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MTT法和形态学变化观察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现象,并用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测定对自噬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表达,确认自噬的发生.同时检测吴茱萸碱和3-甲基腺嘌呤对Lovo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尤其在浓度为60 μmol/L时最为明显(60%),且在光镜下形态表现为细胞裂解和细胞间隙增宽.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P<0.05),阻断自噬后,吴茱萸碱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活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但自噬却拮抗吴茱萸碱的抗肿瘤活性.联合应用吴茱萸碱和自噬凋节剂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逆转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vodiamine on autophagy of human colon a cleno carcinoma lovo cells,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autophagy which was induced by evodiamine (EVO). Methods MTT assay combined with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ell viability. Monodansylcadaverine was used to detect autophagy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confocal las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pectively. Immunoblotting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inally, evodiamine combined with 3-methyladenine to detect the cell viability with MTT assay and the apoptosis with the flow cytometry, respectively.Results Evodiamine inhibited the viability of Lovo cells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 P < 0. 05 ), especially in 60 μmol/L that was obviously(60% ). Further more, the cell lysis and cell gap widened was observed by the light microscope. Evo triggered the autophagy, and after inhibition the autophagy by 3-MA, the killing capacities of the Evo was enhanced ( P < 0. 01 ). However, autophagy prohibited the apoptosis pathways.Conclusions Evodiamine can trigger the autophagy, which might play a self-defense role in evodiamineinduced cell death. The cytototoxicity of evodiamine can be augmented by the autophagy inhibitors.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autophagy regulators with th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ight enhance the cell killing effect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show a potent role in cancer drug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
芳香烃受体是一个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外源性芳香烃化合物能与其结合并使其激活,从而引起多种代谢酶升高,活性增强,致癌性代谢产物增多,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现就芳香烃受体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包块穿刺细胞学误诊原因,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3例乳腺包块穿刺细胞学误诊病例的细胞涂片和石蜡切片的形态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3例病例由穿刺细胞学分别诊断为炎症病变、纤维腺瘤和良性病变,后根据石蜡切片分别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叶状肿瘤和髓样癌。结论穿刺细胞学简单易行,但需掌握好穿刺适应证,提高穿刺医师技术以及病理医师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以降低乳腺癌穿刺细胞学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通过深入学习2例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组织形态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总结现有的治疗策略。结果:2例分别发生在48岁女性及62岁男性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均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单核或多核,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大片坏死,核分裂象约(2~3)个/50 HPF。在例1中,可见丰富纤薄的间质血管将肿瘤分隔成巢状,腺泡样结构;在例2中,肿瘤囊性变,呈多囊性结构,囊壁由肿瘤细胞构成,上皮样细胞间可见梭形细胞区域。2例肿瘤HMB45均局灶阳性,MelanA弥漫强阳性,TFE3蛋白表达均阴性。在例1中,肿瘤细胞不表达肌源性标记(SMA、Desmin均阴性);而在例2中,肿瘤的梭形细胞区域SMA和Desmin局灶阳性。结论: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属罕见疾病,需对该肿瘤加强学习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多予随访,但预后较差,分子靶向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地形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形态 ,建立相关参数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前筛选病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对 484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检测 ,分为 0~ -2 75D ,-3 0 0~ -6 0 0D ,-6 2 5~ -9 75D ,-10 0 0~ -14 75D ,-15 0 0D以上 ,共 5组。得出角膜后表面地形分布情况 ,建立相关参数 ,并对后表面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居多 ;角膜后表面高度形态及屈光状态不尽相同 ,有其自身特点 ;各组后表面前突极点多位于颞下方 ,依次为鼻下、颞上、鼻上。屈光度与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各指标之间具有相关系数 (P <0 0 5 )。结论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及屈光状态 ,将为诊断异常角膜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之差是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地形的良好指标 ;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 ,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 ,并给出由屈光度预测角膜厚度的回归方程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对 45 9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检测 ,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 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鼻上、上方 9个直径为 2mm的测量区 (距视轴3mm)的平均角膜厚度 ;屈光度由 -0 5D至 -2 3 5D不等 ;并对各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 ,如有相关性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以中央区最薄 ,鼻上方最厚 ,近视眼患者角膜最薄点多位于颞下方 ( 5 2 72 % ) ;颞下及颞侧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线性负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117、 -0 10 7,P <0 0 5 0 ) ;其它部位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 ;角膜厚度彩色地形图中均为圆形最多 ,依次为椭圆形、偏心圆形、偏心椭圆形。结论 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 ,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 ;而最薄点、中央区、颞上、鼻下、鼻侧、鼻上、上方、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增加无关 ;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能了解角膜厚度分布情况 ,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调节训练法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患者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LASIK术后3个月仍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28例,年龄34~45岁(平均38.32岁),进行调节灵敏度训练(即±1.0 D、±2.0 D反转透镜),每日2次,每次15 min.15 d为一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疲劳评分及调节灵敏度.结果 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评分治疗前为10.04±0.22,治疗后为4.00±0.1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治疗前为( 5.27±1.22) cpm,治疗后为(8.98±1.69) cpm,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灵敏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节与双眼视觉训练方法,能改善LASIK术后患者视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别采用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和激光光源共焦显微镜对中国正常成人活体角膜各层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照研究其图像特征.方法 对35例(70只眼)中国成人(年龄18~55岁)中央部角膜分别采用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和激光光源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究角膜各层结构的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 共焦显微镜检查的35例(70只眼)中,67只眼95.7%成功获得了角膜上皮翼状细胞层的图像,70只眼100%成功获得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弹力层、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及角膜内皮细胞层的图像.结论 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0倍,细胞放大倍数大,近似于初级电镜的放大倍数,但卤素灯光源的组织穿透力较弱,光源易衰减,所得的角膜各层细胞图像较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的略微模糊,所得角膜各层图像总体颜色偏灰、结构偏模糊.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800倍,较卤素灯光源的共焦显微镜略小,但激光光源的组织穿透力强,所得角膜各层细胞图像较卤素灯光源的更清晰,而且在特定角度可获得非常类似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毛母细胞瘤(TB)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 TB 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以及与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另选择5例基底细胞癌行免疫表型检测并重点与 TB 相鉴别诊断。结果镜下可见,3例中肿瘤均位于皮下,不与表皮相连,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肿瘤主体,肿瘤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例1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及色素沉积,诊断为色素性 TB;例2可见原始毛乳头样结构,诊断为 TB;例3肿瘤中的基底样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形成波纹状结构,诊断为波纹状 TB。3例雄激素受体(AR)及2例 B 淋巴细胞2(Bcl-2)阴性表达,1例细胞角蛋白(CK)20散在阳性,3例 CD10间质及毛乳头样结构阳性;5例基底细胞癌周边栅栏状排列的肿瘤细胞 CD10阳性,4例 AR 阳性,3例 Bcl-2阳性,5例CK20阴性。结论 TB 是来源于毛囊生发上皮的良性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重点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