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确、适用的参考区间可为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及健康监测提供重要依据。许多临床检验指标存在年龄依赖趋势, 对此类指标的结果判读应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然而, 划分年龄亚组的参考区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而连续参考区间不仅可以为精准判读检验结果提供参考, 还可以为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提供基线。该文基于本研究团队在儿童参考区间方面进行的研究, 介绍建立连续参考区间的不同算法及其适用条件与实现步骤, 为我国连续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方法学参考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综合管理、干预和血压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分析全球高血压的流行趋势、疾病负担以及治疗策略,总结国际社会高血压管理的措施和经验。结果:国际社会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健康教育、监测、社区防治、整合治疗措施以及随访。结论:我国在高血压管理的实践中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强社区防治、规范治疗、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开展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全国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中2017年1至12月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报的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2078479例患者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白内障摘除手术后3 d、3个月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年龄、性别、术前矫正视力、既往病史、手术方式等对白内障摘除手术效果的影响。手术效果根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效果良好、效果一般、效果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78479例患者中,女性1197942例(57.64%),男性880537例(42.36%);患者年龄为(69±11)岁;白内障类型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928440例,92.78%)为主。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填写完整的病例分别有1608385、1126961、389020例。手术后患者视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转换后)的差值中位数分别为-0.48、-0.52,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60、0.73,术后3 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599.30,206815.35;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术后并发症(效果一般:OR=0.50,95%CI为0.46~0.55;效果良好:OR=0.31,95%CI为0.28~0.33)、术前瞳孔状态异常(效果一般:OR=0.52,95%CI:0.44~0.61;效果良好:OR=0.55,95%CI为0.47~0.63)、术前眼压异常(效果一般:OR=0.86,95%CI为0.79~0.93;效果良好:OR=0.45,95%CI为0.42~0.49)、既往高血压病史(效果一般:OR=0.90,95%CI为0.85~0.95;效果良好:OR=0.88,95%CI为0.83~0.93)和糖尿病病史(效果一般:OR=0.86,95%CI为0.80~0.93;效果良好:OR=0.92,95%CI为0.86~0.99)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术前矫正视力好(术前矫正视力0.2~0.4,效果一般:OR=2.20,95%CI为2.06~2.34,效果良好:OR=5.25,95%CI为4.94~5.59;术前矫正视力0.5~0.7,效果一般:OR=1.08,95%CI为0.96~1.21,效果良好:OR=6.35,95%CI为5.69~7.08;术前矫正视力≥0.8,效果一般:OR=0.73,95%CI为0.60~0.89,效果良好:OR=6.58,95%CI为5.51~7.86)、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效果一般:OR=3.19,95%CI为2.35~4.33;效果良好:OR=6.79,95%CI为5.13~8.97)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一般:OR=2.12,95%CI为1.60~2.81;效果良好:OR=3.34,95%CI为2.59~4.32)为手术效果的保护因素。结论我国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力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处于中度视力损伤状态;手术效果受术前矫正视力、术前眼压、术前瞳孔状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值的适宜切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HDL-C)以及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检出效果,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预测4种危险因素的WHtR最佳切点范围在0.48~0.52,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WHtR最佳切点在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人群中分别为0.49、0.50及0.49。人群WHtR控制在0.50以下,可防止人群中约2/5的高血压,1/5空腹血糖异常和高TC,1/3的低HDL-C,以及约一半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HtR为0.50可作为我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评价的适宜切点。以"腰围不超过身高一半"作为体重控制理念,促进心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收治的80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2h和>2h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或心绞痛史、来院时心率、血压、发病时间、季节、地点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 PDT>2h组与PDT≤2h组比较,女性较多(114例,86例),年龄偏大[(62.0±12.9)岁,(59.0±12.9)岁],夜间发病者较多[136例(33.6%),103例(25.6%)],继往有糖尿病史者较多[114例(28.2%),87例(21.7%)]而吸烟者少[222例(55.9%),265例(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和乘急救车来院就诊与患者院前延误相关(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以及乘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PDT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有助于AMI患者的救治及AMI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损伤(DILI)诊断相关生化指标阈值制定现状,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最新发布的国内外DILI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和卫生行业标准,对DILI最新发病机制分类、诊断相关生化指标阈值制定进展进行梳理.结果 明确目前国际DILI生化诊断标准为满足任一血清生化检验实验室标准之一可定义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僧尼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僧尼679人,应答率为84.98%(679/799),排除60岁以上(62名)僧尼以及个别缺失的资料,最终纳入581名中青年僧尼为本研究实际研究对象,男性448名,平均年龄为(37.5±9.5)岁,女性133名,平均年龄为(34.3±9.0)岁。男性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1)。男性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33%、12.28%、25.22%、3.79%、20.09%,女性分别为11.32%、3.76%、9.77%、0.75%、9.77%。随着年龄的升高,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及超重+肥胖患病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不论男性女性人群,低TC发生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结论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中,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危险因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应对这类人群开展更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就诊到出院的临床特点、院前延误时间(PDT)、就诊及治疗方式等情况.方法 设计统一表格,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所有AMI患者临床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分A组(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B组(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和C组(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就诊和治疗情况.结果 2004-2007年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收治1004例AMI患者.3年中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逐年增加,A、B、c三组人数分别为270例、309例和425例,其中≤40岁的AMI患者比例三组分别为4.4%、9.7%和5.9%;既往有脑血管病史分别为8.1%、5.5%和12.8%;既往有冠心病史分别为19.6%、14.3%和31.0%.随着时间的变化,PDT有所改善,三组PDT分别为149、120和130 min;患者选择急救车就诊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57.3%、55.7%和64.8%.3年来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62.6%、78.0%和74.5%.所有AMI患者总病死率为5.3%,三组分别为5.2%、5.5%和5.2%,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呈增加(其中多数患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40岁AMI患者比例亦有增加,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样增加,但患者PDT有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并评价儿童身材矮小症诊疗过程中应用质谱分析法(MS)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水平以及转化为标准差积分(SDS)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不同病因身材矮小症患儿血清样本。用CLIA与MS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GF-1水平,并转化为SDS。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并建立Deming回归方程。用Bland-Altman图和加权Kappa系数分析两种检测法所得IGF-1和计算所测IGF-1 SDS的一致性。结果:115例身材矮小症患儿中男46例(40.0%),女69例(60.0%),年龄(8±3)岁,包括特纳综合征3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59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1例及其他病因18例。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两种检测方法IGF-1有良好的相关性( r=0.94, P<0.01),换算成IGF-1 SDS仍然有良好的相关性( r=0.92, P<0.01)。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的血清IGF-1实测值一致性差,所测差值的均值为33.38 μg/L,CLIA测定值显著高于MS检测结果,差值为43.51 μg/L(95% CI -51.89~118.70 μg/L)。转换为IGF-1 SDS,去除3个离群值后(其中包括1例GHD患儿),加权Kappa提示一致性好(κ =0.68)。 结论:临床应用中MS与CLIA检测的IGF-1转换为IGF-1 SDS后一致性好,可互相参考使用,但是对过高或者过低极值需依赖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常见的全球性传染病,每年全球约有300~500万人口因感染而导致流感样疾病的发生,因流感致死的人数也在25万~50万之间.特别是老年人群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对于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国内外很多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了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同时也肯定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