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喂养的追赶生长大鼠肝脏SIRT1-PPAR-α相关的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及低热卡饮食干预作用。  方法  在较长时间热卡限制后,根据体重匹配高脂饮食量喂养大鼠,建立追赶生长大鼠动物模型。用随机对照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n=8)、高脂追赶生长模型组(n=8)及饮食干预组(n=8)。观察低热卡饮食干预追赶生长大鼠的生长情况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胰岛素释放功能(insulin releasing function,IRT)的状况;动物处理后,肝脏免疫组化HE染色,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肝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肝脏SIRT1、NF-κB 、FGF21及PPARα、PGC-1a基因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追赶生长大鼠组早期OGTT及IRT异常,随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肝细胞SRIT1、FGF21蛋白及PPAR-α表达下降,NF-κB 蛋白明显增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线粒体病变;饮食干预组大鼠体重显著减轻,肝脏指数及内脏脂肪明显改善,肝细胞结构明显改善,但仍有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轻度异常,核膜较厚但完整;LDL-C明显降低,SIRT1明显增加;FGF21增加、NF-κB 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细胞乙酰化水平增高所导致的糖脂代谢相关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大鼠追赶生长后肝脏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释放功能异常的重要机制;低热卡饮食干预有可能通过改变大鼠体内乙酰化水平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及时打印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医院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及时打印率由活动前的71.49%提高至活动后的98%,达到了活动目标,提高了病案质量,更好地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 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l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的血糖波动系数、血糖时间百分比(TPG)(>7.8 mmol/L或>11.1 mmol/L)及出院血糖日均值较C组明显增加;3组三餐后2h血糖无显著差异;B组的波动系数、TPG(>7.8retool/L)、TPG(>11.1 mmol/L)及空腹血糖平均值显著高于C组.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临床用血计划差异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经过改进,医院年临床用血(红细胞量)计划差异率由2009年的25.35%、2010年的45.22%降至2011年的-1.56%,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QC小组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医院临床用血计划差异率,拓宽了管理人员思路,促进了临床合理、节约用血,确保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无症状性菌尿(ASB)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探讨了48例成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及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月经状况相匹配的42例对照者的ASB的患病率及相关患病因素。结果成年女性2型糖尿病ASB患病率为18.8%,大肠杆菌为尿培养最常见的微生物,年龄、尿微量白蛋白与菌尿密切相关(P〈0.05),而与糖尿病病程、血糖、HbAlc、血压、视网膜及神经病变无关。结论ASB在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患病率是增高的,有必要在女性2型糖尿病的高龄、肾病患者中常规作尿培养。  相似文献   
6.
方剂主治又称方剂适应证,简称为“方证”。是临床中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根据治疗经验提出的疾病病机,或病名和症状的统一体,也是在临床运用成方的实践中,根据药物组成、方剂的配伍功用推导出所治疾病病机及其临床表现的综合证候。  相似文献   
7.
脾病系指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所致的各种病证。由于脾胃同居中焦。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又对立统一。病理上常以脾胃统称。古人认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治疗上,又常以脾胃分治。临床配伍用药,必须根据脾胃的功能特点,恰当地选择药物,做到治脾治胃的分治与合治的统一。兹就脾病的用药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失明的原因。方法分析1例2型糖尿病伴左全眼球炎致突然失明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好,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甚至出现全眼球炎致失明。结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一旦出现感染,勿忽视眼部症状,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配合复方α-酮酸片对脾肾亏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3月住院及门诊慢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α-酮酸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十味芪黄益肾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脏功能、血清β2-MG、CTGF、BMP-7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等肾脏功能指标、β2-MG、CTGF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MP-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十味芪黄益肾方配合复方α-酮酸片对脾肾亏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血清β2-MG、CTGF、BMP-7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合汤对肝郁阴虚型不寐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肝郁阴虚型不寐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21人。治疗组给予两合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天王补心汤口服。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ore,PSQ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睡眠改善情况。疗程为4周。结果: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经过4周治疗后,2组的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经过4周治疗,2组间的PSQI总分之间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两合汤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经过4周治疗后,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果表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失眠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3)安全性评价: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表明两合汤安全性高。结论:两合汤对肝郁阴虚型不寐病临床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