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镜术中合并症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道镜术中合并症及处理马利林一般认为,胆道镜使用安全可靠,但实际应用中各种不良反应及意外并不鲜见。本文就我院临床应用238例胆道镜时出现的25例术中合并症及处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8例中,术中胆道镜37例,术后胆道镜202例,(其中1例...  相似文献   
2.
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总结10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经验并与周期251例中青年AP对比分析。老年组死亡率12.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5.2%,其原因与老年组出血坏死型占41.0%,高于中青年组15.9%有关。老年组术后死亡率9.3%与中青年组8.2%相近,老年组中HNP术后死记率为13.3%。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后死亡率72.7%,手术应安全、简捷,建议以清创术代替规则性胰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应用美蓝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活检,分体内、体外组,采用HE染色病理检查法、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共检出淋巴结660枚,其中SLN130枚,检出率19.7%。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SLN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体内、体外两种SLN的标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SP法检测SLN癌转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E染色,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后者;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率(P〈0.01)。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体内、体外SLN定位方法均可以获得成功,均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与手术方式无关,并能够预测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况;通过SP法检查有助于明确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有利于判断预后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细胞肌动蛋白聚合和解聚过程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在聚合和解聚过程中受多种信号调控和影响。介绍肌动蛋白聚合的一般概念、聚合的过程以及信号调控因子、调控机制及过程,以便深入理解肌动蛋白聚合的机制,为干预肌动蛋白聚合发现潜在的靶点,以抑制肌动蛋白的装配、削弱肿瘤细胞的迁移等运动,最终达到抑制癌细胞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6例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有59例。手术方法有单纯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坏死病灶切除清创术、脓肿引流术、囊肿引流或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胰腺周围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等。结果:236例手术者治愈226例,治愈率95.8%(226/236),其中SAP手术的治愈率为83.1%(49/59);10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死亡,死亡率为4.2%(10/236)。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治疗应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对合并胆石者,应根据胰腺炎不同的病理类型,积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胰腺假性囊肿多在急性期后行引流术。胰腺周围血管破裂可行经导管出血动脉栓塞术或破裂血管缝扎止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室隔综合症或感染者,应及时行开腹减压、胰腺周围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术及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提高生物材料组织相容性的主要办法目前主要采用预处理,但是诸多预处理方法都有缺点,如经预处理后生物组织材料常发生钙化、细胞毒性反应、抗张力强度降低等。 目的:观察未经预处理的生物支架材料的免疫原性、支架张力、细胞生长因子对支架的影响,以及此条件下制备同种活性生物脱细胞支架的方法。 设计:组织形态学层面的对比观察实验。 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完成。 材料:SPF级成年Wistar大鼠。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美国BiotechGrade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英国Peprotech Company产品;测力计为苏州电器元件一厂产品。 方法:选取新鲜大鼠下腔静脉作为实验材料,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Tris低渗缓冲液,以改进的Booth法脱去静脉壁的上皮细胞,固定剂固定后,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并用测力计测量支架在脱细胞前后张力的改变。将支架材料进行同种异体间动物皮下埋置,观察脱细胞支架埋置局部有无红肿等免疫排斥反应。把脱细胞支架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移植于同种大鼠皮下,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支架内血管的长入情况,使用测力计测量支架在埋置前后张力的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经脱细胞处理和移植入大鼠皮下前后张力的改变。支架内新生血管长入情况。皮下植入的支架局部排斥反应。 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静脉壁共同孵育48 h后,HE染色、胶原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显示:静脉壁完全脱去了表面的上皮细胞,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其形态学结构及支架张力在脱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支架植入部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局部切口愈合良好。支架植入2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在短期内促进新的血管长入支架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后新生血管长入最显著。移植前后支架的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未经预处理,用含质量浓度为0.0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低渗Tris缓冲液对制备的脱细胞支架在同种异体动物皮下埋置无排斥反应,支架强度无明显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新生血管在支架内的生长,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因子CD44在胃癌细胞株MKN45悬浮球体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MKN45。在含有纤维生长因子-2及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球体形成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干细胞相关基因CD44在球体细胞及原代贴壁细胞两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细胞株MKN45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悬浮球体,球体细胞中CD44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原代贴壁细胞(P〈0.05)。结论:悬浮球培养法在胃癌细胞株MKN45中培养形成的球体细胞富集类肿瘤干细胞。该方法是分选和鉴定肿瘤干细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模式在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普外科临床见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33例学生仅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阶段测试评价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测试题成绩(44.87±5.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临床病例分析题成绩(42.75±5.63分)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分(87.62±5.51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原发肿瘤位置、年龄、病理等,分析了276例临床T1、T2 N0M0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意义.结果 临床T1 N0M0.腋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 N0M0乳腺癌患者(P=0.027),乳腺中央区与外下象限乳腺癌发生腋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P=0.004);乳腺外侧象限肿瘤腋窝下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部位肿瘤组(P=0.000);乳头中央区和内侧象限乳腺癌腋上组淋巴结转移高于乳腺外侧象限肿瘤(P=0.000).非特殊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早期癌和其他类型(P-0.001).9例单纯癌6例发生2组以上腋淋巴结转移.90例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50岁者62例(68.9%)发生腋淋巴结转移,≤50岁者28例(31.1%)发生腋淋巴结转移(P=0·000).发现"跳跃式"转移病例2例(0.7%),均为临床T2 N0M0患者,肿瘤位于乳头中央区1例,外下象限者1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例,单纯癌1例.结论 研究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对开展SLNB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近18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4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17例,联合脏器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4例。结果 病理类型:胰体尾癌33例,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2例,上皮样纤维瘤1例,囊性畸胎瘤1例。切除肿瘤最大径:胰体尾癌平均为(8.0±2.6)cm;胰岛细胞瘤平均为(6.5±2.4)cm。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膈下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上消化道出血 1例,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需常规做好联合脏器切除的准备;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