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oxp3及其调控的CD4~+CD25~+Treg细胞在肺腺癌患者中表达的规律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Western-blot法检测正常肺组织、肺腺癌、鳞癌组织(按Ⅰ、Ⅱ、Ⅲa分期分层)中Foxp3水平。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中Foxp3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临床各期肺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表达Foxp3的CD4~+CD25~+Treg细胞计数,并观察化疗及手术对肺腺癌患者血清中Foxp3水平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中CD4~+CD25~+Treg细胞计数与肺腺癌患者生存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各期患者Foxp3表达水平和血清中CD4~+CD25~+Treg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经手术或化疗干预后患者外周血清中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细胞计数低于平均值或化疗后细胞计数变化值高于平均值的患者平均生存周期明显高于细胞计数值高于平均值或化疗后细胞计数变化值小于平均值的患者。结论 Foxp3调控的CD4~+CD25~+Treg细胞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并可将其作为常规检查及监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早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间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昼间、夜间的血压情况。比较每组的非杓型逆转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杓型逆转率为56.0%,治疗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和逆转非杓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PFS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1998~200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PFSH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献。结果:本组病例平均病程为1个月。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肿瘤直径为3.0~5.5cm(平均为3.8cm)。DSA检查发现肿瘤多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术前行肿瘤超选择栓塞6例,无栓塞严重并发症。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前栓塞的患中5例获全切除。术中出血量为400~600ml。手术死亡2例,8例存活患术后分别随访6个月至2年,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7例。4分1例。结论:术前MRI和DSA检查是诊断PFSH的重要依据。肿瘤的超选择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全切除肿瘤.降低病死率。手术切除是治疗PFSH的最佳方案,全切除肿瘤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反转录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建立兔脑缺血模型,构建含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兔脑缺血模型进行基因治疗。术后12h和24h取实验动物脑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法(X-p染色)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并通过新生血管计数观察其促血管生成作用。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反转录病毒在脑缺血兔各脏器的分布及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注射反转录病毒后,实验组有效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大小约560bp,经过ECORI和HindⅢ双酶切后产生2个片段分别为5.4bp和560bp,经测序证实无突变。实验组脑组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注射部位的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个G418抗性细胞集落,培养最高为3.2cfu/L,在32℃的条件下培养48h获得3×10cfu/L的滴度。实验组半暗带区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在肺、肝、脾、肾、睾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结论:反转录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脑缺血,能有效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半暗带区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5.
一、病史回顾 患者男性,29岁,汉族,未婚,北京市海淀区居民,主因"发热、咳嗽5天"于2013年2月15日入院.患者5天前外出云南旅游后出现发热、咳嗽,自测体温最高40.5℃.无明显咳痰、胸痛、胸闷等不适.自行服用退热药、消炎药、止泻药(具体药物不详),服药后症状无缓解,遂于2013年2月15日就诊于我院感染科,查鼻拭子呼吸道病原菌检测阴性,血常规:白细胞9.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6%,淋巴细胞百分比10.9%;胸片:左下肺炎症.门诊以"肺炎"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人心肌组织提取纯化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从兔骨骼肌中提纯肌钙蛋白C(TnC),制备连接有TnC的亲和层析介质,通过亲和层析法从人心肌组织中直接提纯cTnI。纯化的cTnI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10 g人心肌组织中共提纯2.44 mg cTnI,SDS-PAGE图上显示为单一条带,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000。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cTnI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提纯的cTnI,纯化的cTnI 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结果均与商品化cTnI结果一致。结论具有免疫活性的天然cTnI的获取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生长方式的恶性肿瘤.水通道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膜的6次跨膜α-螺旋拓扑构象,能够高效选择性的转运水分子.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对胶质瘤中血管生成,瘤周水肿,瘤细胞迁移及代谢等起重要作用,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加重肿瘤周围水肿,增强了胶质瘤的侵袭生长并改变瘤细胞代谢状态.本文就现阶段胶质瘤与水通道蛋白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功能与脑水肿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及其下游抗氧化酶的表达变化,探索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中的抗氧化治疗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干预后24h分别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含水量测定,并检测Nrf2通路表达变化,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判定Nrf2表达的细胞来源。结果依达拉奉干预脑出血大鼠后24h,前肢抬起及前肢对称实验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脑含水量亦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硫氧还蛋白(TRX)、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醌氧化还原酶1(NQ01)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依达拉奉组Nrf2及HO-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表明,Nrf2主要在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结论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及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症之一 ,内科治疗疗效差 ,病死率高 ;急诊手术风险大 ,患者有时难以接受。我院于 1998年4月— 2 0 0 1年 12月对 32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BAE)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32例大咯血患者接受了BAE治疗 (BAE组 ) ,并以同期行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 36例患者作为对照 (内科治疗组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 1,最大咯血量可达 2 0 0 0 m l/ d。表 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组别 年龄(x±s,岁 )性别 (例 )原发病 (例 )男女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肿瘤原因不明BAE组  47.8± 5 .3 2 …  相似文献   
10.
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分离的最常见严重并发症是脑梗塞。为了作出早期诊断以便及早开始预防脑缺血的治疗,有必要了解其症状演变过程。本文报告80例颅外颈内动脉夹层分离患者从初发症状至完全卒中发生病程演变的回顾性(1972~1984年)及前瞻性(1984年起)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