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湘宜  孙云  马大正 《新中医》2019,51(8):259-262
目的:观察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治疗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孕妇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补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补液配合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治疗。2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呕吐消失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中医证候量化分级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用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安全性评级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可以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患者 43例 ,进行临床表现、X线特征及病理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颌骨局限性肿物。X线影像呈界限清楚的单囊或多囊透射区 ,透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斑点状影。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牙骨质小体。结论 :牙骨质化纤维瘤临床及X线表现易与其他肿瘤混淆 ,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2 0 0 2年 1月运用后腹腔镜实施了 1例肾盂造瘘术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 女 ,5 4岁。因在当地医院行子宫切除术后 ,阴道漏尿 1个月来我院就诊。IVP检查提示左肾、左输尿管积水 ,右肾、右输尿管正常 ,膀胱镜检查示 ,右输尿管口喷尿 ,左输尿管口未见喷尿。检查证实左输尿管下段损伤 ,决定先行左肾盂造瘘术。1.2 手术方法造瘘前步骤参见文献[1] 。全麻完善后 ,取右侧卧位 ,腰部抬高。先在腋后线 12肋下作一 2cm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再用弯钳钝性扩开腹外、腹内斜肌及腰背筋膜 ,伸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miR-182-5p是否可以通过靶向Tiam1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方法:选取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与结直肠癌细胞,用qPCR检测细胞系中miR-182-5p和Tiam1 mRNA的表达。将对照mimics过表达载体、miR-182-5p mimics过表达载体、对照siRNA过表达载体、Tiam1 siRNA过表达载体及Tiam1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HT-29细胞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2-5p与Tiam1 3'UTR的靶向关系,用工程化肿瘤细胞上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及小管生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小管生成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小鼠体内移植瘤模型检测血管新生。结果:miR-182-5p在HT-29细胞中显著低表达(P<0.01),而Tiam1在HT-29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01),且Tiam1是miR-182-5p的靶标。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转染miR-182-5p mimics的HT-29细胞上清可以抑制HUVEC的迁移能力(P<0.01),Tiam1 基因沉默的HT-29细胞上清也可以抑制HUVEC的迁移能力(P<0.001)。小管生成及小鼠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82-5p及沉默Tiam1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P<0.01)。结论:miR-182-5p可以靶向Tiam1,通过抑制Tiam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结直肠癌中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2006年11月-2013年12月该院12例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首要措施为补足血容量和控制感染,同时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控制血糖等积极救治。结果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该组12例患者均顺利康复,住院天数为9~20 d,平均12 d。12例患者均输血4~8 u,平均5.6 u;3例患者需要辅助通气,2例患者需要行血液透析。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主要原因是术前未能有效控制尿路感染、术中未控制肾盂内压力及手术时间过长;术前有效抗感染、术中提高碎石技巧和低压灌注、分期手术等是减少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有效途径。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使用微球栓塞剂和毛弹簧栓共栓塞43例129支甲状腺动脉。结果:43例患者栓塞后1个月T3中位值自7.41nmol/L降至1.77nmol/L,T4中位值自146.10nmol/L降至111.67nmol/L,心率中位值106次/min降至79次/min(P〈0.01),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超过12个月的27例在停用抗甲状腺药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症状。6例间断使用抗甲状腺药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症状,未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和甲亢危象等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综合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有效手段,较手术治疗、^131I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24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抢救,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例患者因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导致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其他23例患者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术后子宫变硬缩小,色泽转红,出血量明显较少逐渐停止,手术治疗均有效。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对于收缩乏力的子宫具有收缩子宫、压迫血窦减少出血的作用,有效避免了子宫的切除,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盆底功能,是抢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女性,45岁.1988年因左髋痛和跛行,照片发现左髋臼部骨质破坏约4cm×7cm,拟诊为骨巨细胞瘤(图1).1989年分2次行骨肿瘤刮除、骨胶填塞术.术中取组织活检确诊为左髋臼部骨巨细胞瘤(II级).术后疼痛消失,可弃拐跛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