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发展大体经历以下4个阶段:(1)奠基阶段:先秦两汉时期,各医家认为外感和内伤因素均可以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2)形成阶段:晋隋唐时期,拓展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其中巢元方的"风邪入脑"和孙思邈的中风"由热引起"理论,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发展开拓思路。(3)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医家提出了"心火暴甚""气血自虚""痰湿生热"理论,丰富内因导致中风病发生的理论。(4)完善阶段:明清时期,重在调整和充实前人的理论内涵,逐渐认识到中风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力所伤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本为阴阳两虚、气血亏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在标为风痰蒙窍、肝风内动、风火相煽、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初步形成了中风病之因机认识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3.
徐娜 《当代临床医刊》2020,(2):148-148,150
目的探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之间,选取我科50例进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围术期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SGB组(S组),每组4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侧SGB,注入0.2%罗哌卡因7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记录患者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 12 h(T3)、术后24 h(T4)静息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sa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及使用帕瑞昔布钠、托烷司琼患者例数.观察SGB并发症.结果 S组T,~T3时点咳嗽时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S组与C组术后24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的患者例数比较(8比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5%比55.0%,P<0.05).S组与C组PONV程度Ⅱ级以上分别为12例、5例,S组PONV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S组使用托烷司琼患者例数低于C组(5比12,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躁动不安或过度镇静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SGB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SGB可减轻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5d,加重伴意识障碍1d"于2020年11月27日急诊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d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无法行走,同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外院,予以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颅内压、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1d前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伴意识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11余年,平素规律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1 mmHg=0.133 kPa);冠心病病史10余年,两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枚;同期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肺动静脉瘘;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肺中叶肺动脉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B16-BL6细胞内IDO2基因表达对小鼠黑色素瘤生长、发展及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通过G418药物筛选建立稳定细胞系B16-BL6/IDO2^+及B16-BL6/IDO2^+,q PCR法检测IDO2的表达,MTT实验检测IDO2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以构建的稳定细胞在小鼠体内建立肿瘤模型,观察IDO2表达对黑色素瘤形成、生长的影响;最后在处死小鼠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引流淋巴结内Treg、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T淋巴细胞凋亡率,LDH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细胞毒反应来观察肿瘤组织内IDO2表达对引流淋巴结内肿瘤免疫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B16-BL6/IDO2^+及B16-BL6/IDO2^-稳定细胞系:B16-BL6/IDO2^-细胞持续稳定低表达IDO2且不受LPS及IFN-γ的诱导;与B16-BL6/IDO2^+细胞相比,B16-BL6/IDO2^-细胞在体外增殖速度减慢,体内实验显示其肿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质量减轻;进一步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引流淋巴结内Treg百分比下降、CD8^+T细胞数量增加、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减少;LDH法检测CD8^+细胞特异性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反应增强。结论黑色素瘤细胞内IDO2的表达参与体内肿瘤的生长过程,且能影响其引流淋巴结内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职业成功及其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利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中文修订版,以及由徐娜编制的《中国职工职业生涯成功问卷》,对835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主观幸福感与职业成功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其中,价值实现、经济成功和社会关系3个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程度最高,并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此外,主观职业成功(F=25.738,P<0.001)和客观职业成功(F=50.082,P<0.001)分别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水平与职业成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5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湿敷方等综合措施。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疼痛、温度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肢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计算创面闭合指数。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的MNCV和SNCV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闭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Hb A1c,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NO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药内服和局部给药相结合的疗法促进了创面的愈合,促进了神经的传导速度,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FIB,Hb A1c,调节NO/ET,升高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经典中医文献及现代研究探索山茱萸发挥"救脱"功能的原理,发掘潜在的治疗"脱证"等疾病的未被开发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并根据Lipinski规则(LR)、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以及药物相似性(Drug-likeness,DL)对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BATMAN-TCM对获得的活性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山茱萸中获得226种化学成分,并根据LR、OB及DL特性筛选出潜在有效成分19个。并分析这些有效成分相作用的靶点,构建h-c-t-d网络关系。结论:发现山茱萸可能是通过硬脂酸、亚麻酸、亚麻油酸等化合物,影响ALOX5AP、BDKRB2、PTGS2、SCN5A等靶点,通过提高血压,强心,镇痛的协同作用,达到救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