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及表阿霉素对 4种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2 )及其上游激酶 (MEK1/2 )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细胞及制备蛋白电泳样品。应用Westernblot检测培养的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及MCF 7、T4 7D、Bcap 37、SK BR 3乳腺癌细胞系中 ,ERK1/2和MEK1/2的表达及活化 (磷酸化 )水平 ,以及这两种药物对ERK1/2和MEK1/2的表达及活化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检测这两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对照MCF 10细胞相比较 ,4种乳腺癌细胞系中 ,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水平均明显增高 ;两种化疗药物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两种药物处理的乳腺癌细胞中 ,MEK1/2、ERK1/2蛋白的表达及其活化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组。结论 :MEK、E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及活化 ,可能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两种化疗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MEK、E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及活化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巨大甲状腺肿合并胸骨后病变或气管软化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甲状腺肿合并胸骨后病变或气管软化的外科处理,以及开胸和气管悬吊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66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42例合并气管软化,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米瓦试验摄片,以及颈部-上胸部CT。结果:胸骨后甲状腺肿常规做好开胸准备,24例中23例经颈部切口切除,1例术中冰冻证实为淋巴瘤仅行姑息性大部切除后续化疗;42例米瓦试验阳性患者,术中探查见局部受压处气管软骨环消失6例,气管软骨环变细、变薄、变软36例。36例甲状腺切除术后行单一气管悬吊患者获得临床治愈,6例气管悬吊加气管切开患者抢救成功,无手术死亡。5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8年,48例均无呼吸道梗阻症状,2例死于癌症复发转移,2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绝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可经颈部切口切除。术中探查有助于气管软化的确诊,气管悬吊是治疗巨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负压对缺血肢体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负压对肢体动脉闭塞犬患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犬15只,随机分治疗组10只和对照组5只。两组均采用切断犬后肢股动脉分支、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制作肢体缺血模型。在模型制作后2wk,治疗组行患肢负压治疗10d,对照组不做负压治疗。两组均于模型前、模型后2wk及治疗结束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患肢股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1)、搏动指数(P1)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肢股动脉Vmax、Vmean显著增加(P<0.001),RI、PI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负压对缺血肢体血流动力学表现为流速增加,阻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中加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6月起至200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PDVI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A组(44例)行术中联合多普勒超声的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B组采用传统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以瓣膜返流持续时间评价即时效果,以癌胚抗原蛋白(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做随访评价疗效。结果A组病人戴戒前后术中超声检测显示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戴戒后较戴戒前明显缩短(P<0.01)。CEAP分组结果显示A组手术有效率达95.0%(38/40),B组有效率为76.7%(33/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采用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辅助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针对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GM-CSF对MUC1基因疫苗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GM CSF有无增强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腺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 ,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 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每 3wk 1次 ,共 3次。每次基因免疫后 1、3、5d ,皮下注射GM CSF 10 0 μL(1μg/ 10 0 μL)。最后 1次基因免疫后第 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两周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 4 3天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用 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 4 3d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MUC1基因疫苗组、pcDNA3.1加GM CSF组及pcDNA3.1组 ,EMT6肿瘤的大小依次为 (135± 33.8)mm3 、(2 5 0± 34.3)mm3 、(5 6 8± 4 3.6 )mm3 和 (5 96± 4 8.2 )mm3 ;平均瘤质量 (g)依次为 (0 .81± 0 .4 2 )g、(1.2 3± 0 .4 1)g、(2 .30± 0 .4 8)g及 (2 .2 8± 0 .5 8)g。与对照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组EMT6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与单独MUC1基因疫苗组相比较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在效靶比为 10 0∶1、5 0∶1、2 5∶1和 12 .5∶1时 ,MUC1基因疫苗加GM CSF组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 ,依次为 6 8.5 %、 5 3.4 %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可预测的转移性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复发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被定义为从原发肿瘤处脱落并进入循环或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研究证实,CTC的检测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检测对象之一,CTC能够简单地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来收集。然而,大多数CTC在循环中死亡,只有极少数存活并侵犯远处器官。数量上的稀缺、CTC的异质性以及血液中复杂成分的干扰使得CTC的准确检测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CTC的生物和物理特性开发的各种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在检测前对CTC进行分离和富集,但吸附、洗脱和转移等预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CTC的损失,而耗时、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等问题也限制了CTC的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检测技术。以微加工结构为特征的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微流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微米级的流体和细胞,因而成为一种特别适合检测稀有CTC的方法。微流控芯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低耗材、高通量、实时检测等优势,其小型化的特点可将多种检测技术集成于微尺度中,为CTC的分离、鉴定和表征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有助于对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与治疗。最近,三维(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为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提供了更高效、个性化的方式,避免了传统微流体器件制作方法步骤复杂、耗时等问题。逐层打印出的3D结构将促进微流控芯片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通量,并将推动实验室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为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研究开辟新视野,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文中,笔者分析了近年来CTC的不同检测手段的特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在乳腺癌CTC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前沿,并对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乳腺癌CTC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MUC1基因疫苗抑制EMT6乳癌生长的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MUC1基因疫苗对EMT6乳癌生长的特异性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法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 1 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 ,3wk 1次 ,共 3次 .最后一次基因免疫后第 3周 ,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 .2wk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 .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 4 5日 ,处死全部动物 ,称量肿瘤的质量 .荷瘤小鼠的瘤组织常规HE染色 .结果 :肿瘤细胞接种后 4 5d ,MUC1预防组、质粒pcDNA3 1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EMT6肿瘤大小分别为 (2 5 0± 2 4 3) ,(5 96±2 8 2 )及 (6 18± 35 6 )mm3 (P <0 0 1) ;平均瘤质量为 (1 2 3±0 4 1) ,(2 2 8± 0 6 6 )及 2 36± 0 72 )g(P <0 0 1) ;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仅见 4 0 % (4 / 10 )的小鼠有瘤体形成 ,而pcD NA3 1对照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10 0 % (10 / 10 )可见瘤体形成、肿瘤生长 .结果表明 ,与pcDNA3 1对照组相比 ,MUC1预防组EMT6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 ;MUC1预防组小鼠免疫保护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与 pcDNA3 1对照组相比 ,MUC1DNA疫苗预防组鼠EMT6肿瘤组织大量坏死 .结论 :MUC1基因疫苗显著抑制EMT6乳癌生长 ,为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MUC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UC 1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 3 4例 ,胆管细胞癌 9例 )和 12例肝硬化及 6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可见MUC 1强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为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细胞膜上 ;肝硬化病变组织中仅 2例可见MUC 1弱阳性反应信号 ;正常肝组织中未见MUC1表达。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其它两组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MUC 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门静脉有无癌栓两组之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可作为肝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 ,有可能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9.
Crose氏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rose氏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Crose氏改良根治术114例(C组),Halsted根治术205例(H组)的乳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 319例中,278例获随访(C组98例,H组180例),随访3-14年。随访3年以上278例(C组98例,H组180例),5年以上216例(C组56例,H组160例),10年以上69例(C组31例,H组38例)。C组和H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70.97%和95.6%,83.13%,71.05%;3,5,10年局部复发率为4.08%,7.1%,6.45%和3.98%,6.88%,5.26%,3,5,10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1%,12.5%,12.9%和6.67%,11.25%,15.79%,两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较H组明显为佳(P<0.01)。结论 Crose氏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其根治性疗效同Halsted根治术,而患侧上肢功能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es based on different tan-dem repeats of MUC1 and GM-CSF,rBCG-MVNTR1 /4 / 8-CSF,and to observe the ability of three recombinant BCG vaccines in the inhibi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After MUC1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s ( MVN-TR1 /4 /8) were cloned in a stepwise manner,the E. coli-Mycobacteria shuttle expression vector pDE22-MVN-TR1 /4 /8-CSF were constructed by fusing MVNTR1 /4 /8 and GM-CSF,and then used to transform competent BC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