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8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532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641篇
口腔科学   166篇
临床医学   2016篇
内科学   656篇
皮肤病学   311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97篇
综合类   3073篇
预防医学   1616篇
眼科学   149篇
药学   1219篇
  12篇
中国医学   832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688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江西省食源性主动监测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沙门菌的检出及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家国家级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共269份进行沙门菌检测,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269例样本内沙门菌检出率为15.99%(43/269),其中男性及女性病例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39%(20/139)和17.70%(2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0~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52.42%,沙门菌检出率为23.40%(33/141);>6岁患者组占病例总数的47.58%,沙门菌检出率为7.81%(10/128),不同年龄组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5,P=0.010)。检出的43株沙门菌分属于12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占比最高[53.49%(23/43)]。检出沙门菌中34株的PFGE分子分型带型相似度在47.0%~100.0%之间,大部分同一血清型沙门菌的PFGE图谱能聚集成簇,20株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成2簇,其中3株布利丹沙门菌高度同源。结论 2020年江西2家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且存在变种可能,部分病例之间可能存在流行病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某设备实验条件下不同位置脉冲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提出适当的防护建议。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分别在设备舱周围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布放热释光剂量计,累积一定数量脉冲辐射后进行测量;采用电离室型X、γ剂量率仪(FJ-347A)实时测量工作状态下不同距离处电离辐射剂量率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职业照射人员和公众个人剂量限值提出不同工作位辐射防护建议。结果 热释光剂量计累计接收3 000个脉冲辐射,设备舱外壁0.01~8.98 mGy,顶部0.01~15.67 mGy,距外壁1~12 m之间0.01~2.18 mGy,工作位0 mGy。工作状态下,X射线剂量率仪测得距设备舱外侧壁1~20 m之间空气比释动能率范围0.26~16 mGy/h。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电离室型剂量率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脉冲X射线测量;工作状态下设备舱外近距离处辐射剂量率较高,可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或者限制人员工作量以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从质量守恒定律出发,以Buswell提出的垃圾好氧降解反应方程式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量的化学计量模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建立了计算通风压力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某封场垃圾填埋场原位好氧治理工程的计算,验证了2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可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好氧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