gissane 角,术后足部功能优良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果:术后 6 个月,两组 Bohler 角、 Gissane 角较术前增大( P <0.05 ),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B 组足部功能优良率 较 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 组并发症发生率较 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跗骨窦“八”字切口入 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手术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3月收治骶尾部藏毛窦病人2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菱形皮瓣及不规则皮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一期伤口愈合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全部治愈。不规则旋转皮瓣组手术时间为(28.2±4.5)分钟、住院时间为(11.4±3.1)天、伤口愈合时间为(15.1±3.5)天,菱形旋转皮瓣组分别为(45.2±5.5)分钟、(14.4±3.5)天和(22.3±4.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旋转皮瓣组术中出血量为(23.1±4.2)ml,菱形旋转皮瓣组为(56.1±6.2)ml,不规则旋转皮瓣组一期伤口愈合率为97%,菱形旋转皮瓣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旋转皮瓣组术后并发症低于菱形旋转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旋转皮瓣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设计不规则皮瓣有助于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AD/CAM氧化锆桩核与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上颌前牙区修复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52)应用CAD/CAM氧化锆桩核进行修复,研究组(n=52)应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成功率、术后1年内咀嚼功能优良率、抗折裂强度、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0. 38%,显著高于对照组75. 00%(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内咀嚼功能优良率为96. 15%,显著高于对照组82. 69%(P 0. 05)。治疗后,2组的抗折裂强度指数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的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比于CAD/CAM氧化锆桩核,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上颌前牙区修复患者中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患者咀嚼功能优良率更高,抗折裂强度指数水平及修复牙牙龈出血指数水平均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以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0~2 000 mg/L)的复肝丸与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共孵育,CCK8法检测复肝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复肝丸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此作为后续药效及机制评价的剂量。以CoCl_2诱导HHSEC血管新生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CoCl_2诱导细胞血管新生,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分别以miR-424抑制剂及复肝丸(200 mg/L)与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变化情况;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评价细胞管腔形成情况;定量RT-PCR检测miR-424、HIF-1α、vWF、CD3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WF、CD31蛋白表达。结果复肝丸剂量小于400 mg/L对HHSCE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正常组比较,200μmol/L CoCl_2可诱导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且模型组miR-424、HIF-1α表达增加,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增多,vWF、CD3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424抑制剂与200 mg/L复肝丸干预后,miR-424与HIF-1α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受抑制,vWF、CD31表达降低(P0.01);且复肝丸组综合疗效与miR-424抑制剂相当。结论复肝丸具有良好的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R-424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种植体成功率及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收治的上颌前磨牙或磨牙缺损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实施种植修复)、B组40例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种植体留存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 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的高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的低于B组;术后1年,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A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96.00%高于B组患者的83.02%。 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的留存率、降低种植修复对牙周健康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