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6例急性胰腺炎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有59例。手术方法有单纯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腺周围引流术、胰腺坏死病灶切除清创术、脓肿引流术、囊肿引流或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胰腺周围引流术加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等。结果:236例手术者治愈226例,治愈率95.8%(226/236),其中SAP手术的治愈率为83.1%(49/59);10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死亡,死亡率为4.2%(10/236)。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治疗应在病程的各个阶段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对合并胆石者,应根据胰腺炎不同的病理类型,积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胰腺假性囊肿多在急性期后行引流术。胰腺周围血管破裂可行经导管出血动脉栓塞术或破裂血管缝扎止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室隔综合症或感染者,应及时行开腹减压、胰腺周围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术及引流术。  相似文献   
2.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 1, HMGB1)是一种典型的非组蛋白,在细胞核内具有多种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MGB1可释放到细胞外发挥广泛的细胞学效应。缺血性卒中是发病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MGB1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文章就 HMGB1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导致患者精神活动严重受损的重型精神障碍, 病因及病理机制仍待进一步阐明。不同脑区的炎症及损伤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存在关性, 而小胶质细胞正是这些炎症损伤过程中的活跃参与者。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发育和可塑性的影响, 以及异常激活状态下通过介导不同脑区损伤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5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1)试验组(n=40),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6 g·kg-1·d-1,包括α-酮酸2.4 g,3次/d);(2)对照组(n=10),予常规蛋白饮食(蛋白质1.0 g·kg-1·d-1,不服用α-酮酸).分别于试验前、试验12周后测定:(1)肾脏相关指标,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白蛋白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3)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三酰甘油、血清胆固醇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结果:试验前对照组与试验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试验12周后试验组24 h尿白蛋白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2.9±36.3)mg vs(119±55.7)mg,P<0.01],尿RBP(P<0.01)、尿NAG(P<0.05)及FINS水平(P<0.05)均降低,ISI提高[-(4.21±0.48)vs-(4.53±0.52),P<0.05];两组间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无显著差异;两组间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无明显差别.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明显减少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量,减轻肾小管损害,提高ISI,短期内不发生营养不良,不加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环上瓣植入与瓣环扩大在成人小主动脉瓣环换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4例患者分为环上瓣植入组(155例)与主动脉瓣环扩大组(29例),两组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行环上瓣植入时采用双头针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从组织瓣环下进针,稍高于瓣环上出针,缝过机械瓣缝环后打结,机械瓣缝环坐于组织瓣环之上。术中共植入St Jude Regent瓣106例,Carbomedics Top Hat瓣45例,ATS AP瓣4例。主动脉瓣环扩大术采用改良Nicks法或Manouguian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a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患者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主动脉辩峰仁跨瓣压差(TAVPPG)、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EOAI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5),TAVPPG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术后1 a两组患者EOAI、EF、FS较术前明显提高(P均〈0.05),TAVPPG、LVPW、LVMI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主动脉瓣环扩大组EF、FS值在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均〈0.05),环上瓣植入组改善不明显。术后1 a两组EF、FS相比P均〉0.05。环上瓣植入组与主动脉瓣环扩大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85.35±31.34)min与(102.24±30.14)min,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6%、27.59%,病死率分别为0.64%、6.90%,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成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采用环上瓣植入能满足患者生理需要,避免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主动脉瓣环扩大术仅适用于存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环狭窄,同时伴窦管部狭窄需要加宽或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异常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EuroSCORE和STS-PROM模型对成人主动脉瓣患者手术死亡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52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CABG)手术患者,排除同期其他瓣膜置换、主动脉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及房颤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岁患儿.以患者住院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利用网页在线计算EuroSCORE和STS-PROM预测的住院病死率,并根据additive EuroSCORE评分结果把患者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组.通过实际、预测病死率间的比较以及模型符合度、鉴别度的验证来评价各风险模型对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能力.结果 521例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实际住院病死率为4%(21/521例).Additive、logistic EuroSCORE和STS-PROM预测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36%、2.82%和1.25%,实际观察值/预测值(O/E)分别为1.20、1.43和3.23.STS-PROM对全部患者和中、高风险组的预测准确性较差,明显低估患者住院病死率(P<0.01).Logistic EuroSCORE明显低估中风险组患者住院病死率(P<0.05).Additive和logisticEuroSCORE有低估高风险组患者住院病死率的趋势,实际观察值/预测值分别为1.84和1.46.EuroSCORE在各风险组以及STS-PROM在中、高风险组中均显示出较差的预测鉴别度(ROC <0.7).结论 STS-PROM和EuroSCORE对521例主动脉瓣置换患者个体手术死亡风险的预测均较差,不适合被用于筛选主动脉瓣置换术高危患者人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国瓣膜患者特征的手术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92例眩晕症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咯地尔与倍他司汀应用于眩晕症的治疗中均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丁咯地尔效果更佳,体现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是临床首选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特点及Fas(即CD95抗原 )、NF-κB和caspases在此种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TUNEL、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TNFα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下称内皮细胞 )凋亡。用Northernblot、Fas抗体测定TNFα对内皮细胞Fas表达的影响及Fas在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测定TNFα作用后凋亡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的活化与表达。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显示TNFα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TUNEL法测凋亡百分率为 14.0 %± 3.1%,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百分率为 13.1%。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APDC)与TNFα共同作用后,细胞凋亡增加。TNFα作用后内皮细胞的Fas表达增高,用Fas抗体与TNFα共同作用,细胞凋亡增加。TNFα作用下caspase-8活化显著增加,caspase-3表达增多。caspase-3抑制剂与TNFα共同作用,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大剂量TNFα(5× 106U/L)能够引起一定量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发生凋亡。NF-κB有抗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TNFα上调内皮细胞Fas表达,后者参与内皮细胞凋亡。TNFα所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与caspase-8及caspase-3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系统观察57例健康人口服灵芝(灵芝多糖体55mg/片)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服药前后大、小动脉血压无显著变化;口服灵芝3天后输入枝口径及输出枝口径均有明显扩张;管袢密度、红细胞流速增加不显著。口服灵芝7天的动态变化显示,服药8h后输入枝、输出枝口径即有显著扩张,第7天管袢密度开始明显增加。服用不同剂量灵芝(2片、4片、8片,3次/日)3h后,管袢密度、输入枝、输出枝口径、流速均有增加趋向,但P>0.05,其中8片组管袢口径、管袢密度有显著增加(P<0.05),但红细胞流速却有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连续、适量(2片,3次~4次/日)服用灵芝,可显著改善微循环灌流量,从而改善和保护组织及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和DIC家兔或大鼠中证明,口服龙津后,体外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重量减轻,全血凝块和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加速,KPTT延长,ELT缩短,t-PA活性增强(P<0.05)。以上资料提示龙津有抗凝和溶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