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最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最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年来采用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共25例41侧乳房.结果 每侧乳房切除120~400 g组织.术后5侧乳头、乳晕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早期部分患者乳头、乳晕区轻度凹陷,以后逐渐恢复.随访4~48个月,切口疤痕不明显,外观满意.结论 乳晕新月状切口治疗ⅡB,Ⅲ度男性乳房发育症,操作简便,创伤小,疤痕隐蔽,美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治疗,一些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如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高能射频治疗技术、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亦见诸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乳头状肿瘤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外胆管的肿瘤中乳头状肿瘤属于少见的类型。胆管内的乳头状肿瘤均有蒂,瘤体在胆管中有一定的移动性,因此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类型的胆管肿瘤有所不同,B超和CT等检查又难以发现确实的肿瘤影像,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TC)对作出正确的诊断意义较大。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9月间收治的6例患者,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7~66岁,平均53.8岁。二、临床表现:(1)黄疸:6例均出现黄疸,其中4例呈波动性,时重时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发病率第一且逐年上升。2016年9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中国乳腺癌专病队列项目启动,旨在整合队列资源、提高随访质量、构建标准共享的乳腺癌专病队列,为实现乳腺癌发现、预防、早诊、治疗及预后研判等提供研究基础与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方法 本研究基于社区人群,采用询问调查、身体测量、生物样本采集、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建立前瞻性队列,采用区域健康监测和定向监测随访队列。结果 整合乳腺癌专病社区人群队列112 118人,其中完成55 419人标准化队列调查,54 304人采集生物样本。平均年龄51.7岁,超重/肥胖女性占62.7%,绝经女性占48.9%。结论 本研究将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精准防治提供队列基础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他莫昔芬(TAM)与 γ-干扰素(γ-IFN)联合抗乳腺癌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或联合应用γ-IFN,TAM或雌二醇(E2)作用于ER阳性的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用药前后Bcl-2,Bax,Fas,FasL及Caspase-8蛋白的变化;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TAM能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同时,TAM能拮抗外源性雌激素对MCF-7细胞的促生长作用。γ-IFN预处理细胞24h后,TAM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增强。联用γ-IFN与TAM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8表达上调;但药物处理前后,细胞Bax,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体外条件下,TAM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ER阳性乳腺癌细胞作用;γ-IFN能加强TAM的抗乳腺癌作用。两者作用机制可能系通过下调Bcl-2表达和上调Caspase-8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多西紫杉醇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具活性的药物之一,作为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二线和一线用药均获得显著疗效。由于其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确切疗效,人们开始尝试将此类药物用于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表明,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化疗,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都显示出突出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乳腺癌标本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二氟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表达状况,评价TS、TP、DPD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1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均接受CMF方案新辅助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新辅助化疗前麦默通活检系统切取的乳腺癌组织中TS、TP和DP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TS、TP阴性患者的部分缓解率要明显高于阳性患者,而DPD阳性患者的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阴性患者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阳性患者(P<0.05),而TS、TP的表达水平与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TS、TP及DP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接受CM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相关,而DPD的表达则与含5-FU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毒副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更多的效应细胞作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的初始淋巴细胞来源,研究比较了原发性乳腺癌17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腋窝引流淋巴结(DLN)T淋巴细胞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自体灭活肿瘤细胞联合体外培养下的扩增情况、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作用。结果表明,DLN可获得较TIL更多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其T淋巴细胞表型和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作用与TIL基本相同。DLN可作为一种新的效应细胞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