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引产后的胎盘粘连及其与胎盘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和Ang-Ⅱ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4~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86例孕妇,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38例,米非司酮200mg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0.4mg阴道给药;B组30例,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C组18例,水囊法。比较3种方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Ang-Ⅰ、Ang-Ⅱ表达的关系。结果 A组胎盘粘连率低于B、C两组(P<0.05);胎盘粘连者胎盘Ang-Ⅰ的表达高于无胎盘粘连者,Ang-Ⅱ的表达低于无胎盘粘连者(P<0.05),A组的胎盘Ang-Ⅰ低于其他两组,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引产方式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案的胎盘粘连率低;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抑制胎盘血管网形成,使黄体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可能使呈黄体酮依赖性的Ang-Ⅰ也下降,与之拮抗的Ang-Ⅱ的升高,从而促进胎盘血管的退化,导致胎盘更加易于剥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1 在不同种类宫颈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不同种类的6种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Caski、Me180、Ms751、C33a) 中Sp1的基础表达水平,选择Sp1高表达细胞株和低表达细胞株,利用慢病毒载体进行SP1的沉默及过表达。采用克隆形成实 验检测沉默/过表达稳定株及其对照组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存活情况,曲线拟合计算不同剂量辐射后各放射生物学参 数。结果6种宫颈癌细胞Sp1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Me180>Caski>C33a>SiHa>Ms751>HeLa。Western blot证实成功构建稳定 沉默Sp1及过表达Sp1的宫颈癌细胞株。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电离辐射作用后,靶向抑制Spl的表达可以使Me180细胞的 存活分数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e180/shSP1细胞SF2、D0、Dq值较对照组偏低,α/β增高。经X射线作 用后,稳定过表达Sp1(HeLa/SP1)细胞存活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a/SP1细胞SF2、D0、Dq较对照组显 著升高,α/β值则显著降低。结论沉默Sp1的表达能够增加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而过表达Sp1则能增强宫颈癌细胞放疗 抵抗,Sp1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 宫内膜组织和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分析PGK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 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27例(90%),高表达3例(10%),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 本中,PGK1低表达72例(55.4%),高表达58例(44.6%),相对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有统 计学差异(P<0.001);(2)PGK1 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01),组织学分级(P=0.002),淋巴结转移状态(P< 0.00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GK1 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多因素分析提示, PGK1高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77)。结论PG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 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PGK1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确调节负性、中性情绪刺激,发挥正性情绪刺激对中老年人健康、智力、工作和生活的促进作用.方法 研究25例中老年人对正性、负性和中性简笔画面孔图片以及汉字"喜"、"思"、"恐"随机构成刺激序列的情绪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 情绪的主效应分别出现于左侧颞顶区(40~80 ms),双侧顶枕和颞顶区(160~180 ms)和(310~340 ms);刺激的主效应分别出现于前头部(375~475 ms),后头部(195~255 ms),全头部(135~175 ms)和(275~355ms):情绪与刺激因素无显著交互效应.结论 成功的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既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又能适应社会环境需求的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正性情绪刺激对中老年人健康、智力、工作和生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检测CuInS2/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效应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收集人超排卵外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设立PBS对照组和低(1 μg/mL)、中(10 μg/mL)、高(100 μg/mL) CuInS2/ZnS量子点实验组,利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活力的变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不同试剂盒分别检测性激素孕酮(P)和雌二醇(E2)的释放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活性的变化。结果: 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培养72 h后开始自发凋亡并黄素化。采用CuInS2/ZnS量子点处理后48 h 的IC50为66.72 μg/mL。与PBS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量子点处理组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增加颗粒细胞P和E2的释放(P<0.05或P<0.01),中、高剂量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中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的MDA、T-AOC及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量子点作用后细胞内的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进行了人卵颗粒细胞系的体外原代培养,发现10 μg/mL 剂量以上CuInS2/ZnS 量子点可以通过侵入颗粒细胞引起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凋亡引发毒性效应,为CuInS2/ZnS量子点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终止14~2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妊娠14~24周妇女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40例);B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39例);C组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38例),比较3组引产效果。结果:A组与B组、C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镇痛药使用率低,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简单、安全、高效,引产后不需常规清宫,优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和传统依沙吖啶引产,而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引产优于传统依沙吖啶引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的方法。方法 积极开展倾诉、睡眠、营养等心理"自助"和倾听、陪伴、转移等心理"他助"等心理援助。结果 心理"自助"和 心理"他助",可以克服不良的心理行为,释放他的的沉重的内心世界,重新树立起生存的勇气。 结论 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可以帮助震后伤员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重建心理家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我国广东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52型的感染率及L1基因突变特性,为制备适合中国人群的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HPV通用引物对130例宫颈癌标本中的HPV 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结合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获得HPV52型8例,检出率为6.15%,对所获得的各例HPV52 L1基因测序分析.结论 与Genbank标准株相比,广东地区发现的HPV52 L1基因有多处突变,与香港发现的HPV52突变株相近.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序列多态性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肿瘤相关性抗原E6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及同源性。方法采用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对宫颈癌标本中的HPV分型,从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多重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HPV16E6,经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进而分析其同源性。结果5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的检出率为78%,其中HPV16和HPV18型混合感染18例,单纯HPV16型感染15例。含有HPV16型的标本34例中扩增出HPV16E625例。其中178位核苷酸变异较大,变异率为72%,其相应氨基酸均由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结论HPV16E6DNA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在氨基端94~241位,羧基端相对保守,未见变异。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的热点突变为Nt1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PK3和c-Myc的表达,分析DAPK3、c-Myc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132例组织标本中DAPK3低表达80例(80/132,60.61%),c-Myc高表达71例(71/132,53.79%);(2)DAPK3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34),组织学分级(P=0.027),淋巴结转移状态(P=0.022)和肌层浸润程度(P=0.011)中差异显著;c-Myc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15)和淋巴结转移状态(P=0.03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APK3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高表达患者(P=0.023),而c-Myc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等级相关分析显示DAPK3和c-Myc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负相关(r=-0.310, P<0.001);(5)COX回归分析提示,c-Myc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7)。结论 DAPK3低表达和c-Myc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DAPK3和c-Myc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