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胆化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利胆化瘀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淤胆、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TBI、GGT、ALP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TBI、GGT、AL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IgG、IgM较治疗前未见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12周IgG、IgM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利胆化瘀汤联合UDCA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淤胆指标,疗效优于单用UDCA,可能与其调节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茵栀黄注射液组(7只)、GW4064组(7只)、Guggulsterone组(7只)、茵栀黄+GW4064组(8只)、茵栀黄+Guggulsterone组(8只)共7组。造模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可以上调FX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5。FXR和BSEP在蛋白和基因表达量上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通过干预FXR上调BSEP利胆退黄治疗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茵陈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茵陈利胆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茵陈组。检测治疗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和肝脏BSEP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茵陈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组大鼠血清TB、DB、ALT、AST、ALP、TB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肝脏的病理损害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比模型对照组有更多的BSEP阳性细胞。荧光定量RT-PCR法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BSEP mRNA表达明显低于茵陈组(P<0.05)。结论茵陈能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并能上调肝脏BSEP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青藤碱60、90、120、150 mg/kg组,地塞米松磷酸钠(Dex)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Dex组、青藤碱不同剂量组分别于Con A注射前1 h给药1次,青藤碱各组在Con A注射3 h后另再给药1次。Con A注射8 h后,腹主动脉取血,摘取肝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脾指数及ALT、AST、IL-2、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Dex组、青藤碱不同剂量组肝指数,ALT、AST、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LB、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织病理结果显示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与Dex组比较,青藤碱120 mg/kg组肝指数,ALT、AST、IL-2水平均明显降低,ALB、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对Con A诱导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抑制部分T淋巴细胞活化,调节IL-2、IL-10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兰绍阳  陶双友 《陕西中医》2013,34(8):998-999
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合乌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良性食管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良性食管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西医)组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中西药结合)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加半夏厚朴汤合乌贝散(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生姜、乌贼骨、浙贝母,气滞血瘀型加泽兰、香附,肝胃郁热型加黄连、黄芩、山栀子,脾胃虚弱型加白术、砂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治愈率78.13%;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63.33%;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合乌贝散治疗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食管溃疡较单独西医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Yinzhihuang injection,YZH)对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的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3,MDR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调控肝脏胆汁酸代谢的作用靶点及机制,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茵栀黄注射液干预HL-7702,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探索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活性影响,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确定茵栀黄注射液的理想干预浓度和时间;用GW4064(FXR激动剂)促进FXR基因的表达,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GW4064组,GW4064+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DMSO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FXR基因,分为siRNA组,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正常组,阴性组。Real-time 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XR,MDR3 mRNA及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IF)检测FXR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的理想干预浓度1.08%,理想干预时间为15.47 h;茵栀黄注射液对HL-7702活性影响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GW4064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siRNA组抑制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GW4064组比较,GW4064组+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siRNA组比较,siRNA+茵栀黄注射液组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促进FXR,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茵栀黄注射液通过FXR促进MDR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来调控肝脏胆汁酸的代谢,本实验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小鼠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青藤碱和/或小鼠BMMSCs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分为T-Cell组、T-Cell+ConA组、T-Cell+ConA+BMMSCs、T-Cell+ConA+Sino组和T-Cell+ConA+BMMSCs+Sino组。培养第3天,以CCK-8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NO的浓度。以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MMSCs胞内iNOS的表达。结果:T-Cell+ConA+BMMSCs+Sino(0.01 mM、0.1 mM、1mM)组A值分别为0.49±0.02、0.33±0.02、0.25±0.04,低于T-Cell+ConA+BMMSCs组(0.68±0.03)(P<0.05)。T-Cell+ConA+BMMSCs+Sino(0.01mM、0.1mM和1mM)组NO浓度为2.39±0.94μmol·L-1、17.23±0.37μmol.L-1和29.13±6.08μmol·.L-1,均高于T-Cell+ConA+BMMSCs组(9.85±1.04μmol·L-1)(P<0.05)。相对T-Cell+ConA+BMMSCs组,T-Cell+ConA+BMMSCs+Sino(0.1mM和1mM)组iNOS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为3.38±0.50、3.74±0.62和2.71±0.46、3.89±0.65(P<0.05)。结论:青藤碱能够增强小鼠BMMSCs的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促进BMMSCs表达iNOS和分泌NO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结肠息肉部位多发于全结肠、息肉个数>10个均为结肠息肉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01、0.028)。再发组(160例)癌胚抗原水平高于未再发组(P=0.014),而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兰绍阳  佘世锋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61-1763
目的 探讨体外青藤碱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MSCs.将青藤碱和(或)小鼠BMMSCs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第3天,以MTT比色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hl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10、肿瘤坏死因子β (TGF-β)]的水平.结果 90%培养出小鼠BMMSCs细胞为CD29+、CD44+、CD45 -、CD34-,是典型的MSCs.青藤碱联合BMMSCs组的吸光度(A)值为0.316±0.066,低于青藤碱组、BMMSCs组和阳性对照组的0.499±0.089、0.602±0.101和0.922±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联合BMMSCs组IL-2、IFN-γ水平分别为0.066±0.009和0.769±0.074,低于青藤碱组(0.259±0.017、1.023±0.095)、BMMSCs组(0.177±0.045、1.422±0.106)和阳性对照组(0.631±0.021、3.158±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联合BMMSCs组IL-10和TGF-β水平为2.216±0.247和1.863±0.221,高于青藤碱组(1.437±0.072、1.1 12±0.095)、BMMSCs组(1.386±0.169、1.128±0.107)和阳性对照组(0.236±0.027、0.11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藤碱能够促进小鼠BM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Th1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