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keV成像技术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 前瞻性选取体质量指数为25.15~34.91 kg/m2的9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为能谱扫描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和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对两组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CNR和SNR。对胆囊动脉行VR、MIP及CPR。由2名观察者分别独立评价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显示胆囊动脉的平均最佳keV值为(60.62±5.85)keV。A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但两组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04、0.773),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08)。结论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并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伴有脑症状及异常脑电图,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我们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增加,提示 LPO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则旨在同时检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 LPO 含量的变化,以探讨 LPO 与脑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凡具有脑症状病人脑脊液中 LPO 均明显增加(P<0.01)。说明 LPO 在脑症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脑症状出现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俯卧头架结合术前体位训练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后患者100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俯卧位头架及术前体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44%),低于对照组(69.44%)(P〈0.001)。舒适度评分实验组(2.02±0.72)高于对照组(5.64±1.48)(P=0.001)。结论俯卧位头架结合术前体位训练能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俯卧位的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利血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但现已证明利血平具有良好心肌膜保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利血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律失常,目前国内外尚较少报道。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按照全国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的诊断标准,选择53例心律失常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6.3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5例,房性早搏13例,交界区早搏10例,室性早搏15例。24小时尿内儿茶酚胺测定:(去甲肾上腺素标准):窦性心动过速组为207±10.9(X±S)微克;房性和交界区早搏组为193±5.7(X±S)微克;室性早搏组为217±11.4(X±S)微克。另外选20例正常小儿,年龄1~14岁,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伴有脑症状及异常脑电图,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我们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增加,提示 LPO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则旨在同时检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 LPO 含量的变化,以探讨 LPO 与脑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凡具有脑症状病人脑脊液中 LPO 均明显增加(P<0.01)。说明 LPO 在脑症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脑症状出现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脂质(LPO)是游离或结合的不饱和脂肪酸受自由基作用而形成的过氧化物。现已证明LPO在许多疾病的发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浆LPO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较少报道。  相似文献   
7.
探讨能谱CT综合分析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行能谱CT扫描并经组织学或生化检查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85例,其中良性浆膜腔积液14例、恶性浆膜腔积液71例。应用能谱综合分析平台,分别测量和计算各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keV(40~140 keV)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及其分布峰值、脂(水)浓度、水(碘)浓度、水(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并做相应统计分析,统计比较良恶性积液的曲线类型。结果:混合能量和单能量70~120 keV下C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积液在单能低keV(40~60 keV)CT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130~140 keV两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积液有效原子序数及其分布峰值均高于恶性(P<0.01),恶性组脂(水)、水(碘)、水(钙)浓度均高于良性组(P<0.01),良性曲线斜率大于恶性(P<0.01),良恶性积液具有不同曲线类型(P<0.01)。结论:能谱CT综合分析平台给良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提供了一个多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例1男,72岁。间歇性左上腹疼痛10年。查体:左肾区扪及肿块,活动轻压痛。CT平扫示左肾体积增大,中下部见密度不均影,最大径约9cm,内见多发囊性低密度区,CT值为27~46HU(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分隔状一过性强化,囊壁三期CT值约为86HU、113HU、53HU,囊变区内三期未强化(图1b,1c),CT值约为30HU。左肾门区见一个约1.9cm×1.3cm的淋巴结,增强后中等强化。左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影。左肾盂扩张积水,左肾周见模糊条片影。CT诊断:左侧肾癌;左肾门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左肾静脉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32岁.因右侧隐睾固定术后17个月,肿大伴坠胀感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右侧腹股沟处隐睾,2010年于外院行右腹股沟疝修补及右侧隐睾下降固定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睾丸明显肿大,坠胀伴隐痛,无发热.查体:右腹股沟区可见长约4cm术后疤痕,阴茎包皮过长,右隐睾较左侧明显松弛,右侧睾丸较左侧位置低,右睾丸质硬,有触痛,左睾丸未见明显异常,透光试验(-),皮色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56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逐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肝左外叶后方腹腔内占位.CT检查:胃体部大弯处胃壁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境界清楚,直径约4cm,病变密度均匀,CT值约35HU;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均匀强化,三期的CT值约57HU、80HU、84HU,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胃粘膜.CT诊断:胃体部大弯侧占位性病变,考虑间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