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with γ-knife,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54例胰腺癌患者,30例行γ-SBRT配合热疗,24例行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为79.6%(43/54)。γ-SBRT配合热疗的1年生存率为30.0%、中位生存期为9.4个月,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的1年生存率为41-7%、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局部中晚期胰腺癌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安全,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2.
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1碳-胆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1C-Choline PET/CT,CHO-PET)功能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其中WHO 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CHO-PET功能显像结果,与同期MRI结构影像结果相比较,依据CHO-PET显像肿瘤生物靶区(BTV)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结果 ①CHO-PET功能显像的病变靶区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度良好,肿瘤边界更清晰;②CHO-PET功能显像改变了10例(43.5%)患者的诊断及靶区范围,包换术后放疗前患者5例(31.3%);放疗后患者5例(71.4%).其中1例(Ⅲ级)肿瘤靶区(GTV)范围增大而扩大GTV放疗;1例(Ⅱ级)肿瘤复发,改定期复查为化疗;4例(Ⅱ级)术后肿瘤残留,改临床肿瘤靶区(CTV)放疗为CTV+GTV放疗;4例(1例Ⅲ级;3例Ⅱ级)未见肿瘤复发,改化疗为定期复查;③ CHO-PET对WHO Ⅱ、Ⅲ、Ⅳ级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变率分别为88.9%(8/9)、22.2%(2/9)、0(0/5);④ MRI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WHO III、Ⅳ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结论 CHO-PET功能显像对脑胶质瘤病变显示清楚,肿瘤边界清晰;有利于WHO II、III级患者的诊断;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疗效的判断以及肿瘤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研究16 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次声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科次声实验室及电镜中心完成.将ECV-304接种于细胞爬片上,并分为对照组、假暴露组和16 Hz,90,110和130dB的次声暴露组.对实验组的细胞作2 h的次声暴露,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次声暴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次声暴露2 h后,90dB次声暴露组(427.4±57.1)、110dB次声暴露组(489.1±63.7)和130dB次声暴露组(531.3±6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6,6.9,8.3,P<0.01).130dB组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90dB组(t=3.0,P<0.05).结论不同声压级水平的16 Hz次声暴露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不同程度增高,从而引起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性改变,且钙离子浓度的增高与声压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 是一种较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 1986年首次由Monda等[1]报道。从WHO的肿瘤分类中可知, FDCS属于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类[2]。该细胞群还包括组织细胞恶性肿瘤、朗汉斯组织细胞肿瘤、指状树突型细胞肿瘤。此肿瘤罕见, 患者年龄14~80岁, 中位年龄约45岁, 通常发生于中青年, 无性别差异。大部分发生于淋巴结, 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大, 约1/3病例发生于结外部位。1994年Chan等[3]首次报道2例发生于口腔的结外FDCS, 以后结外FDCS的报道逐渐增多, 有发生于扁桃体、咽部、胃、胰腺、腹膜、腹膜后、腭、小肠、肠系膜、脾、纵膈、肝脏、甲状腺、肺、乳腺、结肠等[4-19]。  相似文献   
5.
恶性脑胶质瘤TMZ联合同步放疗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5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采用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RT-TMZ组)与同期单纯放疗(RT组)患者对照研究分析.RT-TMZ组:28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采取局部放疗同时每天持续口服TMZ化疗(75mg/m2)以及TMZ化疗(150~200mg/m2)4~6个周期的辅助治疗.RT组:23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采取单纯放射治疗60~75Gy.结果:1)RT-TMZ组与RT组相比死亡率分别为46.4%和82.6%;生存率分别为53.6%和17.4%(P<0.05).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8.5%、38.5%和43.6%、23.9%、23.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2.57和18个月±2.4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RT-TMZ组疗效好于RT组,而不良反应轻微,仅限于Ⅰ、Ⅱ级.结论: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局部单纯放疗,有明显提高患者2、3年生存率的趋势,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依从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31例PCNSL经病理证实,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CHOP和MTX+Arac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Gy~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Gv~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Gy~30Gy。[结果]PCNSL发病率明显上升。全组病人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6岁(14~83岁),≥60岁占48.2%。脑多发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7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天~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29%。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CNS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病人,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近9年经病理证实的31例PCNSL,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为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甲氨喋呤+阿糖胞苷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30Gy。结果 PCNSL患病率明显上升(增加了2.6倍)。全组患者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7岁(14~83岁),PBL≥60岁占48.2%。脑多发病变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11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d至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35.0%。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 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患者,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波刀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28例接受射波刀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Ⅰ~Ⅱ期),处方剂量为28~52 Gy(中位剂量42.2 Gy),分3~7次给予。等剂量曲线水平为65%~87%(中位水平为80%)。结果疾病控制率96.4%,随访5~26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96.4%,总生存率100%。发生Ⅰ~Ⅱ级乏力16例(57.1%),Ⅰ~Ⅱ级放射性肺炎5例(17.9%),无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根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对比评价射波刀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2月28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经射波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射波刀治疗剂量为20~37 Gy/4~6 F,贝伐单抗剂量为5 mg/kg、每2周1次。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治疗后1个月评估;疗效在治疗后3个月评估,随后每间隔3个月评估1次。结果射波刀联合贝伐单抗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可达8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7.7个月,平均总生存期达10.9个月;射波刀未联合贝伐单抗组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可达69.2%,中位PFS 4.7个月,平均总生存期达7.5个月。2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对比射波刀单独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较长的PFS,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全中枢照射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rhIL-11预防治疗组 50例)和B组(对照组 50例)。A组患者放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或血小板计数较放疗前基线水平下降>50%即开始按50 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1 次/d,直至血小板数≥200×109/L时停药。B组患者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则按同样方案进行,直至血小板数≥100×109/L时停药。 结果 92例可评价疗效,rhIL-11可升高全中枢照射中血小板最低值(P<0.01),缩短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时间(P<0.01),缩短放疗所需时间(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红肿、乏力等,但程度较轻。 结论 rhIL-11 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全中枢照射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保证放疗的顺利进行,不良反应较轻且较易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