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3±9.1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住院治疗。靶点定位于纹状体,注入神经干细胞0.25 ml,细胞数量为3×107个。结果 2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4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1例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Hoehn-Yahr量表评分、39项帕金森生存质量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1),Schwab-England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CRAS-2型)引导颈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可行性。方法 3例成人颅-颈椎标本,以不同单一椎体作为独立目标分别进行1 mm的薄层扫描,不同的椎体图像序列分组在手术规划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对标本的颅颈和上位颈椎切开暴露,以完全暴露同一椎体表面突出的、细小的、唯一的(CT上能清晰显示的)骨性标志为准;在目标椎体的薄层CT图像上,选择突出的、容易在标本上识别的唯一性骨性标志作为空间位置注册点,用5个自由度的CRAS-2型无框架立体定向机械臂进行靶点的注册。将目标椎弓根和侧块作为一个容积块对待,在每一个断层平面上对其进行轮廓的逐层标记。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进行椎弓根的三维容积重建,确定钉头预达点为靶点后,将可能的路径显示在重建的三维模型上,并在容积块内调整选择合适的路径。利用机械臂对骨性注册点在手术空间和图像空间的测量结果,计算机辅助直接将手术空间中实物结构坐标映射变换到图像空间中去;在手术空间中移动机械臂末端的手术导引探针;当手术导引针图像的轴向与预先设计的轨迹重合时锁定机械臂;在机械臂末端的操作把持平台上,严格按照导引方向细钻钻孔后,插入导向钢针,最后CT复查验证导向植入螺钉的准确性。结果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25枚(部分标本因为下颈椎缺失,未行椎弓根钢钉植入),钢钉完全与规划路径吻合,准确率达到100%。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引导的颈椎弓根螺钉植入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图像引导直观清晰、经济实用等特点,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扭转痉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常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脑深部微电极刺激、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但均是对症治疗,不能阻止病情进展,且副作用多,疗效不肯定。研究证明神经干细胞有自我更新、增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功能,所以利用神经干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为难以用药及手术治疗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脑外科手术定位机器人系统"于2011年装备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并赴拉美四国进行医疗访问,并进行了多次卫勤演练及静态展示,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我国自行研制的万吨级医疗船,配备300张床位,8个手术间,经济航速为18节."脑外科手术定位机器人系统"配备于某号手术间,航行期间精度测试均在经济航速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是一群来源于神经组织的细胞,具有连续增殖、定向分化、迁移并与宿主细胞形成功能联系的特性。NSCs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NSCs的发现标志着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治疗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帕金森病国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检验,P〈0.05);术后6个月、1年、3年,“开”、“关”期UPDRS评分的改善率明显比术后5年高。结论核团毁损术治疗PD术后疗效肯定,但呈逐渐减退趋势,术后5年的改善率明显降低。机器人系统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性调查1983~1987年收治的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20例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并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认知障碍对比研究。 两组病人年龄均<60岁,动脉瘤组平均年龄43.7岁,非动脉瘤组49.0岁。所有SAH病人均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2~3mg/h)至少14天。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瘤者,施行早期(72h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近9年经病理证实的31例PCNSL,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为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甲氨喋呤+阿糖胞苷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30Gy。结果 PCNSL患病率明显上升(增加了2.6倍)。全组患者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7岁(14~83岁),PBL≥60岁占48.2%。脑多发病变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11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d至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35.0%。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 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患者,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Ⅲ型(SCA3)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一SCA3家系的8例中的3例患者行SCA3(CAG)n的重复数目分析,并对异常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同时分析SCA3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家系调查。结果 3例患者(CAG)n重复数目为76、68、74次,而正常人群为1~40次。结论 SCA3是亚洲人种最常见的SCAs亚型,SCAs各亚型的临床表现相互重叠,其确诊有赖于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