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肝肾综合征(HRS)是终末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其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存时间短,预后差。肾脏替代治疗是目前主要的非移植治疗手段之一,但其疗效仍然存在争议。叙述了HRS的概况及肾脏替代治疗在治疗HRS临床疗效的最新进展。认为肾脏替代治疗不应作为HRS的常规治疗措施,但可用于计划性肝移植患者的移植前过渡性治疗,以及对血管收缩药物无效的非肝移植患者的短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内置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的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肠吻合口处引流方式,分为胰管内置管内引流组(内引流组)和胰管内置管外引流组(外引流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内引流组与外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75.20± 77.88)min vs.(487.04±96.22)min;(429.20±100.08)mL vs.(487.21±229.07)mL;(4.52± 0.51)d vs.(4.78±0.58)d;(11.64±3.64)d vs.(13.78±4.73)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3%。内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外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均经积极处理治愈,无患者死亡。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内置管内引流和外引流均有效、安全、可行,其疗效比较无差异。但内引流术后护理更简便,能避免术后长期带管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是否通过上调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起到保护作用。 方法首先将备选干扰序列导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通过检测NRF-1、TFAM蛋白及mRNA表达,筛选出干扰效果最强序列;然后将108只SD大鼠依据再灌注时间不同(1、3、7 d)随机分为3组,每组36只。每个时间点大鼠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术前4 d分别尾静脉注射相应慢病毒颗粒(1×108个/只),术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PHGF 15 μg/d,对照组术后每只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设置3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阴性沉默组、靶向沉默NRF-1组、靶向沉默TFAM组,检测每个时间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肝组织NRF-1、TFAM mRNA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再灌注7 d时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 结果从备选序列中选出干扰TFAM、NRF-1表达效果最强序列分别为T2、N3,使用PHGF对HIRI模型RNAi大鼠处理发现,与阴性沉默组比较,降低NRF-1、TFAM mRNA表达水平可导致ALT、AS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使用PHGF处理的实验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以第7天差异最为明显,且NRF-1、TFAM mRNA明显升高(P<0.05)。 结论PHGF通过上调NRF-1和TFAM表达对大鼠H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胆道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85例患者术后行治疗性ERCP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胆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并对发生胆道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5例患者中共23例患者出现ERCP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为8.07%。出血组患者胆管癌、壶腹部癌及胰头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 0.05)。出血组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及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P 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相比,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和十二指肠乳头内憩室所占比例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胆道出血是治疗性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恶性胆胰肿瘤、胆总管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和十二指肠乳头内憩室均是术后胆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降低术后胆道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异常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412例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急性胆管炎组(257例)和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组(155例)。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与急性胆管炎的关系,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急性胆管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急性胆管炎组血清CA19-9、CA125与梗阻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A19-9、CA1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和0.639,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53.6 kU/L和17.5 kU/L, 敏感度分别为71.2%和54.9%,特异度分别为 78.1%和75.5%。两组病例肿瘤标记物CEA及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9-9升高对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发生急性胆管炎有较大的早期预判价值,CA19-9亦可能是急性胆管炎的炎性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是否超过80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探讨高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特点。结果 116例高龄患者中,原发病以胆总管结石为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升高,胆道支架植入术所占比例明显升高,高龄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原发病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能是发生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恶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COPD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导致术后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总体上治疗性ERCP术对高龄胆胰疾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hyperplasia,FNH)临床少见,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4 d多”入院,常规体检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肝脏占位:肝细胞腺瘤?行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术后随访9mo,无复发及转移.本文系统探讨FNH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探讨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5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5.7%。出血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未出血组,胆管癌、胰头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及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嵌顿或直径2 cm、恶性胆胰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或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均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重在预防出血,内镜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PHGF组)和对照组(NS组),每组各40只。通过阻断肝中叶及肝左叶血流造成70%肝脏缺血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为21 min。PHGF组术前予PHGF腹腔注射干预,NS组术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前及术后1、3、5、7 d取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ALT、AST、TBil水平; 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 mRNA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PHGF组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程度及肝细胞坏死程度较NS组明显减轻。肝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显示,PHGF组大鼠术后1、3、5、7 d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同时相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 879、16. 019、22. 168、10. 235、9. 041、12. 936、18. 759、8. 142、10. 108、11. 014、13. 245、9. 968,P值均0. 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HGF组大鼠术后1、3、5 d肝组织TFAM mRNA水平较NS组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7. 998、14. 764、13. 861,P值均0. 001)。结论 PHGF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FAM表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