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BVP)联合有氧运动(AE)对冠心病大鼠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以及对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BVP组、AE组、BVP+AE组、BVP+AE+AMPK抑制剂组(BVP+AE+BML-275组)。检测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检测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SIRT1/PGC-1α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血脂指标TG、TC、LDL-C、CRP、IL-6、TNF-α的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升高,SV、LVEF、HDL-C含量以及p-AMPK、SIRT1和PGC-1α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VP组和AE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血脂指标TG、TC、LDL-C、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试验组患者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用药第5d复查PT、APTT。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5天试验组患者PT、APTT,较用药前似有轻度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疑似冠心病(CHD)患者人院后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的必要性,以及糖代谢异常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市中心医院12个月以来疑似冠心病人住心内科的患者109例,入院后予以OGTT试验、血脂生化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确诊为冠心病82例,评定Gensini积分,并分析血糖、血脂、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血脂、(LDL/HDL)、餐后2h血糖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脂(LDL/HDL)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代谢紊乱是冠心病重要预测因素,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血糖血脂代谢异常,其异常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EMI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86例,随机分入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给予磺达肝癸钠2.5mg/d皮下注射,连用8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8d。观察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及出院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出院1个月随访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治疗STEMI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茯苓汤联合低成本运动康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低成本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茯苓汤(黄连10 g,茯苓15 g,麦冬20 g,车前子10 g,通草10 g,远志12 g,法半夏10 g,黄芩10 g,甘草5 g,生姜2片,大枣2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3%,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均降低,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黄连茯苓汤联合低成本运动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1-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tid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胸闷、胸痛及乏力症状,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94.7%:64.1%,P<0.01),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48.7%,P <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药物辅以曲美他嗪是治疗UA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可能与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方法30例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剂,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之后TC、TG、IMT、LDL-C数值均明显的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数值却比治疗前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消除脂质斑块。并且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小时内使用2种不同剂量阿托代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1年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确诊的ACS患者111例随机分为2组:服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mg组与20mg组,随访1年,观察调脂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在治疗2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2组甘油三酯(TG)则在治疗的第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仅在12个月后方有显著差异(P<0.05)。20mg组的调降脂作用明显优于10mg组(P<0.05)。在住院期间20mg组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20mg组AP、HF、心律失常、PTCACABG、因心肌缺血再住院较10m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应用20mgd及1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调脂,20mgd的阿托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作用更佳。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55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TG)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必须要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临床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20例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26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 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3级、TMPG 3级的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及EF值均高于替罗非班组,CK2MB峰值和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中,病变处血栓负荷重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