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苯妥英钠(Phenytoin,PHT)促进大鼠牙周膜干细胞(Rat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rPDLSC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MSCs)黏附于牙骨质过程中,整合素α5β1(Integrin α5β1)起到的作用。方法 提取大鼠BMMSCs和PDLSCs,培养并纯化。通过细胞鉴定后,将获得的两种细胞各分为4组:40 mg/L PHT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α5抗体处理组、40 mg/L PHT+整合素β1抗体处理组、PBS处理组,每组细胞放入置有牙骨质片的96孔板处理4 h后,检测黏附于牙骨质片上的细胞量并做以比较。最后,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0 mg/L PHT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整合素α5、β1亚基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 40 mg/L PHT可促进rBMMSCs及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片,加入整合素α5、β1抗体后,均明显抑制了40 mg/L PHT对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的促进作用(P<0.01)。q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T处理组的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40 mg/L PHT能促进rBMMSCs、rPDLSCs黏附于牙骨质,该作用与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范围的临床实践,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基于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的华法林抗凝管理工作效率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7-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临床药师利用基于分级管理的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进行抗凝管理和药学监护,对照组由临床药师按照无差别监护模式进行抗凝管理和监护,记录2种模式下药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效,通过DEA方法分析比较2种抗凝管理模式的效率。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233人(实验组116人,对照组117人),实验组的单位患者管理时间显著减少[(27.8±9.7)min vs.(34.8±11.4)min]。经模型计算后,实验组的总体效率值为1,说明其投入和产出最优,且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下药师管理单位抗凝患者需要的时间更少,管理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VTE患者160例及正常人群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的4G/5G的多态性。结果:PAI-1基因4G/5G三种基因型4G/4G型、4G/5G型、5G/5G型在VTE组的分布频率为42.50%、35.00%、22.50%,对照组分布频率为17.50%、43.12%、39.38%,VTE组与对照组4G/4G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PAI-1 4G/4G基因型(OR=3.398,95% CI=2.025~5.702,P=0.000)、吸烟(OR=1.447,95% CI=1.022~2.049,P=0.037)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TE组PAI-1 4G/4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人群高,证实了4G/4G基因型与静脉血栓栓塞发病有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使用苯妥英钠对大鼠下颌骨创伤区愈合过程中BMPs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下颌骨创伤模型,于术后3、7、14、30d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创伤区BMPs和TGF-β1的表达并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3、7、14d创伤区组织中BMPs与TGF-β1的表达:空白对照组与明胶海绵+苯妥英钠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胶海绵与明胶海绵+苯妥英钠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明胶海绵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d,创伤区域组织中BMPs与TGF-β1的表达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妥英钠能增强骨组织局部的BMPs和TGF-β1的表达,推测苯妥英钠促进骨组织合成代谢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纳米液晶制剂,以包封率(EE)和粒径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然后以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筛选。方法处方前研究硝酸毛果芸香碱的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为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选择高压均质法制备硝酸毛果芸香碱液晶纳米粒;以EE和粒径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然后以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筛选。结果药物在水中易溶,溶解度约为146.87mg/mL,油水分配系数LogP约为-0.278。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了单油酸甘油酯(GMO)/71(的比例、搅拌速度、滴加速度、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综合考虑最大EE和粒径,选用的最佳处方工艺为:GMO:泊洛沙姆407:水=2:0.22:20,搅拌速度为1000r/min,均质压力为350bar,均质次数为3次。结论硝酸毛果芸香碱液晶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基于Triangle理论的华法林抗凝患者分级管理模式(hierarchical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mode, HWAMM),并评价其实践成效。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建立HWAMM。纳入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华法林抗凝患者。临床药师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差别监护管理,比较两组的抗凝管理质量和药师工作情况等。结果 共计纳入使用华法林抗凝的住院患者237例。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患者凝血检测次数与术后住院天数的比值显著降低,且在住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达标率、出院时INR达标人数(65.0% vs 47.9%, P=0.008)等方面显著更优,而单位患者每日管理时间显著减少。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服药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药师建立的HWAMM,能够帮助临床药师识别抗凝治疗高风险患者,使临床药师减负增效,最终提升抗凝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患牙常因牙槽骨丧失引起牙齿松动而移位,也由于缺乏正畸治疗的条件或由于病变已发展至严重程度而失去牙齿,这些均将削弱口腔功能、损坏面容协调。为此,我们采用钛合金钉根管内种植术,对患重度牙周病所致有牙移位的156个松牙进行复位和固定治疗,方法简便、易行,见效迅速且能长久维持。现将1~3年随访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抗凝门诊的分级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价,为国内抗凝治疗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我院抗凝门诊分级管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对抗凝风险较高的一级患者实施专业化的抗凝管理;二级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凝管理手段;稳定的三级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和定期的复诊保持抗凝水平。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抗凝门诊就诊的患者,分析患者抗凝管理质量及等级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抗凝门诊就诊患者共计1587人次,一级、二级、三级患者分别为401、547、639人次。随访次数不少于三次的患者共251人,等级变化趋势图分为波动型,平稳型,趋优型和趋劣型四类,分别为34、76、122、19人。抗凝门诊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达72.8%,轻微出血发生率为6.55%,未发生大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论:我院抗凝门诊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后,提升了抗凝门诊管理质量,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未来,分级管理可以与临床药师工作的考核评价、门诊资源调配、患者费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抗凝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PBSC在原代和不同传代培养下与TEB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猪的新鲜髂骨块经脱蛋白、脱钙处理后制成TEB,与原代和不同传代培养的APBSC制成APBSC-TEB复合体,移植于犬的下颌骨缺损处,观察不同时间原代APBSC-TEB复合体和不同传代培养的APBSC-TEB复合体对犬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10只犬经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原代APBSC与1~3次传代培养的APBSC在植入骨缺损区的成骨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别,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效果良好。APBSC在TEB的网状支架内生长良好,逐渐衍变为成骨细胞。3个月后,骨缺损区得以完全修复。TEB也逐渐被吸收并由钙化的骨胶原组织取代。而第4~5代培养的APBSC-TEB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成骨作用较差。结论:经脱蛋白、脱钙处理后的TEB,大大降低了抗原性,是良好的细胞移植载体。APBSC无论是原代,还是经1~3代传代培养,其成骨效果同样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