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对种植体成功率及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收治的上颌前磨牙或磨牙缺损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40例(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实施种植修复)、B组40例(采用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对比两组术后1年、2年种植体留存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显著的高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B组;术后1年,A组和B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A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率为96.00%,高于B组患者的83.02%。结论口腔种植修复中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种植体的留存率、降低种植修复对牙周健康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和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的疗效,为牙种植感染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滨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种植修复发生种植体周围感染26例患者,有28颗种植体;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3例15颗种植体和B组13例13颗种植体,A组行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B组行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指数(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X线数据。结果 312颗种植体28颗发生感染,感染率8.97%;共分离得到52株病原菌,其中以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为主占34.62%、其次为口腔链球菌占23.08%;A、B两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和12个月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降低;A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牙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均显著提高,B组患者6个月牙种植体边缘骨高度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和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种植体周围感染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可更好的促进骨与种植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23-824
目的研究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中抽取符合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标准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抽取同期牙周健康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各植入50颗种植体。观察两组患者在完成修复的3、6、12、24个月后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边缘骨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种植体的存留率。结果完成修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改良菌斑指数(m PLI)、牙周探诊深度(PD)和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的存留率均为100%(50/50)。结论在严格掌握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适应证并经过系统的治疗后,行种植修复能够取得和牙周健康患者一样的修复成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的变化情况及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2013年6月-2015年12月种植修复1年以上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健康种植体患者30例为健康种植体组,采用电化学测菌法测定各组患者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含量。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高于健康对照牙(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检出量低于健康对照牙(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检出量低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P<0.05);种植体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呈正相关(P<0.05);种植体龈沟液内血链球菌与种植体周袋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骨丧失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增加,血链球菌含量降低,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临床指标呈正相关,血链球菌和临床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患者接受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奥齿态短种植体(共31枚,8.5mm长21枚,7mm长10枚)。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2年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随访。结果:种植体术后2年成功率为99.7%,种植体稳定且能承担咬合功能。X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mm。结论: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适应证,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YAG激光治疗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研究其对种植体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口腔科行种植体修复的16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数目20颗。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组,然后进行牙周学检测,检测Er-YAG激光治疗前后种植体龈沟液中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Er-YAG激光治疗后,患者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龈沟液中IL-6的浓度为6.32±2.02 ng/ml,治疗后一周为1.98±2.11 ng/ml,治疗后一个月为2.23±0.35 ng/ml,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龈沟液中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YAG激光治疗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即刻修复方式对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行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并即刻修复的51例患者,其中采用Ti-base基台,CAD-CAM树脂临时冠修复患者27例(研究组),采用成品临时基台,同期制作临时树脂冠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修复后随访时间均为18~4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时修复期间及永久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即刻修复后6个月,研究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菌斑指数(PL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修复后1年,研究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组单牙红色美学评分(PES)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base基台,CAD-CAM树脂临时冠种植修复短期内可减少种植体周菌斑积聚,减轻牙龈炎症,但不影响种植修复的长期疗效,两种临时修复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远期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和吸烟因素对后牙局部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影响,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杭州口腔医院种植科150例后牙局部种植义齿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种植体52枚、单纯牙周炎组种植体46枚、单纯吸烟组种植体44枚、牙周炎合并吸烟组种植体56枚;比较四组患者负载后1年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状态(MBL)、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mPLI)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牙周炎组、单纯吸烟组及牙周炎合并吸烟组患者种植体mPLI和P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炎合并吸烟组mSBI、MBL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慢性牙周炎或单纯吸烟患者植入标准型种植体后,疗效可靠,而牙周炎合并吸烟患者更易出现边缘骨吸收及种植体周围探诊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GF联合骨移植材料在低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某医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窦底骨高度小于4 m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42枚种植体,在内提升后将CGF膜联合骨移植材料植入上颌窦内,术后观察并记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炎症反应及术后6个月的骨整合情况等。结果 42例患者上颌窦底高度提升了6.0~8.5mm,平均7.25mm;患者术后未发生上颌窦炎症反应;患者术后6个月时骨结合情况良好,均已完成固定修复。随访过程中,42枚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未发现松动脱落者。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时应用CGF膜联合骨移植材料植骨,可以有效增加骨高度,避免术中穿孔,满足同期种植条件,近远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固定正畸中定期洁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刷牙法保持口腔清洁,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还使用0.2%的洗必泰液进行每月一次的牙周洁治。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的检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洁治能够有效降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对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态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101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另选取同期101例健康种植体患者(非感染组),分析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L-17A检测诊断感染的价值;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检测IL-17A-197G/A位点多态性。结果 感染组共检出菌株184株,其中厌氧菌128株占69.57%;感染组黏膜肿胀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均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感染组龈沟液IL-17A表达水平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龈沟液IL-17A检测诊断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感染组IL-17A-197G/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均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可损害患者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患者龈沟液IL-17A表达及IL-17A-197G/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均升高,推测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为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效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60例于医院行种植体修复并发生牙种植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研究对象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并对牙龈上菌斑、软垢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60个种植体共培养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产黑色素普雷沃菌39株,占34.82%;其次为口腔链球菌25株,占22.32%;牙龈卟啉单胞菌18株,占16.07%;核梭杆菌13株,占11.61%;血链球菌9株,占8.04%;韦荣球菌5株,占4.46%;共生放线杆菌3株,占2.68%。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边缘骨高度-2.21 mm、-2.05 mm优于对照组-3.51 mm、-3.34 mm(t=3.01、2.96,P0.05)。结论临床应用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牙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可促进患者骨与种植体间的结合,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间隙刷在种植牙术后患者牙周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种植牙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30)。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牙周维护,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牙间隙刷维护,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种植牙成功率、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结果研究组种植牙成功率为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0%(7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牙周维护基础上应用牙间隙刷维护,可提高种植牙成功率,降低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牙周维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12):1844-1848
目的研究对比Bio-Oss和PerioGlas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就诊于我院种植中心的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20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12人,共植入32枚种植体,分别植入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并于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永久冠修复。手术完成后随访1年,统计种植体存留率。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拍摄CBCT,并通过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s,PES)、边缘骨水平(Marginal Bone Level,MBL)、唇腭侧骨板宽度、患者满意度,评价种植修复后成骨能力及效果。结果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软组织情况较好,红色美学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骨替代材料术后与术后6个月的改变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改变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骨替代材料的术后6~12个月的边缘骨水平改变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Bio-Oss和PerioGlas均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效果,通过比较发现Bio-Oss吸收较慢,有利于唇侧骨壁宽度的维持,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种植体周围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0例,年龄24~60岁;男性12例,女性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口洁治,氯已定漱口液使用1周,然后,对照组进行Er-YA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实验组先进行Er-YAG激光治疗,一周后,抽血进行PRF的制备,手术切开种植体周并翻瓣,将制备好的PRF膜固定于手术部位,将龈瓣减张后冠向复位,缝合,术后十天拆线。分别于治疗前、术后两个月对两组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的测定,对参数进行前后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2月种植体颈部达到部分或全部的牙龈覆盖,角化龈宽度增加,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激光联合PRF翻瓣手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效果显著,能促进种植体周牙龈的再附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种植修复术后种植体周围感染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信号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531例行牙种植体修复术患者中,选择术后并发种植体周围感染的48例患者为感染组,按1∶1病例对照分析比例选取未并发种植体周围感染的48例患者为非感染组;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集两组患者龈沟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48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4株,其中厌氧菌51株(79.69%),需氧菌13株(20.31%);感染组患者PMBCs中NLRP3、Caspase-1、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龈沟液IL-1β、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IL-1β、IL-6水平高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P<0.05)。结论 NLRP3信号通路参与了牙种植体感染后种植体周围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协助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病。  相似文献   

17.
徐泽群 《现代保健》2014,(19):64-66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明慧 《药物与人》2014,(10):73-73
目的:对比分析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一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88例作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牙周治疗,试验组实施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探诊度、龈沟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牙周袋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以厦菌斑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经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病例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牙周治疗,能有效促进牙周袋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牙区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组病例修复后组织的稳定性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本院进行牙前区牙位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60名。分别于修复后6个月,1年和2年比较两组牙龈乳头近远中高度和种植体周骨吸收量。结果:修复6个月,两组近中龈乳头平均增高和远中龈乳头平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1年和2年后,两组近中龈乳头平均增高、远中龈乳头平均增高、唇侧龈缘水平平均丧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吸收量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和2年两组间骨吸收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病例在修复后2年内都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前牙区的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在修复后的近期效果相当,但即刻种植在缩短疗程方面显然要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中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牙周非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中老年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牙周非手术治疗的非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中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HbA1c、 TNF-α、 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中老年患者的病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疗效不如非2型糖尿病患者,应做好相关监测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