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予以西药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排石汤治疗,每次100 m L,日2次,共服2周;B组每天睡前口服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洛新胶囊,每粒0.2 mg,每次2粒,每日3次;C组术后常规处理,嘱多饮水、多运动,每日尿量大于2 500 m L。所有患者观察终点为4周,记录患者下尿路刺激症、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腰痛或下腹痛等情况,每周复查B超,第1周、第4周增加尿路平片。结果:1周后A组、B组、C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2.5%、50.0%、45.0%,其中A组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C组。从排石时间看,A组也要快于B组、C组,而2周、3周、4周结石清除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4周尿路刺激症、肉眼血尿、尿路感染、腰痛或下腹痛症状较B组、C组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运用中药排石汤剂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输尿管结石清除率,提高排石速率,缓解下尿路刺激症症状、腰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比较挑刺值阈与活血通脉片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血液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值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手法中西医结合针挑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活血通脉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关系。方法入选CKD 5期患者85例,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55例,非透析组30例;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epcidin、25(OH)D水平;MHD组、非透析组同时测定血红蛋白、钙、磷、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等临床指标,分析Hepcidin与25(OH)D等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MHD组、非透析组、对照组Hepcidin水平分别是(91.8±11.3)μg/L、(58.9±5.27)μg/L、(46.9±5.95)μg/L;25(OH)D水平分别是(25.9±3.25)μg/L、(29.2±4.21)μg/L、(36.9±3.65)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患者中,28例25(OH)D缺乏,32例25(OH)D不足,25例25(OH)D正常。与25(OH)D正常组相比,缺乏组血清Hepcidin、CRP及不足组的PTH明显升高,两组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KD 5期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与血红蛋白、SI、25(OH)D呈负相关(r=-0.436,P0.01;r=-0.337,P0.05;r=-0.578,P0.05),与SF、CRP呈正相关(r=0.406,P0.05;r=0.366,P0.05),与血钙、磷、PTH、SCr、白蛋白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epcidin与血红蛋白、CRP、SF相关(P0.05)。结论 CKD 5期患者Hepcidin表达水平升高,尤以MHD组明显;Hepcidin的表达水平与贫血、炎症及铁负荷状态密切相关;25(OH)D缺乏或不足在CKD 5期患者较为常见,25(OH)D缺乏患者血Hepcidin升高,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未显示与Hepcidin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病。已成为近年来胃肠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经食管测压检查证实的39例食管动力异常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不同孕龄的健康早孕妇女各100例,全部患者均有停经史,尿HCG阳性,B超提示宫膜局部增厚,光斑者为第Ⅰ组,B超提示孕囊30~40天为第Ⅱ组,B超提示孕囊41~49天为第Ⅲ组,均给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第Ⅰ组完全流产率100%,第Ⅱ、Ⅲ组分别是89%及91%.第Ⅰ组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比第Ⅱ、Ⅲ组明显减少.结论孕龄越小,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转染 ATl 反义核菩酸 (ATl 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 (Ang )受体亚型 m RNA表达、蛋白激酶 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P38(P38MAPK)蛋白表达 ,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 :RT- PCR克隆 ATl c DNA序列 (476 bp) ,将克隆的 ATlc DNA反向插入 Pc DNA3.1 ,构建一完整的含 ATl A的质粒(PATl A) ,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 VSMCs,RT- PCR检测转染 VSMCs AT1 m RNA表达。Ang (1 0 - 7mol/ L)剌激 2 4h后 ,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 VSMCs AT1 与 AT2 m RNA表达(RT- PCR)、P38MAPK和 PKC蛋白表达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蛋白核酸合成 (3H- L eucine及 3H- Thym idine掺入 )。结果 :成功构建 PATl A。RT- PCR显示转染 VSMCs ATl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 ,与对照 VSMC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Ang (1 0 - 7mol/ L)刺激 2 4h后 ,与非转染 VSMCs相比 ,转染 VSMCs ATl m RNA明显减少 (P<0 .0 1 ) ,AT2m RNA明显增加 (P<0 .0 1 ) ;但两组间 PKC和 P38MAPK蛋白表达 ;3H- L eu及3H- Td 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经 ATl A封闭后 ,能显著抑制 VSMC ATl m RNA表达 ,同时上调 AT2 m RNA。单纯封闭 ATlm 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 介导的 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 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 ,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1-2],其常见病因有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此外还可由于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感染、药物等引发。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在1周内恢复,不留后遗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局部并发症和/或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转染AT1反义核菩酸(AT1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血管紧张Ⅱ(AngⅡ)受体亚型mRNA表达、蛋白激酶C(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蛋白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的作用.方法:RT-PCR克隆AT1 cDNA序列(476bp),将克隆的AT1cDNA反向插入PcDNA3.1,构建一完整的含AT1A的质粒(PAT1A),测序鉴定.转染培养的大鼠VSMCs,RT-PCR检测转染VSMCs AT1mRNA表达.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比较转染与非转染的VSMCs AT1与AT2 mRNA表达(RT-PCR)、P38MAPK和PKC蛋白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核酸合成(3H-Leucine及3H-Thymidine掺入).结果:成功构建PAT1A.RT-PCR显示转染VSMCs AT1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与对照VSMC相比差异显著(P<0.01).AngⅡ(10-7mol/L)刺激24 h后,与非转染VSMCs相比,转染VSMCs AT1 mRNA明显减少(P<0.01),AT2 mRNA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间PKC和P38MAPK蛋白表达;3H-Leu及3H-TdR掺入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T1A封闭后,能显著抑制VSMC AT1mRNA表达,同时上调AT2 mRNA.单纯封闭AT1 mRNA并不能有效阻断AngⅡ介导的VSMCs蛋白核酸合成及VSMCs生长相关的信号转导,其他信号通路可能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膀胱癌组织中发现有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受体在膀胱癌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膀胱癌也属于激素相关性肿瘤成员之一,这就可以很好解释发病率的性别差异。雄激素介导的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然而,雄激素受体是如何调节膀胱癌的进展也没有特征性,而且在膀胱癌进展过程中,雄激素受体途径是否发挥主要作用目前仍有争论。这篇综述主要总结了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异常、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异常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雄激素经雄激素受体途径引起膀胱肿瘤,也许去势治疗可以为膀胱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雄激素受体诱导膀胱癌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