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ACOP 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防止脑水肿、补液等常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采用压力1.5MPa,每次60min,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2~4个疗程,平均治疗2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每次3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好转时间、治愈时间,随访迟发性脑病发生、脑电图恢复、出院时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好转和治愈时间分别为(5.04±0.31)天、(13.21±1.74)天,对照组分别为(7.39±0.62)天、(22.35±2.89)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迟发性脑病1例,占4.3%;对照组发生6例,占26.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脑电图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MSE及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COP神经功能受损,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降压及逆转非杓型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1~109mmHg,年龄〉45岁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不同时给药组)晨服替米沙坦40mg和氢氯噻嗪10mg,晚服左氨氯地平2.5mg;Ⅱ组(同时给药组)以上3种药物均晨服,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后,I组和Ⅱ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14.92/9.96和15.04/10.66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3.90/10.60和16.06/11.70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组夜间SBP/DBP降低25.44/19.48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3)Ⅱ组夜间SBP/DBP降低17.68/14.76mmHg,与治疗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夜间SBP/DBP降幅I组较Ⅱ组差异更明显(P〈0.01)。(5)I组逆转率为88.16%,Ⅱ组为5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两种服药方法均能有效地控制24h血压和日间血压,而不同时给药能更好地逆转非杓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及其对血压曲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详细询问其病史和所服药物,并对其服用现有降压药物的情况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900例高血压患者中72例(占8%)未服任何降压药;单药治疗268例中,服用短效药物者171例(占63.8%),服用中长效药物者97例(占36.2%);联合治疗的560例中短效联合用药401例(占71.6%),中长效联合药159例(占28.4%)。(2)服用中长效单药治疗者其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及清晨高血压比例与服用短效药物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中长效药物其杓型、非杓型、超杓型、清晨高血压比例与短效联合药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服用长效药物,并且采取联合治疗,以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并调整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2)上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应尽量多地组织基层治疗单位医师进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培训,使高血压防治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早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间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昼间、夜间的血压情况。比较每组的非杓型逆转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杓型逆转率为56.0%,治疗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和逆转非杓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7.
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PAF)与单用稳心颗粒治疗本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药物加针刺组和药物组,两组均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9 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药物加针刺组在给予稳心颗粒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内关、神门、郄门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行针1 min,每1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4周.治疗完成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加针刺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单用稳心颗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杓型高血压患者272例(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91~109 mm Hg),年龄>45岁,男性179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135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137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剂量同Ⅰ组).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28.64± 12.76)mm Hg/(82.46±7.18)mm Hg比(144.36±15.86)mm Hg/(92.34±7.86)mm Hg,P<0.01,(127.54±13.06)mm Hg/(81.92±7.28)mm Hg比(143.68±15.58)mm Hg/(92.52±7.64)mm Hg,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4.28 ±13.36)mm Hg/(82.76±6.84)mm Hg比(116.42±12.14)mm Hg/(70.18±6.28)mm Hg,P<0.01,(134.46±13.58)mm Hg/(82.48±6.72)mm Hg比(118.18±12.18)mm Hg/(71.82±6.86)mm Hg,P<0.01],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治疗前[(21.10±4.88)mm Hg比(17.32±4.26)mm Hg,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Ⅱ组[(21.10±4.88)mm Hg和(18.04±4.2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无论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地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同时一次给药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还能减少深杓型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1].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负荷的高危因素[2].正确区分杓型高血压和NDHT,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NDHT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NDHT的发生机制、后果、临床意义及药物选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